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5-29
著者:戴維·M. 格蘭茨(DAVID M. GLANTZ),1942年1月11日生於M國紐約州,陸軍退役上校,畢業於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M國陸軍指揮和總參學院以及國防語言學院等。
譯者:孫渤,1973年生,山東人,1994年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飛行器工程係。高工職稱,曾從事傢用電器研發、品管和企業管理,1998年獲國傢科學技術進步奬集體二等奬。現居廣東。軍事曆史愛好者,業餘時間長期研究蘇德戰爭史等領域的文章和書籍。
通過介紹蘇德戰爭爆發前的蘇聯紅軍的建設情況,軍事曆史學傢戴維·格蘭茨在本書中有力地反駁瞭西方近年來齣現的關於蘇德戰爭爆發原因與責任的錯誤說法。
泥足巨人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泥足巨人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看起來有兵有將有武器有計劃,但實際上人數不滿,武器不全,不會操作,溝通不暢,訓練不足,後勤混亂,忽視情報,戰爭初期的潰敗也就不足為奇瞭。
評分##好像讀過瞭。。。
評分 評分 評分##大清洗對蘇軍戰鬥力的削弱不僅限於人員的內耗和軍內風氣的敗壞,更關鍵的恐怕在於打亂瞭蘇軍30年代軍事改革的步伐,指揮員的斷層造成的連鎖反應使得40年後的擴編部隊遲遲無法形成戰鬥力,諸如解散坦剋軍、削減前綫轟炸機比例之類的開倒車行為,更是進一步浪費瞭戰爭準備時間。蘇共高層並無麻痹大意,然而這樣的時間差導緻戰爭爆發在瞭蘇軍遠遠未做好戰爭準備前
評分##116。從軍事指揮序列、士兵、戰略部署的計劃動員展開、地麵作戰兵種、支援和後勤兵種、空軍、預備隊、情報等八個方麵,以大量的檔案錶格數據,全麵詳實地介紹瞭1941年6月22日戰爭爆發前的蘇聯軍事情況。 書中給齣瞭一係列蘇軍潰敗的理由:中高層指揮序列平均八成以上的替換率、異常糟糕的後勤補給和交通運輸體係、在1942年纔能完成的大量兵種組織的軍事改革、極速擴充到500萬後大量未經嚴格訓練的士兵和指戰員、新增領土邊境尚未完成的築壘放綫、以及最為重要的高層判斷失誤導緻的戰略動員展開的遲緩…… 突然想重看一遍《偉大的衛國戰爭》瞭( '▿ ' ) 烏拉!
評分##今天重看《泥足巨人》,我纔深刻意識到影響蘇聯解體的一個重要因素:二戰損失。有一說一,大戰得不償失,蘇聯上韆萬青壯工業化人口沒瞭。這可是列寜時期就已經完成瞭大掃盲,被組織進從美歐進口的工業化成套設備大生産中的工業化人口。這意味著在勞動力一項上至少從40年代到70...
評分##本書主要是企圖迴答一個問題“蘇聯為什麼在蘇德戰爭一開始時會輸的這麼慘?” 根據本書的研究,蘇聯的軍隊雖然規模龐大但是當時並沒有做好戰爭的準備。不僅如此,由於蘇聯根據蘇芬戰爭體現齣的其軍隊裝備和理論落後且效率低下的現實情況,有鐵木辛哥主導當時正在進行全麵改革。但是改革的半截的軍隊其實更加脆弱。因此蘇聯領導層當時是期望可以推遲戰爭的發生。這個也可以解釋為什麼蘇聯在德國動武的跡象已經很明顯的情況下,仍然企圖避免激怒德國所以盡量避免公開的動員行為。因此,所謂的蘇聯有可能對德國進行“先發製人”的打擊其實是無稽之談因為當時的蘇聯根本沒有這個能力,而且蘇聯自己非常清楚。
評分泥足巨人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