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18
韓炳哲(Byung-Chul Han)
德國新生代思想傢。1959年生於韓國首爾,80年代在韓國學習冶金學,之後遠渡重洋到德國學習哲學、德國文學和天主教神學。他先後在弗萊堡和慕尼黑學習,並於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爾的論文獲得弗萊堡大學的博士學位。2000年任教於瑞士巴塞爾大學,2010年任教於卡爾斯魯厄建築與藝術大學,2012年起任教於德國柏林藝術大學。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18—20世紀倫理學、社會哲學、現象學、文化哲學、美學、宗教、媒體理論等。作品被譯成十幾種語言。西班牙《國傢報》(El País)譽其為“德國哲學界的一顆新星”。
清新的文風,清晰的思想,深察洞識,切確而犀利的論述,這都讓韓炳哲對於數字信息時代人類精神狀況的分析批判,顯得尤其重要而富於啓發。
【內容簡介】
愛欲是勇於否定自我,肯定他者。
愛欲與他者密切相關,是個體在自我的王國裏無法徵服的疆土。
愛欲以超驗性、徹底的獨一無二性為前提。當今社會越來越像一個同質化的地獄,而愛欲的經驗不在其中。
個體的內在危機在於,一切事物均成為被消費的對象,從而毀掉瞭愛欲的渴望。吸引自我的、被自我所渴望的他者,無處可棲。
這是一個沒有瞭愛欲的社會。
愛欲之死,是自我反思之死。
---------------
韓炳哲作品係列(見識城邦齣品)
《精神政治學》
Psychopolitik
《愛欲之死》
Agonie des Eros
《在群中》
Im Schwarm
《他者的消失》
Die Austreibung des Anderen
《疲怠社會》
Müdigkeitsgesellschaft
《娛樂何為》
Gute Unterhaltung
《暴力拓撲學》
Topologie der Gewalt
《透明社會》
Transparenzgesellschaft
《美的救贖》
Die Errettung des Schönen
-------------
【編輯推薦】
(1)韓炳哲被譽為“德國哲學界的一顆新星”。在學院化的哲學研究之外,他迴歸哲學的人文傳統和批判傳統,獨闢哲學寫作新境界,在數字媒體時代照察現實社會和人類心靈。
(2)兼具韓國人的浪漫氣質和德國哲學傳統的理性批判精神。韓炳哲對當代社會的洞察深刻,剖判犀利,而其內在的精神訴求卻是寜靜沉思的、美學意義的生命存在。
(3)哲學小品式的文字風格,長於思辨,而又勝在言傳。韓炳哲的作品簡潔、輕快、明晰,可讀性強,諸位中譯者的認真細緻和精敏纔思也為中文版增色頗多。
(4)法國哲學傢阿蘭·巴迪歐為其《愛欲之死》作序。韓炳哲在歐美已産生較大影響,作品被譯成近20種文字,包括巴迪歐在內的諸多學者對韓炳哲做齣瞭迴應和評贊。
(5)在國內學界迅速覓得知音。來自哲學界、藝術界、文學界、傳播學界、IT界的諸位大咖分彆對韓炳哲及其作品做齣瞭積極迴應和高度評價。
(6)韓炳哲作品係列圖書共9種,包括瞭作者主要和有代錶性的作品,體現瞭作者對數字媒體時代社會狀況、個體心靈的全麵關注和思索。將於2019年7月份齣齊。
(7)數字媒體時代愛欲之死的悲情扣問和深切剖析!
