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06
太史文(Stephen F.Teiser),普林斯顿大学宗教学博士,现任普林斯顿大学宗教学系教授、铃木大拙讲座教授,主攻东亚宗教和中国中古时期的民间信仰。著有《中国中世纪的鬼节》(The Ghost Festival in Medieval China,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8),在海外汉学界和佛学界享有盛誉。
本书以敦煌文献为基础,以中晚唐之际出现的佛教伪经《佛说十王经》为贯通全书的主题,对《佛说十王经》及中国中世纪佛教冥间观念的形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考辨。可以说是作者对其成名之作《中国中世纪的鬼节》一书中某些问题的扩展和延伸,可视作《鬼节》一书的姐妹篇著作。
《十王经》与中国中世纪佛教冥界的形成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十王经》与中国中世纪佛教冥界的形成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翻译糟。看书名以为会讨论从民间信仰(思想层面)到伪经的实体化(物质层面),结果正文基本是从现存的经文推测其使用场合(斋会)、文本的来源(考证作者)和制作情况(装订或抄写),以及文本本身的内容。最早接触“十王信仰”应该是宁波作坊的《十王图》吧,对这个题材开始感兴趣则是在三年前外婆的头七道场,当时对于如今还有人在“使用”这个感到有点惊讶(而且还是道士而非和尚,不过后来也领悟到佛道在发展过程中拥有许多彼此共通的元素,包括神仙系统、造像、乃至禅修方法等);所以在读本书时一直在想:民间信仰这个说法本身,至少在中国的语境下,究竟包含多少信仰的成分——哪怕只是拿抄经换来世好过——又有多少实际上只是随俗而已
评分 评分##太史文做了他能做的。
评分 评分翻译糟。看书名以为会讨论从民间信仰(思想层面)到伪经的实体化(物质层面),结果正文基本是从现存的经文推测其使用场合(斋会)、文本的来源(考证作者)和制作情况(装订或抄写),以及文本本身的内容。最早接触“十王信仰”应该是宁波作坊的《十王图》吧,对这个题材开始感兴趣则是在三年前外婆的头七道场,当时对于如今还有人在“使用”这个感到有点惊讶(而且还是道士而非和尚,不过后来也领悟到佛道在发展过程中拥有许多彼此共通的元素,包括神仙系统、造像、乃至禅修方法等);所以在读本书时一直在想:民间信仰这个说法本身,至少在中国的语境下,究竟包含多少信仰的成分——哪怕只是拿抄经换来世好过——又有多少实际上只是随俗而已
评分 评分##依然是从社会学、人类学的角度切入;不仅仅是关注文本,而更关注宗教实践。感觉两个序言比正文的价值大,详细交代了写作这个题目的前因后果及方法论的考虑。倒数第二章的文本分析也颇为细致,值得借鉴。
评分 评分##122 又是一类做不来的学问 摘要: 敦煌本《佛说十王经》(以下简称《十王经》)又称《阎罗王授记经》,其发现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杜斗城先生首先进行了录文并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和研究。他把《十王经》按经文、图、赞齐全的和只有经文,无图无赞的分为甲、乙两类,并对经中表现的地狱观念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
《十王经》与中国中世纪佛教冥界的形成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