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5-08
苏珊•索萨德(Susan Southard):
她在安提亚克大学获得了艺术硕士学位,是诺曼•梅勒中心非虚构类写作组的成员。如今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和乔治亚大学教授非虚构类写作课程。
《长崎:核劫余生》一书是其代表作,该书入围了2016年戴顿文学和平奖和2016年卢卡斯图书奖,被选为2015年《华盛顿邮报》年度图书,2015年《经济学人报》年度图书。
1945年8月9日上午11时,长崎市的人们像往常一样,晾衣服,读报纸,和邻居东拉西扯。
邮递员谷口稜晔骑着自行车穿过山丘,今天他要送几十封邮件;
电车司机和田浩一回到了电车始发站,和同事们讨论着早上的电车事故;
工厂工人长野悦子、堂尾峰子已经工作了一上午,正在期待着午饭时间;
还是学生的吉田胜次和朋友们想要逃课去学游泳,此刻正聚在井边打水喝。
两分钟后,强光闪现,烟云翻腾,瞬时的灼热将长崎化为人间地狱……
长崎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长崎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1945年上午8月9日上午11时1分,两架B-29轰炸机从长崎上空划过。许多市民通过广播中的简短通告或仰视高空,发现了这两架轰炸机的存在。他们躲入防空洞中,或是就地卧倒,躲在床下和桌子底下。 然而,绝大多数人还是沉浸在工作岗位上,没能听到警告。 在两架轰炸机之一的博克斯卡...
评分##今年读过的最好的纪实文学,翻译相当流畅,书末的注释非常认真,看得出作者下了很大的功夫。书中一句话印象很深:广岛原爆生还者是行动主义者,而长崎则显得比较消极。书中给我们展示了四个不消极的长崎原爆生还者,诚然,美国人的两个原子弹,给他们的个体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但战争的残酷就在于此,它不讲道理,不讲缘由,如果没有日本对全世界的侵略,那有怎么会有原爆的惨烈呢?
评分 评分##非常震撼的一次阅读体验、蘑菇云下,瞬间的爆炸,漫长的创伤!随着时间流逝,人民质疑原爆照片的真实性,被爆者的离世,又有多少人能记得住原爆的威力?日本平民痛斥美国投下原子弹伤害他们,可是日本人能感受日军对我国南京大屠杀,日军用活人进行生物武器试验,强征亚洲其他国家妇女充当日军慰安妇等我们遭受的苦难吗?了解一下日本在战时对中国平民造成巨大伤害的军事行动,以及长期毁灭性的影响。如果不了解这些,讨论这些问题又是完整的吗?
评分##作者的记叙很真诚,写作融汇了大和小,各种各样的线索脉络汇聚,构成了核爆后的长崎图景。 这本书的内容无疑沉重,很多痛苦和苦楚在最需得到关注和宣泄的时刻被刻意消音。 个体的生存痛苦及政治博弈的交织,也看得人心惊又无奈… 而更令我胆寒的一点是,人类至今无法掌握应对核的威力,却在上个世纪就用它伤害同类。就是这样可怕的东西,依然被作为筹码,掌握的势力对此蠢蠢欲动。 不禁想要叹气。
评分##我真真切切的被里面的每一个文字给感动到了,作者在这本书中的写作手法因为要采用中立的态度去叙述,所以记载了几位幸存者的话和经历。真的!虽然这些幸存者不是多好的演讲者或者作家,但是他们的经历就是深入人心的那种,因为那是他们永久难忘的东西,让他们感触万分的东西,说出来的每一个字都包含了无限的感情,这样的东西怎么能不让人感动? 抛开所有政治的东西,单针对这本书里所描述的东西,真的太棒了!
评分 评分##对原爆前后整个历史背景和个体命运的描述很详细,难得的是:作为一个美国作家,能够客观中立地去看待这段历史,公平公正地审视、讲述、反思。值得读,了解了过去,才能更好理解当下。(写作上不完美 但作为一本纪实作品 所反应的问题是极其重要的 这才是关键) 全书记录了核爆生还者从核爆到灾后的生活以及核爆生还者的无核化的愿望,但是感觉全书没有过多去阐述核爆前对日本居民对战争的想法,以及美国对长崎使用核武器的具体原因,总体感觉只做了灾后的记录,但是没从更大层面对这次灾难的见解,以及当时日本政府对核爆的态度,看完全...
长崎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