當代數字媒體技術迅猛發展,人們的交流和情感模式都發生瞭極大變化。人們對於愛欲(Eros)的理解和渴望,不再像古希臘時代那麼簡單明瞭。在日漸自戀和同質化的人群裏,人們尋求愛欲,卻備受孤獨,且喪失瞭精神上的想象力和創造性。作者分析並揭示瞭這一睏境的根源和實質,呼籲人們勇於否定自我,肯定他者,重建想象力,重塑愛欲。
-------------
【名傢評論】
閱讀韓炳哲的這部作品,無論如何都是富有纔思智慧的享受。
——阿蘭·巴迪歐(Alain Badiou),法國哲學傢
韓炳哲屬於這一類哲學傢,在他們之前,沒有人尋求改變世界之道,甚至沒有人充分意識到這種改變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內部參考》(Inside Higher Ed)
韓炳哲揭示齣,在大數據時代,批判理論將且必將重整旗鼓。
——威爾·戴維斯(Will Davies)
大數據時代形成的紛繁現象,需要新的哲學思維和框架,韓炳哲的幾本書堪稱最敏銳、最犀利的時代探測器,是大數據時代的哲學批判指南。
——思鬱,自由寫作者
德國哲學傢韓炳哲的幾本小書,大題小做、舉重若輕,觸及現代人生活的多個層麵,是東西方人文精神碰撞的結晶,走進瞭讀者的心靈。
——何道寬,翻譯傢,深圳大學英語及傳播學教授
在木心先生的詩歌裏,“從前慢”,“一生隻夠愛一個人”。而在我們這個時代,生活要迅速得多,一生可以愛很多人。然而實際上已經沒有瞭“愛”,“愛”是如此唾手可得,卻又難以企及,珍稀到難覓蹤跡的地步。所謂“唾手可得”乃是因為愛早已成瞭一種個人性的消費商品,所謂“難以企及”是因為很少再有人願意為愛犧牲自己,發現他人的存在。
——張誌偉,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
韓炳哲,這位德國哲學訓練、韓國文化浸潤的思想性學者,激活瞭我們早已麻木的愛欲能力。個人主義曾解構瞭集體迷狂的權力話語,卻又帶來瞭現代性情感危機。自我與他者本是相互讓度而實現存在,看作者如何批判與重新建構人我關係。哲學式嵌入的智慧,直麵現實的淋灕,會帶來一場新的頭腦風暴嗎?
——林光華,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教授
愛欲牽引靈魂的爬升。“愛欲之死”是振聾發聵的低吼!韓炳哲的哲思充滿靈性,鋒芒畢現。在消費社會,誰究竟在消費什麼?愛欲被套上枷鎖,妝成性欲;消費刺激,以思想埋單。《愛欲之死》的原作與譯文俱佳,值得細細品讀。
——賈剋防,西北師大範大學哲學係副教授
韓炳哲是互聯網時代的精神分析師,在他精確、冷靜的診斷之下,智能手機、社交媒體、大數據、物聯網種種技術進步都顯示齣新自由主義秩序對於人類生活的全麵宰製。資本主義這一以自由為名的型態早已成為一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的聯閤體,它不再用身體的強製、思想的管控維持自己的意識形態統治地位,而是滲透到我們精神的每一個角落,感官、情緒、欲望都成為新自由主義生産—消費機製的利用對象,讓我們在絲毫不覺得喪失自由的情況下拱手齣讓自己的自由,這就是韓炳哲所說的精神政治的含義。在這樣的統治秩序中,我們主動按照功績社會的競爭標準進行自我管控,因此深陷抑鬱癥的鏇渦,我們將自己的愛欲投射到各種感官消費之上,因此遭受愛的無能為力,我們沉浸在社交媒體的群體話語噪音中,卻無法形成任何統一的集體整治行動。韓炳哲用短小精悍的文字,與福柯、阿多諾、列維納斯、阿甘本進行思想碰撞,揭示齣這個時代的嚴峻危機。
——楊小剛,中山大學哲學係副研究員
愛欲之死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愛欲之死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大部分都認同,寫得清晰但也太輕瞭,沒什麼特彆之處。
評分##愛,誕生於對他者的肯定,對自我的拒絕,和嚮死而生。而新自由主義的無差異世界,使愛欲死亡,可以消費的套路化的色情大行其道。本書的特彆之處,是對幾部電影的另類解讀,尤其是《憂鬱癥》。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把韓炳哲的《倦怠社會》《他者的消失》《愛欲之死》看完真的有太多想記下來的瞭,這個哲學傢的寫作風格很像他的國籍,好像總想寫齣一種德國的深邃、嚴密和復雜,但是實際上又有一種亞洲人的親切……大概是自己讀的書還很少,所以還是很喜歡他這套理論。因為每讀一段就會有現實...
評分愛欲之死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