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5-29
本书受德国文艺理论影响,采用精神分析方法辨析鲁迅之思想性格,并由精神人格进而解读其作品的评论体系。不因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巨匠而虚美,也不因热爱鲁迅而饰非,本着求真的目的,是其所是,非其是非,保有批评家可贵的风骨。
鲁迅批判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鲁迅批判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直率犀利之作。
评分 评分“批判其实就是分析评论的意思,我为《鲁迅批判》遭了一辈子罪……” 1978年,改革开放,李长之先生在中国与世长辞。他是诗人 战士却够不上一个理论家 他文笔犀利见血却脱不了本质的忠厚
评分 评分##被称为“清华四剑客”之一的李长之,在25岁的时候写出了《鲁迅批判》,当时他尚在清华读书,一个意气风发的莘莘学子。这部《鲁迅批判》不足十万字,却是鲁迅研究史上不可跨越的传世之作,也是迄今为止鲁迅研究中引用率最高的专著。一个年轻人的年轻的作品为什么受到如此推崇。...
评分##作者对鲁迅的人格分析有余而风格分析不足:使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对先生性情的分析生动、细腻而准确;但在分析先生艺术风格时显得零碎和粗浅,且主观性过于浓厚。此外,作者的有些观点还有待商榷,诸如:把鲁迅界定为诗人和战士而非思想家,以及认为先生的思想根基是生物性的“人之为生存”等等。
评分将李长之先生这一阶段的鲁迅研究放置于动态的历史,《鲁迅批判》兼备草创之功和批评之勇,有时觉得长之先生的文字甚至习得了鲁迅的作风,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做论文也像是作文章。 其实相比深化了对鲁迅的认识,不如说本文让人更加了解了长之先生。他重视哲思,认为纯粹的艺术要...
评分##终于读了,25岁的青年眼睛里的鲁迅,非常精准,醍醐灌顶,只是评《伤逝》略有不认同。 《鲁迅批判》2010.2.11 把"批判"二字加在鲁迅的后面,着实是需要些勇气的。李长之为此也吃了不少苦头,从国统到文革,此书一直使作者遭灾不断。李长之那样执拗而不肯改的“批判”二字,在他希望求得的,其实无非是“尽之所能,写出我一点自信的负责的观察,像科学上的研究似的...
鲁迅批判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