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永远的乡愁'
定价:46.80元
作者:(法)贝尔纳?弗孔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53547148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永远的乡愁》由作家、出版人、导演郭敬明策划出版并亲自作序,《文艺风赏》杂志主编笛安倾力翻译。
贝尔纳.弗孔是的摄影师,他开创了后现代摄影的先河,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和一个独特的世界:他犹如一位电影导演,先行挑选演员、安排情节,打造出戏剧化场景,然后再以照片的形式,把自己的梦幻封闭在画面之中,将这种真实而又难以捕捉的美全然呈现出来,弥漫着一种忧郁、感伤的气氛,真切地传达出他对过往时光与风景的回忆。他的观念和风格影响了后来的很多摄影家也给当代摄影界和艺术界带来了不可磨灭的灵感。
内容提要
2014年6月,*世文化将携手贝尔纳.弗孔(饮誉国际的法国摄影家、“构成摄影”和“观念摄影”的代表人物之一),推出其全新图文摄影集——《永远的乡愁》和《时间男孩》。
该书囊括弗孔创作生涯的代表作,其中多幅作品是*次面向中国读者,既反映了上世纪当代艺术观念的变化,也反映了欧美社会整体价值观与社会本身的某种深刻变迁。作品以对时间的追溯和对家乡的眷恋为主题,读者在其中不仅可以领略到弗孔所创立的“执导摄影”所的视觉张力和微妙色彩感触,还可以一览其亲自书写的诗样文字。
目录
梦境..........................................005
郭敬明
爱之屋..........................................009
金之屋..........................................058
阿兰.米歇尔..........................................082
让-保罗.米歇尔..........................................094
真知子..........................................106
LIFE & MAKING OF..........................................113
Rest Of Evolution & Rooms
达尼埃.阿巴迪..........................................114
偶像与祭品..........................................125
LIFE & MAKING OF..........................................152
Idols & Sacrifices
皮埃尔.博汉..........................................154
书写..........................................155
皮埃尔.阿纳尔..........................................174
LIFE & MAKING OF..........................................175
The Scripts
弗朗西斯.科苏..........................................178
图像的终结..........................................179
埃尔维.若夫兰..........................................198
LIFE & MAKING OF..........................................199
The End Of The Image
摄影的终结..........................................201
关于贝尔纳.弗孔的作品..........................................202
柯梅燕
优美的幸存者..........................................204
笛安
作者简介..........................................206
作者介绍
1975年起投身摄影艺术,是西方二十世纪后半叶的“指导摄影”的大使,也是早探索指导摄影的艺术家之一,被视为当代摄影从“照相”走向“造相”的典型,开启了后现代摄影的先河。
他以人体模型来构筑出明亮的童话场景,用摄影记录,并以文字点缀,将这种真实而又难以捕捉的美呈现出来,传递出一种纯净的视觉超现实感,借以表达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故乡的深刻眷恋。1995年弗孔停止摄影艺术创作,转向文学和哲学研究和创作。
文摘
序言
《永远的乡愁》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位老朋友的慰藉。在忙碌而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感到迷失,感到孤单。而这本书,恰恰能提供一个安静的角落,让我们得以喘息,得以回望。作者的文字,就像一股清泉,洗涤着我内心深处的尘埃,让我重新找回了属于自己的平静。我喜欢书中对人物内心的刻画,那种细腻而真实的情感流露,让我觉得书中描写的那些人,也仿佛是我生命中曾经遇到过的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也深深地触动着我。
评分我不得不承认,《永远的乡愁》这本书,让我对“乡愁”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仅仅是简单的思念,而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我看到了乡愁中包含的成长,看到了乡愁中包含的无奈,也看到了乡愁中包含的希望。作者巧妙地将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使得这本书读起来既有共鸣,又有启迪。我常常会在读到某些段落时,会心一笑,或者眼眶湿润。这种情感上的波动,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它让我们在阅读中,重新认识了自己,也重新认识了那个我们曾经离开,却永远无法忘怀的故乡。
