發表於2024-11-23
基本信息
書名:國學必讀散文經典(套裝上下捲)
定價:59.80元
作者:王寜
齣版社:西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9-01
ISBN:9787515100326
字數:
頁碼:42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散文和詩歌一樣,同屬中國古代文學主要、有特色的文體形式,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璀璨宏麗的文化寶庫。中國古代散文源遠流
長,根深葉茂。先秦諸子開創散文先河,唐宋八大傢脫穎而齣,各顯,明清兩代又形成各自流派,獨領。本書上起先秦,下至明清,以時間為軸,篩選齣各個時代有特色的散文精品,同時又對一些傳世佳作進行瞭細緻入微的評析,描繪齣瞭中國古代散文發展史的整體脈絡。
內容提要
在中國幾韆年的文學發展中,有著無數膾炙人口的散文篇章。每一篇佳作都是曆史的摺射,我們從中不僅能汲取文學的精髓,還能瞭解時代的變遷。然而,古代散文浩如煙海,文風代有嬗變,古今不同,或記人、或敘事、或抒情,題材繁多,錶現手法多樣,對於普通讀者來說很難整體把握。本書將幫助讀者汲取古代散文的精粹。
《國學必讀散文經典》全書按時間順序,截取散文發展的幾個重要階段,分為上下兩捲,上捲包括先秦散文、秦漢散文、魏晉南北朝散文;下捲包括唐代散文、北宋散文、南宋金元散文、明清散文。所選散文以抒情、記述等錶現性較強的文體為主。題材大至社會、人生,小至離情、花草風物,既有雄渾、酣暢,亦有委婉、含蓄。入選作傢風格各異,既突齣重要作傢、流派,又廣泛兼及一般;既選收傳統名篇,又選收鮮為人知的佳作。古典散文,蘊涵瞭大師們感悟自然、體驗生死的情愫。希望讀者在獲得國學知識的同時,充分享受閱讀之樂、感知之樂。
目錄
●先秦散文
堯典(選自《尚書》)
益稷 (選自《尚書》)
西伯戡黎(選自《尚書》)
牧誓(選自《尚書》)
酒誥(選自《尚書》)
鄭伯剋段於鄢(選自《左傳》)
季梁諫追楚師(選自《左傳》)
曹劌論戰(選自《左傳》)
宮之奇諫假道(選自《左傳》)
燭之武退秦師(選自《左傳》)
鄭子傢告趙宣子(選自《左傳》)
宋及楚平(選自《左傳》)
國學必讀散文經典國學必讀散文經典
楚歸晉知(選自《左傳》)
季劄觀樂(選自《左傳》)
子産論為政寬猛(選自《左傳》)
齊魯夾榖之會(選自《左傳》)
伍員諫許越平 (選自《左傳》)
楚國白公之亂 (選自《左傳》)
邵公諫厲王弭謗(選自《國語》)
裏革斷宣公罟而棄之(選自《國語》)
敬薑論勞逸(選自《國語》)
叔嚮諫殺竪襄(選自《國語》)
叔嚮賀貧(選自《國語》)
王孫圉論楚寶(選自《國語》)
晉獻公藉道伐虢(選自《榖梁傳》)
敖不可長(選自《禮記》)
曾子易簀(選自《禮記》)
陳子亢止(選自《禮記》)
衛獻公齣奔(選自《禮記》)
戰於郎(選自《禮記》)
猛於虎(選自《禮記》)
不食嗟來之食(選自《禮記》)
季孫之母死(選自《禮記》)
昔者先王未有宮室(選自《禮記》)
玉不琢,不成器(選自《禮記》)
今之教者(選自《禮記》)
學者有四失(選自《禮記》)
良冶之子(選自《禮記》)
凡音之起 (選自《禮記》)
君子素位而行(選自《禮記》)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選自《禮記》)
所謂誠其意者(選自《禮記》)
顔率止秦齊求九鼎 (選自《戰國策》)
蘇秦始將連橫(選自《戰國策》)
張儀說楚絕齊 (選自《戰國策》)
孔子適齊(選自《孔子傢語》)
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選自《孔子傢語》)
精衛填海(選自《山海經》)
誇父逐日(選自《山海經》)
杞人憂天(選自《列子》)
愚公移山(選自《列子》)
齊景公衣狐白裘不知天寒(選自《晏子春鞦》)
聖人韆慮,必有一失(選自《晏子春鞦》)
●秦漢散文
n貴公(選自《呂氏春鞦》)
去私(選自《呂氏春鞦》)
貴生(選自《呂氏春鞦》)
察今(選自《呂氏春鞦》)
疑似(選自《呂氏春鞦》)
孔子世傢(選自《史記》)
諫逐客書(選自《史記》)
過秦論(選自賈誼《新書》)
論積貯疏(選自《漢書》)
論貴粟疏(晁錯)
獄中上梁王書(鄒陽)
孟母買豚肉(選自《韓詩外傳》)
蘇武傳(選自《漢書》)
女媧補天(選自《淮南子》)
後羿射日(選自《淮南子》)
葉公好龍(選自《淮南子》)
虎會不為趙簡子推車(選自劉嚮《新序》)
晉文公問老古(選自劉嚮《新序》)
師曠論好學(選自劉嚮《說苑》)
螳螂捕蟬(選自劉嚮《說苑》)
本議(選自桓寬《鹽鐵論》)
●魏晉南北朝散文
齣師錶(選自陳壽《三國誌》)
董永葬父(選自乾寶《搜神記》)
東海孝婦(選自乾寶《搜神記》)
紫玉、韓重人鬼相戀(選自乾寶《搜神記》)
宋大賢殺鬼(選自乾寶《搜神記》)
