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13
张爱玲(1920-1995),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1943年开始发表作品,以一系列小说震动文坛,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倾城之恋》《金锁记》、短篇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和散文《烬余录》等。1955年到美国,创作英文小说多部。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1995年9月逝于洛杉矶,享年七十四岁。
★张爱玲自传小说三部曲之一
★道尽身世谜团、家族荣枯,堪称民国版《红楼梦》
★四十年心路呈现,细致更胜从前
★2016新版 画家冷冰川专门创作封面图
对母亲的依恋、断绝,毁坏了她,也成就了她
正如《易经》的变与不变,互为表里,教人惊诧愕然。
接续《雷峰塔》的故事,《易经》描写女主角十八岁到二十二岁的遭遇,同样是以张爱玲自身的成长经历为背景。张爱玲曾在写给好友宋淇的信中提及:“《雷峰塔》因为是原书的前半部,里面的母亲和姑母是儿童的观点看来,太理想化,欠真实。”相形之下,《易经》则全以成人的角度来观察体会,也因此能将浩大的场面、繁杂的人物以及幽微的情绪,描写得更加挥洒自如,句句对白优雅中带着狠辣,把一个少女的沧桑与青春的生命力刻画得余韵无穷。
易经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易经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前半部分的焦点是母女关系,相依为命的母女因为金钱、个性等原因龃龉不断,直至彼此离弃,连寻常亲情都不剩丝毫。一个从封建时代走出的女人再怎么努力也难以摆脱思想桎梏和现实阻碍,无法真正获得独立,只能依靠遗产和男人的宠爱过活。自顾不暇、身心无处安放的母亲如何给予女儿爱与自由?张爱玲偏偏又是敏感多思的艺术家心性。若非时代对女性不公,这一对特立独行的母女本应彼此欣赏与成就,看得我遗憾不已。张爱玲一生最理智的选择莫过于不要孩子。后半部分的香港沦陷像是《烬余录》完整版。似乎可以理解本书被国外出版商拒绝的原因——缺乏声名的作者、过于详尽私密的絮叨……如果不是忠实拥趸,希望窥见她更多人生细节,恐怕很少有人会耐心读下去。也许她一写再写就是为了治愈自己,幸好还有写作。译文熨帖,没有减损张爱玲的魅力。
评分 评分##张爱玲的前半生,冷峻的可以。无数小说的片段闪现,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一个个都是可怜人。家世没落,吸鸦片的吸鸦片,纳妾的纳妾,扶乩的扶乩,母亲是遥不可及的还充满怀疑的,要去的英国也充满不确定性,得了教授的800元给了母亲,她赌牌输了,偏偏就是800块!她眼中的女儿就那么的不堪。乱世里,个人就像一盏随风摇曳忽明忽暗的小灯。
评分 评分 评分##赵丕慧文字优美。她自言以前没读过张爱玲的小说,接受了翻译任务后才开始研读。宋以朗先生称其译文不刻意追求张腔,实际上《易經》于达雅之中透着张味,十分高明。 然而,她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半年)内,要完成七百多页(中文印成品)的翻译,偶尔疏忽是在所难免的。我...
评分易经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