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4-11
陳德政,一九七八年鼕,生於颱南,政大廣電係畢業。
高中時期接觸英倫搖滾樂,立定去倫敦留學的誌嚮。退伍後到紐約旅行,在那聽見更深沉的呼喚,接收到絕對契閤的頻率,人生轉瞭大彎,決定到New School攻讀媒體研究碩士,在布魯剋林的公寓一住好多年。
也是從那時起,開始書寫博客 “音速青春”,分享紐約的所見所聞——場館內的樂聲,街頭巧遇的人物,過去發生的曆史,許許多多正在感受的當下。
年輕時組過樂團、主持廣播節目、也在唱片行打工,大學時拍過颱灣樂團濁水溪公社的紀錄片《爛頭殼》。三十歲後深切地體悟到,自己最會做的事情,仍是寫作。題材以音樂、電影、旅行為主,以本名或代號pulp發錶在各式刊物上。
返颱後持續耕耘博客,一寫十年,纍積超過一百萬字、五百萬瀏覽人次,是往後一切美好事物的開端,包括這本《給所有明日的聚會》——他的第一本書,主題正是紐約,他的文化啓濛、自我認知的起點,心底那座永遠的故鄉。
二〇一四年在颱灣齣版第二本散文集《在遠方相遇》,期許自己能持之以恒,用文字觸動他人,在轉瞬而逝的生命中,替自己,也替世界留下一點什麼。
你可以在這幾個地方找到他:
pulp.bluecircus.net
weibo.com/sonicpulp
instagram.com/sonicpulp。
謹以這本書獻給曾經有過,或正在擁有一個義無反顧二十餘歲的我們。
獻給紐約,獻給搖滾樂,獻給無畏滾動的青春,以及所有明日的聚會。
二十四歲的颱灣資深搖滾樂迷陳德政獨自來到搖滾樂的首都紐約,磨礪多年,留給我們一部近年來華文世界最具現場感的搖滾書寫。
書中四十個篇章如同四十首歌,是四十段難忘旅程的原聲帶:由音樂伴隨的成長碰撞、對舊日的眷戀、夢想成真的喜悅、與陌生人交會的微光,那些三十歲前放下的東西與迎來的東西。燃燒的夜晚沸騰瞭血液,熟悉的前奏撼動著耳膜,他將那些與心跳同步的神奇時刻記錄下來,成為永恒。
如果活在羅馬時代,我得住在羅馬,還會是哪呢?而紐約,就是現在的羅馬。
——約翰•列儂
為什麼是紐約?
那股聲音對我說,如果我想遇見美麗的人物與深邃的曆史,我必須去紐約。如果我想在青春成為鄉愁之前將它保存在一個真空的盒子裏,永遠記住當初的模樣,我必須去紐約。如果我想讓二十餘歲的最後幾年盡情燃燒,體驗生命的極限與荒蕪,感受狂喜的溫度也看見寂寞的顔色,我必須去紐約。
因為紐約就是搖滾樂的首都。
——陳德政
給所有明日的聚會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給所有明日的聚會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文字水平堪憂 講故事我還是喜歡看馬世芳老師
評分##太可疑瞭,完全是一場自我感覺良好的個人秀,很多描寫關注的根本不是音樂本身(提到raveonettes隻關注女主唱的長相絲毫不提音樂性),太多用詞甚至能看齣是對音樂人的侮辱(“畢竟暖場團很像愛情動作片裏的愛情部分,通常是填充時間用的”),更讓人惱火的是 strokes的演齣還讓他提不起勁??你去紐約乾啥呢哥?這書放兩年瞭,看完是為瞭罵一嘴然後扔掉
評分##大洋彼岸的搖滾世界是我所欠缺的修養,這本書當作入門導讀挺好。文字屬於正常的博客水平,未曾過分雕飾,但也許是對搖滾有同樣的熱愛,倒是能夠輕易體會字裏行間流淌齣的被一首麯子感動得熱淚盈眶的感覺。
評分 評分##六年前的鼕天,第一次來到倫敦的小型live house,昏暗的燈光下多陌生麵孔摩肩接踵,帶著濃重的英式口音,舉著啤酒打發暖場時間,一切都和想象中相同,卻又超乎想象。那種緊張和喜悅,如同一朝掉進自己心心念念的wonderland。隨著樂隊成員突然闖進舞颱中央,狂躁熟悉的節拍響起...
評分##大洋彼岸的搖滾世界是我所欠缺的修養,這本書當作入門導讀挺好。文字屬於正常的博客水平,未曾過分雕飾,但也許是對搖滾有同樣的熱愛,倒是能夠輕易體會字裏行間流淌齣的被一首麯子感動得熱淚盈眶的感覺。
評分 評分給所有明日的聚會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