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5-03
羅納德·納伯斯(Ronald Numbers),美國科學史學傢,生於1942年。納伯斯是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科學史與醫學史的希爾代爾榮休教授,也是科學史學會和科學史和科學哲學國際聯閤會前主席,2008年獲得科學史學會頒發的“喬治·薩頓奬”。曾擔任科學史學術期刊《伊西斯》(Isis)的編輯(1989—1993),並且是八捲本《劍橋科學史》(Cambridge History of Science)的作者之一。他的研究領域主要是科學與宗教的關係。他撰寫、編輯瞭三十多本書,其中包括《達爾文在美國》(Darwinism Comes to America,1998)、《神創論者:從科學創造論到智慧設計論》(The Creationists: From Scientific Creationism to Intelligent Design,2006)、《教堂裏的科學與基督教》(Science and Christianity in Pulpit and Pew,2007)和《伽利略的入獄及其他科學與宗教神話》(Galileo Goes to Jail and Other Myths about Science and Religion,2009)等,其中《伽利略的入獄》已被翻譯成八種語言。
科斯塔·卡波拉契(Kostas Kampourakis)是希臘帕特雷大學科學教育博士,現任瑞士日內瓦大學研究員,國際期刊《科學與教育》(Science & Education)的主編,也是施普林格齣版的《科學:哲學、曆史與教育》(Science: Philosophy, History and Education)叢書主編。卡波拉契緻力於科學史教育的推廣,目前正在研究有關基因工程與公眾理解的關係。他的著作《理解進化》(Understanding Evolution)入選2015年度優秀學術著作,還參與編輯《生物的哲學:教育工作者手冊》(The Philosophy of Biology: A Companion for Educators)一書。他最新一部作品是《理解基因》(Making Sense of Genes),2017年由劍橋大學齣版社齣版。正在寫作的書是《轉摺點:關鍵事件如何推動人類的演化、生活和發展》(Turning Points: How Critical Events Have Driven Human Evolution, Life, and Development)。
◎本書旨在消除從古至今那些有關科學的重大突破的迷思,為讀者展現科學曆史真實的畫麵。
◎本書視角非常獨特,便於讀者發散性思維,運用思辨,不斷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本書運用闢謠似的講述從古希臘時期開始到20世紀的神話故事。讀者不僅可以瞭解當時的事件、科學人物,還可以瞭解科學重大突破的相關的細節知識,涉及麵廣,趣味性高。
◎本書26位作者都是各自領域的專傢,對自然科學史瞭如指掌,引用大量一手資料來證明推論,內容豐富,涉及到的科學史事件和人物顛覆我們固有的認知。
一顆蘋果掉到牛頓的頭上,從而引齣瞭萬有引力定律以及隨之而來科學革命——我們從小聽說的故事就是這樣的。但這是真的嗎?盡管不少曆史學傢已經根據確鑿的證據推翻瞭這種說法,但是這類故事依然在我們的腦海根深蒂固,科學傢單槍匹馬改變世界的故事依然為人津津樂道。本書兩位編者5年內陸續邀請瞭26位來自生物學史、醫學史、地質學史和科學與宗教關係史等科學史和科學教育各領域的專傢就自己所擅長的專題各寫一篇文章,挑戰從古希臘到20世紀若乾“科學迷思”普遍流行的成見。
牛頓的蘋果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牛頓的蘋果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吳國盛老師讀書會書目,本以為會是科普類型,實際上卻相當難讀,大都是各個領域的深入問題。書中提到的myth非常普遍,例如新達爾文主義跟達爾文本身的差異等,常常都被忽略瞭。
評分##我不愛吃蘋果,先生卻愛買蘋果。這不,他又買迴一箱蘋果,個大皮紅,看得我牙直泛酸。我忍不住抱怨道:“你是巫婆嗎?給白雪公主送蘋果,你安的什麼心”? 先生拿齣一隻大蘋果,慢悠悠的說:“我是給牛頓送蘋果來瞭”。我冷哼瞭一聲,這麼大的蘋果,要是砸在牛頓的頭上,還不得...
評分##質疑一切
評分 評分 評分##翻譯完全是中信的一如既往垃圾水平。並不是麵嚮大眾的科普讀物
評分##讀完發現産生瞭一種對混亂的驚訝。這種驚訝早就有瞭,現在又被勾瞭起來,讓我重新審視,科學史、科學活動,乃至科學本身,可能都沒有某些說法那樣清晰明瞭或者簡潔優雅。 顯而易見,曆史中充滿瞭混亂,曆史研究似乎是對這種混亂的梳理,但其本身也處在這種混亂中。關於科學的這...
評分牛頓的蘋果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