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5-11
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字豫纔,原名樟壽,字豫山、豫亭,以筆名魯迅聞名於世,浙江紹興人,為20世紀中國的作傢,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文化運動的支持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和開山巨匠,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譽的中國現代文學傢、思想傢。魯迅的主要成就包括雜文、短中篇小說、文學、思想和社會評論、學術著作、自然科學著作、古代典籍校勘與研究、散文、現代散文詩、舊體詩、外國文學與學術翻譯作品和木刻版畫的研究,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産生瞭一定的的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傢”。
本書收作者1934年所作雜文三十六篇,1935年末經作者親自編定,1937年7月由上海三閑書屋初版。
且介亭雜文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且介亭雜文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但以為即使艱難,也還要做;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嚮來沒有一帆風順的,冷笑傢的贊成,是在見瞭成效之後。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乾的人,有拚命硬乾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傢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
評分 評分##苦的隻是讀者,讀瞭魯迅先生的信,我們知道“漢字和大眾不兩立”,我們知道應把“交通繁盛言語混雜的地方”的“‘大眾語’的雛形,它的字匯和語法輸進窮鄉僻壤去”。我們知道“先驅者的任務”是在給大眾許多話“發錶更明確的意思”,同時“明白更精確的意義”;我們知道現在所能實行的是以“進步的”思想寫“嚮大眾語去的作品”。但讀瞭最後楊邨人氏的文章,纔知道嚮大眾去根本是一條死路,那裏在水災與敵人圍攻之下,破産無餘,……“維持已經睏難,建設更不要空談。” 還是“歸”到都會裏“來”揚起小資産階級文學之旗更靠得住。於是所得的知識前後相銷,昏昏沉沉,莫名其妙。這恐怕也錶示中國民族善於調和吧,但是太調和瞭,使人疑心思想上的爭鬥也漸漸沒有原則瞭。變成“戟門壩上的兒戲”瞭。
評分##“作者的任務,是在對於有害的事物,立刻給以反響或抗爭,是感應的神經,是攻守的手足。”此句或可作魯迅雜文創作的緣由。此集中談及漫畫、木刻、翻譯和對中國文字改良的思考,漫畫和木刻等新文藝以驅散萎靡之氣,翻譯以紹介最新潮流,在新文化運動同儕紛紛倒退泥古之時,魯迅還有一直前驅的勇氣。幾個思考的方嚮也一直沒變:文化的普及、對束縛的掙脫和現代性的引入。魯迅文章中最動人的篇目一直是悼文或紀念文,《憶韋素園君》沉吟低徊,悲痛不已,《憶劉半農君》中還有對其近年轉變的遺憾。“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傢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病後雜談》寫得非常有趣。各文中標示被刪去和改動的句段尤可琢磨。
評分##拿破侖與隋那,誰重要?
評分 評分且介亭雜文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