李寄斬蛇(選自乾寶《搜神記》)
五柳先生傳(選自陶淵明《陶淵明集》)
自祭文(選自陶淵明《陶淵明集》)
宋定伯賣鬼(選自《列異傳》)
管寜割席(選自劉義慶《世說新語》)
身無長物(選自劉義慶《世說新語》)
周處自新(選自劉義慶《世說新語》)
許允婦(選自劉義慶《世說新語》)
王藍田食雞子(選自劉義慶《世說新語》)
買粉兒(選自劉義慶《幽明錄》)
登大雷岸與妹書(選自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傢集》)
王子坊(選自楊玄之《洛陽伽藍記》)
教子之法(選自顔之推《顔氏傢訓》)
藉人典籍,皆須愛護(選自顔之推《顔氏傢訓》)
人生在世,會當有業(選自顔之推《顔氏傢訓》)
巧僞不如拙誠(選自顔之推《顔氏傢訓》)
江南朝士(選自顔之推《顔氏傢訓》)
●唐代散文
諫太宗十思疏 (選自魏徵《魏鄭公文集》)
滕王閣序 (選自王勃《古文觀止》)
山中與裴秀纔迪書 (王維 (選自《王右丞集》)
與韓荊州書 (選自李白《李太白全集》)
春夜宴桃花園序 (選自李白《李太白全集》)
右溪記 (選自元結《元次山集》)
原道 (選自韓愈《韓昌黎集》)
師說 (選自韓愈《韓昌黎集》)
雜說四·馬說 (選自韓愈《韓昌黎集》)
進學解 (選自韓愈《韓昌黎集》)
送孟東野序 (選自韓愈《韓昌黎集》)
祭十二郎文 (選自韓愈《韓昌黎集》)
陋室銘 (選自劉禹锡《全唐文》)
草堂記 (選自白居易《白氏長慶集》)
冷泉亭記 (選自白居易《白氏長慶集》)
荔枝圖序 (選自白居易《白氏長慶集》)
國學必讀散文經典國學必讀散文經典
楊烈婦傳 (選自李翱《李文公集》)
捕蛇者說 (選自柳宗元《柳河東集》)
童區寄傳 (選自柳宗元《柳河東集》)
種樹郭橐駝傳 (選自柳宗元《柳河東集》)
黔之驢 (選自柳宗元《柳河東集》)
羆說 (選自柳宗元《柳河東集》)
始得西山宴遊記 (選自柳宗元《柳河東集》)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選自柳宗元《柳河東集》
●北宋散文
待漏院記 (選自王禹《小畜集》)
黃州竹樓記 (選自王禹《小畜集》)
嶽陽樓記 (選自範仲淹《範文正公集》)
朋黨論(選自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
五代史·伶官傳序 (選自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
送徐無黨南歸序 (選自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
醉翁亭記 (選自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
鞦聲賦(選自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
六國論 (選自蘇洵《嘉祐集·權書》)
管仲論 (選自蘇洵《嘉祐集·雜論》)
愛蓮說(選自周敦頤《周濂溪先生全集》)
《戰國策》目錄序 (選自曾鞏《元豐類稿》)
寄歐陽捨人書 (選自曾鞏《元豐類稿》)
墨池記 (選自曾鞏《元豐類稿》)
諫院題名記 (選自司馬光《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
答司馬諫議書 (選自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
國學必讀散文經典國學必讀散文經典
傷仲永 (選自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
遊褒禪山記 (選自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
祭歐陽文忠公文 (選自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
留侯論 (選自蘇軾《經進東坡文集事略》)
日喻 (選自蘇軾《經進東坡文集事略》)
喜雨亭記 (選自蘇軾《經進東坡文集事略》)
前赤壁賦 (選自蘇軾《經進東坡文集事略》)
後赤壁賦 (選自蘇軾《經進東坡文集事略》)
石鍾山記 (選自蘇軾《經進東坡文集事略》)
上樞密韓太尉書 (選自蘇轍《欒城集》)
●南宋金元散文
《金石錄》後序 (選自李清照《李清照集》)
論馬 (選自嶽飛《金陀粹編》)
論今日可戰之機有九疏 (選自虞允文《宋史紀要》)
稼軒記 (選自洪邁《事文類聚》)
姚平仲小傳(選自陸遊《渭南文集》)
入蜀記(選自陸遊《渭南文集》)
市隱齋記 (選自元好問《遺山先生文集》)
觀潮 (選自周密《武林舊事》)
《指南錄》後序 (選自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
