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识别他并不自知的向往 让他看到另一个自我 她诱惑他 印证胜过结局 他紧跟她前行 在肉体屈服于虚空之前 在黑暗中趋向光
他凝望一个新世界的诞生
万物寡言 光线流动
人世喧嚣不能与它对峙 轮转的生命也不能
##看到新闻说墨脱今天发生了地震,突然想起大一的时候朋友送的这本书。看过之后一度想去背包旅行,因为控制欲很强的老豆一再反对只好作罢。也许文艺少女的心已经在姨妈痛里渐渐死去,但还是想找一天背着包随便去哪里走一走。
评分##看她写得东西比较迟 已经高中了 那时看了两三本也就作罢了 不算有瘾 借文字回忆过去 想起更多的倒不是高中生活而是大学一位长相绝美的同班同学 入学时我记得她说她很喜欢安妮宝贝 不知道为什么自此之后我看她的感觉也趋向于作者笔下的人物了
评分##《莲花》其实更是一系列的符号,有关于跋涉、执着、理解、超脱、靠近、豁然、死寂。叹谓与敬畏安妮宝贝抵达墨脱的决心与行踪。当生死存亡系于一线,洞察自然的绝美奇景时该是如何的动心与折服,那份直属自己的风致,该有如何震撼。安妮宝贝的字随着年岁渐长,更多地渗透进对人事的清醒感触。我们孤寂地行走在这枚苍老的行星上,人与人只是散落在尘土中的标本,固步自封,无法触碰,那种天荒地老的孤绝与渴盼,只能让人对真正的相知感到期许与艳羡,也更为那高山流水的绝唱黯然神伤。这本书看了很久,沉迷了很久,思索了很久。对于这个生日只与我相隔一日的作者,我总是觉得自己有更大的资质去理解她,理解自己,理解这种蛮荒式的痛楚与伤怀,理解倔强文字丛中拨云见日的脆弱与笃定。(20120607)
评分##我承认我比较不靠谱,很多年前,看到作者名字就觉得应该是个华丽渲染派头的书,但是还是没熬住,有人推荐了,所以买了一本。翻了头五页书,直接扔了,简直看不下去。句子段落确实极为精巧,这一点我很欣赏,但是一个形容词都舍不得扔掉,而同时又没抓住故事的节奏,这确实是有舍本逐末的。当然,我还是读完了,虽感沉重但是依旧认为故事的结构很不稳当,也不均匀。关于游离者的心态,我不能多评论(虽然这是此书的中心),但是人物性格以及行为方式的塑造上,多少像是在自恋和幻想,很多地方虚幻不接地气。最重要的是,这书女人气太重,而且缺少勇气。
评分##一开始读书大概只是想找到共鸣而已,只是渐渐得到某些类似经验之外,你想找到答案,出路。不过能得到解答的书是很难遇啦,毕竟万卷书不如千里路,哈哈,一步一步来就好啦。
评分##还是那个安妮宝贝,讲述着不平常的人的故事,似病态的,却也许只是每个普通人内心忽略的声音。在平静地叙述中,给人以意想不到的东西,或惊或喜。兴许10年后的我已对人生有了自己的解读,因此读毕时内心不再惶恐不安;也或许安妮也愈发透彻,对生命的理解愈发空灵。
评分##这种叙事结构看得累死了
评分##《莲花》其实更是一系列的符号,有关于跋涉、执着、理解、超脱、靠近、豁然、死寂。叹谓与敬畏安妮宝贝抵达墨脱的决心与行踪。当生死存亡系于一线,洞察自然的绝美奇景时该是如何的动心与折服,那份直属自己的风致,该有如何震撼。安妮宝贝的字随着年岁渐长,更多地渗透进对人事的清醒感触。我们孤寂地行走在这枚苍老的行星上,人与人只是散落在尘土中的标本,固步自封,无法触碰,那种天荒地老的孤绝与渴盼,只能让人对真正的相知感到期许与艳羡,也更为那高山流水的绝唱黯然神伤。这本书看了很久,沉迷了很久,思索了很久。对于这个生日只与我相隔一日的作者,我总是觉得自己有更大的资质去理解她,理解自己,理解这种蛮荒式的痛楚与伤怀,理解倔强文字丛中拨云见日的脆弱与笃定。(20120607)
评分##这种叙事结构看得累死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