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5月,年轻的勒·柯布西耶开始了他为期五个月的东方旅行,途经中东欧、巴尔干、土耳其、希腊和意大利。本书就是这次旅行的记录。全书贯穿着他对古典精神、东方(近东)艺术和生活之美的现场体验、情感激动和深邃思索。《东方游记》是柯布西耶的第一本书,也是他逝世前要求再 版的最后一本书。柯布西耶伟大的艺术征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后来凝结在他那些建筑作品中的古典灵魂、东方元素,对人、光、空间关系的感悟,以及他在建筑理念、功能、形式等方面不断前进与突破的创新精神,拒绝和因循守旧妥协的态度,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最初的原点。
##觉得像年轻人旅游时的通信,夹杂着与友人就所见所闻的杂叙和讨论,一个年轻时期还没有长成大师的勒柯布西耶已有对(流行)建筑独特见解和(古典)深刻解读,给我留下的是青年人满怀热血,臧否起来毫不留情的真诚印象。对建筑不了解,光从文字上有些感受,很值得一读。如果是学建筑的朋友,应该会收获更多吧。
评分##4.5 24歲的柯布西耶在1911年耗時5個月,從德國出發,遊歷波希米亞、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土耳其和希臘。在沒有電子設備的年代,這本遊是記靠著個人的心靈和眼睛去完成的。能讀到年輕時的柯布西耶是很有趣的(哪怕他的文字誠摯到囉嗦,但字裡行間全是對建築的熱情和自我心靈的敏銳考察還有極高的知識素養,這些都讓人喜歡)特別喜歡土耳其、清真寺、墓地、還有亂糟糟的回顧與遺憾、聖山與帕特農這幾章。讀完遊記會理解他的尺度概念來自於帕特農,以及他對蕩氣回腸永恆體塊的理解是基於傳統承接的現代性。了不起
评分##1911年5月至11月
评分##觉得像年轻人旅游时的通信,夹杂着与友人就所见所闻的杂叙和讨论,一个年轻时期还没有长成大师的勒柯布西耶已有对(流行)建筑独特见解和(古典)深刻解读,给我留下的是青年人满怀热血,臧否起来毫不留情的真诚印象。对建筑不了解,光从文字上有些感受,很值得一读。如果是学建筑的朋友,应该会收获更多吧。
评分##我们究竟丢失了什么?在十九世纪,甚至二十世纪,我们还丰厚的拥有它们,它们也丰厚的拥有我们。我们不幸的生活在只有人的世界,密集人、密集的关系,抹去人们的面孔,和他们幽静的情感魅力。 在怎样的空间里,我们才能无拘的和光线对话?和树叶对话?和一只鸟对话?和一个人对话?在那里,也不排斥人造物,一支钢笔、一把椅子,都成为身体延展的部分,建筑是我们最舒适的外套,它仿佛不在,而它就在我们的灵魂里。
评分##4.5 24歲的柯布西耶在1911年耗時5個月,從德國出發,遊歷波希米亞、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土耳其和希臘。在沒有電子設備的年代,這本遊是記靠著個人的心靈和眼睛去完成的。能讀到年輕時的柯布西耶是很有趣的(哪怕他的文字誠摯到囉嗦,但字裡行間全是對建築的熱情和自我心靈的敏銳考察還有極高的知識素養,這些都讓人喜歡)特別喜歡土耳其、清真寺、墓地、還有亂糟糟的回顧與遺憾、聖山與帕特農這幾章。讀完遊記會理解他的尺度概念來自於帕特農,以及他對蕩氣回腸永恆體塊的理解是基於傳統承接的現代性。了不起
评分##觉得像年轻人旅游时的通信,夹杂着与友人就所见所闻的杂叙和讨论,一个年轻时期还没有长成大师的勒柯布西耶已有对(流行)建筑独特见解和(古典)深刻解读,给我留下的是青年人满怀热血,臧否起来毫不留情的真诚印象。对建筑不了解,光从文字上有些感受,很值得一读。如果是学建筑的朋友,应该会收获更多吧。
评分##“年轻时代的旅行具有深远的意义。” ———还可以。
评分##不是我的菜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