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07
菲尔·朱克曼
美国匹泽学院社会学教授、社会学系副主任,美国“世俗研究项目”创始主任。已出版著作多部,包括《何谓有道德》(2019)、《不信宗教的人》(2016)、《过世俗的生活》(2014)、《不再信仰》(2012)、《自足的世俗社会》(2008)等,编有《牛津世俗主义手册》(2016)、《W.E.B.杜波依斯社会理论》(2004)等。
★世俗研究前沿之作。揭示信仰迷思,为世俗幸福正名★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丹麦和瑞典社会为主要研究对象。作者基于一年多的实地居住考察,深度访谈了近一百五十位不同年龄层次和教育背景的对象,得出一个核心观点:宗教观念淡薄的世俗社会不仅可能存在,而且完全可以做到温文尔雅、令人愉悦,给人们带来自足、幸福的生活。朱克曼认为,社会的高度发达与宗教并无关联,宗教的影响可以为社会带来医疗和教育的发展,但是同样有可能带来混乱、紧张和暴力。
【名人评价及推荐】
过去二十年的黄金时期,在世俗研究这个新兴的领域,朱克曼一直身处前沿。从《自足的世俗社会》中,我们很容易看出个中原因:行文精致,引人入胜,既依靠深厚的学养,又不乏睿智的思想。这是典型的朱克曼式作品。
—— 斯蒂芬·布利万特,英国圣玛丽大学学院神学与宗教社会学教授
大多数美国人坚信,对上帝的信仰是文明社会的基石。《自足的世俗社会》表明,这无非是一种听了让人受用的美国式奇想。如果发现当今大多数丹麦人和瑞典人竟如此不受宗教之累,就连身处美国的无神论者也会感到惊讶吧。对另一种世俗现实的这一瞥,既令人谦卑,又鼓舞人心——来得太是时候了。朱克曼的研究确实不可或缺。
——萨姆·哈里斯,《纽约时报》
【编辑推荐】
说到北欧,你可能会想到安徒生的童话,想到美人鱼的故乡,想到在各种发达程度、幸福指数和廉洁程度排行榜上,丹麦和瑞典总是位居前列,那里似乎是一片无忧无虑的乐土。你可能想不到的是,那里总体上是一个世俗社会,宗教信仰淡薄。那里的多数国民虽不愿自称“无神论者”,却也并不相信存在着一位人格神。他们可能会在教堂里举行婚礼,但仅仅是仪式性的,是在遵循一种文化传统。
的确,宗教有许多积极作用,比如提振人心、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力、教人宽厚仁爱;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极端的宗教势力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制造着动乱、纷争甚至杀伐。这本书并不是想说,没有宗教信仰必然会使社会和谐、繁荣,而只是说,宗教的缺失并不构成障碍,由此否定了一种极端的说法:“没有宗教信仰,社会必将灭亡。”
自足的世俗社会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自足的世俗社会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唯心唯物的划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的再版,前者注重“灵的大脑而后者注重“肉”的双手。缺少宗教或许会让人空虚,但如果没有这种作用,并不是因为人们沉湎于完全的世俗,而是在精神上有着更高的追求与认识——这与个人的经济,教育,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关联,因此瑞典丹麦人才会在没有宗教信仰的情况下实现精神上的自足,作者在这方面似乎过于轻描淡写了。中国的部分应该是被删减了,中国虽然不信宗教,但并非没有宗教,如果说马克思“宗教是一种鸦片”是正确的,那么当下国人更多的是一种拜物教的低等世俗主义。 书中谈到了对生命和死亡的理解,从这个角度来说,瑞典丹麦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不折不扣的存在主义者。
评分 评分##北欧五国,地球上幸福度最高的国家,很好奇是怎样的价值观塑造了这样的社会?没有将人生交给上帝或者天堂,也没有相信教条,但拥有基督教道德观,普遍具有正面积极向善的价值观,对宗教,灵魂等超自然事物包容,思考问题更多基于理性。另外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使得两国人更乐于享受生活,关心日常事务,对死亡和生命的终极意义没有太多关注。总结:向善包容温和理性的好人。拥有对理性而不是对耶稣复活的信仰,把社会建立在为同胞谋福利的基础上,而不是对上帝的崇拜上,在彼此身上,在此时此地,而不是从超脱尘世中寻找意义
评分 评分##选题本身是非常有意义的。问题在于,作者并没有通过严谨的逻辑来论证“繁荣、和谐的世俗化社会何以可能”。中间对访谈内容整段整段的引用其实也无必要,显得啰嗦且冗余。最后对影响因素的归纳总结,也没有和田野所得进行有机结合。
评分##说理性还不够。
自足的世俗社会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