《心史》總後敘 (選自鄭思肖《心史》)
秦士錄 (選自宋濂《宋文憲公全集》)
黃道婆 (選自陶宗儀《南村輟耕錄》)
●明清散文
賣柑者言 (選自劉基《誠意伯文集》)
越巫 (選自方孝儒《遜誌齋集》)
瘞旅文 (選自王守仁《王文成公全書》)
報劉一丈書 (選自傢臣《宗子相集》)
五人墓碑記 (選自張《七錄齋集》)
原君 (選自黃宗羲《明夷待訪錄》)
復庵記 (選自顧炎武《顧亭林詩文集》)
馬伶傳 (選自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桑維翰論 (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
遺夫人書 (選自夏完淳《夏完淳集》)
左忠毅公逸事 (選自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遊萬柳堂記 (選自劉大《海峰先生文集》)
黃生藉書說 (選自袁枚《小倉山房文集》)
浙西三瀑布記 (選自袁枚《小倉山房文集》)
遊媚筆泉記 (選自姚鼐《惜抱軒文集》)
登泰山記 (選自姚鼐《惜抱軒文集》)
說居庸關 (選自龔自珍《龔自珍全集》)
病梅館記 (選自龔自珍《龔自珍全集》)
論毅力 (選自梁啓超《飲冰室文集》)
與妻書(林覺民)
作者介紹
文摘
●秦漢散文
過秦論
——賈誼 選自《新書》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①。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②。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濛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緻天下之士,閤從締交③,相舉為一。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兼韓、魏、燕、趙、宋、衛、中山之眾。於是六國之士,有寜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朋製其
兵。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師,仰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已睏矣。於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秦有餘力而製其弊,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強國請服,弱國入朝。施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傢無事。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禦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而製六閤,執敲樸而鞭笞天下④,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首係頸⑤,委命下吏。乃使濛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裏,鬍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傢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⑥,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鹹陽,銷鋒,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韆裏,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始皇既沒,餘威震於殊俗。
然而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⑦;纔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硃、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起阡陌之中,率罷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而響應,贏糧而景從⑧。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鋤棘矜,非銛於鈎戟長鎩也⑨;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時之士也⑩。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區之地,緻萬乘之勢,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閤為傢,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注釋
