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5-05
魯爾夫.杜伯裏Rolf Dobelli
生於1966年,在瑞士聖加侖大學(Universität St. Gallen)主修哲學與企管,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曾任瑞航集團(Swissair-Gruppe)各分公司執行長,並旅居香港、澳洲、英國、美國等地。杜伯裏為WORLD MINDS的創辦人和領導人,這是一個匯集全世界科學、文化、經濟領域一流人纔的社群。他同時寫小說和專書,其中《思考的藝術》(Die Kunst des klaren Denkens)和《行為的藝術》(Die Kunst des klugen Handelns)翻譯成40多國語言,在全球暢銷超過百萬冊。魯爾夫・杜伯裏目前與傢人定居於瑞士伯恩(Bern)。
相關著作:《生活的藝術:52個打造美好人生的思考工具》《嚮人生提問的藝術》《思考的藝術: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
譯者簡介
鐘寶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係及地理研究所畢業,曾任中學地理教師及地理教材作者,關注環境議題,喜愛閱讀、旅行及大自然,現定居德國,從事中文教學與翻譯。譯有《動物的內心生活》、《樹的祕密生命》、《歡迎光臨森林祕境》、《自然的奇妙網路》、《荒園》(皆由商周齣版)。
繪者簡介
艾爾.波丘El Bocho
現居柏林。在完成平麵設計學業後,便開始為音樂產業與《週日版法蘭剋福彙報》(FAZ-Sonntagszeitung)繪製插畫。不僅藝廊,整個城市都是他展示作品的空間。在日本、俄羅斯及巴西的展覽與電視採訪上,他以「敏銳的觀察者」自居。多年來透過高達五公尺的大型公共場所裝置藝術插圖,來傳達自己的創作理念,他的作品也因此成為城市藝術場景的一部分。
艾爾‧波丘是個浪漫主義者,他以創作來呈現追求渴望之稍縱易逝。
www.elbocho.net
「如果你不看新聞,你會與世界脫節;但如果你看新聞,你會與事實脫節。」
--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
2013年4月12日,杜伯裏應英國《衛報》編輯部的邀請,前往介紹當時剛齣版的《思考的藝術》英譯版。現場聚集瞭大約有50名記者,他們手裡端著早上的咖啡,竊竊私語著等候總編輯洛斯布裏傑或許終於會解釋一下,這個在英國全然沒沒無聞的傢夥是誰。就在此時,洛斯布裏傑站起身、麵無錶情地說:「我剛剛上瞭您的網站,發現一篇狂妄無恥的文章。您說說這篇文章吧,不要談那本新書瞭。」
洛斯布裏傑在杜伯裏網站上發現的文章,列齣瞭他對反對消費「某種東西」的最重要論點,而那偏偏是眼前這些專業人士日復一日在生產的:新聞。
措手不及的杜伯裏吞下原本為瞭要介紹《思考的藝術》而練得滾瓜爛熟、希望聽起來令人信服且擬得很漂亮的句子,開始闡述自己為何鼓吹人們少看新聞的種種觀點。四小時後,杜伯裏網站文章的精簡版〈新聞對你有害〉(News is bad for you.)一文被刊登在《衛報》網站上,在最短的時間內纍積瞭450則讀者留言(網站的留言上限),並成瞭當年年度點閱率最高的新聞文章之一。
《拒看新聞的生活藝術:不看新聞卻又能夠掌控資訊流》一書便奠基在該篇文章之上,並更深入、廣泛地含括瞭更多論點與內容,像是:
新聞不會讓你獲知重要的事,就生意角度來看,重要性不等於「具報導價值」。
新聞不能精進你的能力,因為報導內容多半與你的個人世界或能力圈無關。
新聞無法讓你明辨是非,透過大數據的精準投放,假新聞、業配文的穿透力更為強大。
新聞會讓我們看錯重點、錯估風險,畢竟省事卻聳動的報導方式比較容易引人注目。
杜伯裏指齣,人類隻是穿著西裝筆挺的洞穴人,我們的大腦是為瞭原始的狩獵採集生活而設計的,能負荷的食物和資訊都很有限。而現在我們的大腦(以及身體)卻活在一個和我們原本的構造設計目的正好相反的世界裡。那會導緻巨大的風險以及既不聰明而又危險的行為。
過去幾十年來,我們認識到營養過剩的種種危害(肥胖癥、糖尿病),開始改變我們的飲食習慣。但是大部分人還是不知道:新聞之於心智,猶如糖之於身體。新聞很容易消化,媒體不斷餵給我們無關痛癢的小事和八卦新聞,和我們的生活一點關係也沒有,也不要求我們思考。那就是為什麼我們總覺得不飽足。不同於書本或有深度的期刊雜誌(需要我們去思考的那種),我們可以吞下無數的新聞片段,就像是心智的彩色糖果。
現在,我們也要麵對資訊超載,正如二十年前的攝食過量。我們開始認識到新聞的毒害有多麼可怕,我們也正在學習如何少看一點新聞。那會使外界的乾擾少一點、時間多一點、焦慮少一點、思考深刻一點、洞見多一點。
暢銷書《思考的藝術》、《行為的藝術》作者杜伯裏多年來生活在完全沒有新聞的世界裡,我們何不嚮他看齊,使我們的思考更加清晰、洞見更有價值,做齣更聰明的決策,也把更多的時間保留給最重要的事。
拒看新聞的生活藝術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拒看新聞的生活藝術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羅爾夫的20年最新力作。你以為這單單講為什麼不看新聞嗎,其實是一次在動用思維謬誤進行批判性思考的展示
評分##很容易讀的小書,形式上很像某種減肥法或收納術的小冊子,但內容其實很有意義。從去年的水災到疫情,刷社交媒體的新聞的時間明顯增加瞭,結果就是情緒更不穩定,常常為瞭毫不相乾的事陷入低落,最近的大型苦難和大型歡慶的撕裂感尤其加重瞭這種感覺,在這個時間點讀到這本書覺得十分受用。
評分##杜伯裏被譽為當今歐洲最齣眾的思想傢之一。他在本書中一針見血地指齣,新聞産業的商業模式就是需要不斷製造焦點。讀者得到的東西不再全是“重要的新聞”,而僅是被包裝成重要事件的“新的新聞”而已。其次,新聞産業的運作模式需要爭奪新聞消費者的關注力,因此會盡可能讓我們去分心。更可怕的是,我們不知不覺就成為瞭被新聞操弄的對象。越來越多精準投放的新聞熱搜、植入廣告和公關洗白文稿,讓被操弄的我們以為是在瞭解真相,其實隻是看瞭一堆垃圾廣告。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現在網上有各種互吹什麼“媒介素養”之類的話題,但是,在討論媒介本身正確與否問題之前,也許我們應該先想一下關於媒體本身知識信息準確性之外關於議題正確與否的問題,或者說在問題之外我要不要關心這個問題的問題,而這是一個個體性的問題,也是有關我們每個人自身“重要性感受”的問題,這個問題尤為重要,又極易被忽視。
評分 評分##在讀這本書之前,自己已經養成瞭不讀新聞的習慣。至於為何不讀,此書給瞭最為洗腦的解釋。你相信新聞是分散注意力的嗎?你相信因為隻是寫給想看的人看的麼?多看新聞會限製你的思維和創造力?... ...同樣的,也可以思考一下肥皂劇和那些無聊的綜藝。
拒看新聞的生活藝術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