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05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2月22日诞生在但泽(今波兰格旦斯克)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发行500本,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印数750本,没有稿费。65岁时《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权本华成名,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1860年9月21日在法兰克福病逝。
他于1850年写了《附录和补遗》一书,《人生的智慧》是该书中的一部分。在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智慧》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在晚年一举成名。我社出版的这本全译本是我国第一个根据德文版译出的中文本。这本书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至为接近,诸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等。正如叔本华所说的,在这本书里他尽量以世俗、实用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这本书尤其适合大众阅读。虽然叔氏尽量放弃了居高俯临的审视角度,但关于错综复杂并因此众说纷纭的世俗人情的话题,经过这位思想大师一贯深刻而因此透彻的讨论之后,变得清晰简明,话题也几已穷尽矣。
人生的智慧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人生的智慧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别对号入座的认为自己就是叔本华在书中描写的高贵的孤独者,那个时代可没有手机。满足读者意淫是这本书如此高分的原因吗?
评分##叔本华认为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但人们总在它们之间摇来摆去——脱离了痛苦,便开始无聊;不无聊时,多半痛苦着,程度轻重而已。他将痛苦和无聊的关系定义为双重对立关系。外在的那重,属于客体,意即生活的艰辛与匮乏造成痛苦,丰裕和安定就滋生无聊;内在的那重...
评分##虽然我觉得他许多见解感觉也太悲观自大臭屁了,但又感觉他闷骚又可爱- -读的时候竟然会挺开心挺舒服的。。。
评分##作者说这本书是写给智力超群、品性高洁的人(这两个词有时会被互换)看的,告诉他们,社会上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庸人,但天生卓尔不群者却是凤毛麟角,正因如此,孤独是后者的宿命。但译者前言告诉我们,该书译本出版后,一年内加印了三次。读者的喜爱表明,很多人认为该书面向的是自己,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自己就是叔本华说的那些与众不同的天才。这说明了什么呢?一,人性比叔本华料想的还要复杂。二,真正的天才其实是不需要看这类书来坐实他们的天才身份的。需要从这本书中寻求慰借的,其实都不是叔本华所描述的那一类天才,所以也不适合一一遵守他的建议。不过这也不是很重要。
评分 评分 评分##为什么我没有早一点认识叔本华,他讲的,是我的故事。
评分##别对号入座的认为自己就是叔本华在书中描写的高贵的孤独者,那个时代可没有手机。满足读者意淫是这本书如此高分的原因吗?
人生的智慧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