评分《永远的乡愁》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是阅读的乐趣,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作者用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那些关于故乡,关于记忆,关于成长的点点滴滴。我读着,仿佛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影子,那些曾经的欢笑,曾经的泪水,都在文字中得到了升华。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故乡的关系,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它是一本能够触及灵魂的书,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说实话,名字《永远的乡愁》就已经触动了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最近生活里总有些不安稳,总想着找点什么来慰藉,它就这么适时地出现了。翻开第一页,就被一种淡淡的,却又极具穿透力的笔触吸引住了。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将那些最细微的情感,最日常的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我读着,脑海里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自己小时候在家乡度过的那些日子。那棵院子里老槐树的影子,夏天傍晚空气中弥漫的淡淡的青草香,还有奶奶慈祥的面容,这一切仿佛都近在眼前,又似乎远在天边,那种感觉,用“乡愁”二字来形容,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虽然色彩可能不再鲜艳,却承载着最真挚的情感和最深刻的记忆。《永远的乡愁》在不经意间勾起了我对过去的回忆,那种对故乡的思念,对过往时光的留恋,像一股暖流缓缓流淌在心间。我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勾勒出家乡的模样,那些熟悉的面孔,那些曾经的欢笑与泪水,仿佛又在眼前上演。作者的文字功力着实了得,他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唤醒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故乡的关系,以及那些早已融入血脉的情感羁绊。
评分当我捧着《永远的乡愁》沉浸其中时,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作者的叙述方式,就像一位老友在娓娓道来,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没有跌宕起伏的冲突,却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刻的哲理。我尤其喜欢其中对故乡风景的描写,那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描绘,更是一种情感的投射。每一条小巷,每一栋老屋,甚至每一棵树,都承载着一段记忆,一段故事。我仿佛能听到风吹过稻田的声音,看到夕阳染红天边的景象,闻到泥土苏醒的芬芳。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暂时忘记了眼前的烦恼,重新找回了内心的宁静。
评分我得说,《永远的乡愁》带给我的惊喜远不止于名字所暗示的那些。它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思考。作者在字里行间,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经历与普遍的社会变迁相结合,让乡愁不再仅仅是个人化的情感抒发,而成为了一种集体记忆的缩影。我看到了故乡的变化,也看到了自己在这个变化中的位置。那种曾经熟悉的一切,正在以我难以察觉的方式改变着,而这种改变,又反过来加深了我对“乡愁”二字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怀念,更是对“现在”的审视,以及对“未来”的某种期许。
评分阅读《永远的乡愁》的过程,我时常会停下来,陷入沉思。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对故乡的眷恋,而是通过对生活细节的细腻捕捉,展现了乡愁的复杂性。它既有温馨的回忆,也有淡淡的遗憾;既有对过去美好的怀念,也有对当下生活的审视。我常常会思考,乡愁究竟是什么?是远方的家,还是曾经的自己?是那些熟悉的人,还是那些不可复制的时光?这本书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邀请读者一同去探索,去感受,去领悟。这正是它独具魅力的所在,它不是教导,而是引发。
评分拿到《永远的乡愁》这本书,我最先被它的封面设计吸引了,那种淡淡的,却又充满力量的色彩,仿佛诉说着一个久远的故事。翻开书页,我便被作者那细腻入微的笔触所打动。他没有采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朴实真诚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幅触动人心的画面。我读着,仿佛置身于那片魂牵梦绕的故乡土地,感受着那里的风土人情,品味着那里的点滴生活。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段描写,都像是埋藏在我心底的种子,被轻轻唤醒,然后在我的记忆里生根发芽,开出思念的花朵。
评分读完《永远的乡愁》,我感到了一种久违的宁静。作者的文字,就像一位温柔的引路人,带领我穿梭于记忆的长廊。我看到了故乡的变化,也看到了自己在这变化中的成长。那些曾经以为已经淡忘的画面,在书的字里行间,又鲜活地浮现出来。我仿佛能再次听到家乡那熟悉的乡音,再次闻到那熟悉的味道。这本书让我明白,乡愁并非是一种伤感,而是一种力量,一种让我们在远方也能坚守自我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