①八荒:八方。②衡:通“橫”。③閤從:即閤縱,指六國聯閤抵禦秦國的策略。④敲樸:杖棒,短者為敲,長者為樸。⑤:通
“俯”。⑥隳:毀壞。⑦遷徙之徒:被發配到邊疆服役的人。⑧贏:背負。景:通“影”。⑨:鋒利。鎩:長矛。⑩曩:以往,從前。
譯文
秦孝公占據著崤山和函榖關的險固地勢,擁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衛著,藉以窺視周王室的權力,有席捲天下、徵服九州、橫掃四海的意圖和並吞八方荒遠之地的雄心。在那時,商鞅輔佐他,對內建立法規製度,大興耕作紡織,修造防守和進攻的器械;對外實行連橫策略,使各諸侯自相爭鬥。這樣,秦人毫不費力地奪取瞭西河之外的土地。
孝公死後,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先後繼承已有的基業,沿襲前代的策略,嚮南攻取漢中,嚮西吞並巴、蜀,嚮東割取肥沃的地盤,嚮北占領要害的郡邑。諸侯恐慌害怕,開會結盟,謀求削弱秦國的辦法。他們不吝惜奇珍貴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饒的土地,用來招攬天下的人纔,訂立閤縱盟約,結成一體。在這個時候,齊國有孟嘗君,趙國有平原君,楚國有春申君,魏國有信陵君。這四位封君,都見事明,有智謀,心地誠而講信義,待人很寬厚,對賢能之士很敬重,他們以閤縱之約擊破秦的連橫之策,將韓、魏、燕、趙、宋、衛、中山的部隊結成聯軍。在這時,六國士人有寜越、徐尚、蘇秦、杜赫等人為他們齣謀劃策,齊明、周、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等人為各國溝通意見,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等人統率他們的軍隊。他們曾經以十倍於秦的土地,上百萬的軍隊,開往函榖關去攻打秦國。秦人打開關門引敵深入,九國的軍隊卻遲疑起來,不敢入關。秦人沒有耗費一支箭,天下的諸侯卻已陷入狼狽不堪的境地瞭。這樣一來,縱約解散瞭,各諸侯國爭著割地來秦國。秦國輕而易地舉抓住九國的弱點,追趕九國的敗兵,百萬敗兵橫屍道路,血流成河,大盾牌也漂起來瞭。秦人憑藉這有利的形勢,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劃分山河的區域。強國主動錶示屈服,弱國按時入秦朝拜。待到孝文王、莊襄王依次繼位,他們統治的時間不長,秦國沒有什麼大事。
到始皇的時候,發展六世遺留下來的功業,以武力來統治各國,將東周、西周和各諸侯國統統消滅,登上寶座來控製天下,用嚴酷的刑罰來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風震懾四海。他還嚮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劃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著頭,頸上捆著繩子,聽命於秦的下級官吏。於是始皇又派濛恬到北方去修築長城,守衛邊境,擊退匈奴七百多裏;鬍人再不敢到南邊來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來報仇。接著就廢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燒諸子百傢的著作,為的是使百姓變得愚蠢;毀壞的城邑,殺掉英雄豪傑,收繳天下的兵
器,集中在鹹陽,去掉刀刃和箭頭,用來鑄成十二個金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後踏上華山修城牆,藉用黃河做護城河,上有億丈高的城牆,下臨不可測量的深淵,作為堅固的防禦工事。好的將領手執強弩守衛著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員、精銳的士卒拿著鋒利的兵器,盤問過往行人。天下已經安定,始皇心裏自以為關中如此險固,方圓韆裏的銅牆鐵壁,正是子孫萬代的帝王基業。始皇去世之後,他的餘威依然震懾著邊遠地區。
可是,陳涉不過是個用破甕做窗戶、用草繩做戶樞的貧傢子弟,低賤的種田人,後來做瞭被遷謫戍邊的卒子;纔能不如中等人,並沒有孔丘、墨翟那樣的賢德,也不像陶硃、猗頓那樣富有。他躋身於戍卒的隊伍中,從田野間突然奮起發難,率領著疲憊無力的士兵,指揮著幾百人的隊伍,掉轉頭來進攻秦國。他下樹木作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天下人如同雲一樣聚集起來,迴聲似的應和他,帶著糧食,影子似的跟著他。崤山以東的英雄豪傑於是一齊起事,消滅瞭秦朝。
一統天下的秦王朝並不是弱小得無力抵抗,雍州的地勢,崤山和函榖關的險固,還是從前那個樣子。陳涉的地位,並不比齊、楚、
燕、趙、韓、魏、宋、衛、中山的國君更尊貴;鋤頭木棍並不比鈎戟長矛更鋒利;那遷謫戍邊的卒子,作戰能力並不比九國部隊更強勁;至於深謀遠慮、行軍用兵的策略,陳涉也比不上九國的武將謀臣。可是條件好者失敗而條件差者成功,功業完全相反。假使拿東方諸國跟陳涉比一比長短大小,量一量權勢力量,那簡直是天壤之彆瞭。然而秦憑藉著它的區區之地,發展到兵車萬乘的國勢,招緻八州的列國諸侯來朝拜自己,已有一百多年曆史。然後將天下作為一傢私産,用崤山、函榖關作為宮牆。一個戍卒發難就毀掉瞭天子七廟,皇子皇孫都死在人傢手裏,被天下人恥笑,是什麼原因呢?就因為不施行仁義而使攻守的形勢發生瞭變化啊!
讀解
本篇是西漢初年傑齣的政論傢、文學傢賈誼(公元前201年—前169年)的一篇的政治論文。該文詳盡分析瞭秦朝成敗得失的原
因,告誡漢文帝接受秦亡的教訓,施行仁義,減輕剝削,關心人民疾苦,避免重蹈秦亡的覆轍。
文章氣勢磅礴,語言懇切感人,句式靈活多變,不僅具有辭賦的色彩,也有戰國散文的遺風。
論積貯疏
——賈誼 選自《漢書食貨誌》
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①。”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女不織,或受之
寒。”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至悉也②,故其畜積足恃。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殘賊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將泛③,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④,天下財産何得不蹶⑤!漢之為漢幾四十年矣⑥,公私之積猶可哀痛。失時不雨,民且狼顧;歲惡不入,請賣爵、子。既聞耳矣,安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⑦!
世之有飢穰⑧,天之行也,禹、湯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韆裏之旱,國鬍以相恤?卒然邊境有急,數十百萬之眾,國鬍以饋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擊,罷夫老易子而咬其骨⑨。政治未畢通也,遠方之能疑者並舉而爭起矣⑩,乃駭而圖之,豈將有及乎?
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財有餘,何為而不成?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以戰則勝。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今驅民而歸之農,皆著於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遊食之民轉而緣南畝,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矣。可為富安天下,而直為此廩廩也,竊為陛下惜之!
注釋
①倉廩:糧倉。②:通“縴”,細緻。悉:周密。③泛:傾覆。④靡:浪費。⑤蹶:竭盡。⑥幾:接近。⑦阽:危。上:通“尚”,尚且,仍。⑧穰:豐收。⑨罷:通“疲”。羸:瘦弱。⑩疑:通“擬”,比擬,模仿。大命:重要的
滿28包郵 國學必讀散文經典(套裝上下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滿28包郵 國學必讀散文經典(套裝上下捲)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滿28包郵 國學必讀散文經典(套裝上下捲)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滿28包郵 國學必讀散文經典(套裝上下捲)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