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5-24
張大春
1957年台北出生。臺灣輔仁大學中文碩士。早期作品著力跳脫日常語言慣性,捕捉80年代台灣社會的動態。張大春的小說充斥著現實的謊言與虛構的魅力,除了時事與魔幻寫實、更以文字顛覆政治,90年代以《大頭春生活周記》《我妹妹》等寫下暢銷紀錄,千禧年後重返華語敘事傳統,先推出武俠小說《城邦暴力團》,繼之又出版《聆聽父親》《認得幾個字》,將其敘事風格結合文化傳承,走上自我追索傳統的道路,並以《大唐李白》系列向書場敘事及中國詩歌致意,近年出版《文章自在》《見字如來》,顯示其對教育系統中語文教養侷限的不耐。
《聆聽父親》入選中國「2008年度十大好書」,《認得幾個字》再次入選「2009年度十大好書」,成為唯一連續兩年獲此殊榮的作家。近作為《送給孩子的字》、大唐李白系列《少年遊》、《鳳凰臺》、《將進酒》,以及《文章自在》《見字如來》等。
這裡說的,其實是台北的青春,我們的青春。--張大春
我的老台北沒有一個固定的時間座標,
它就在那兒──
在遼寧街116巷的公共電話亭旁
在漢中街博愛路的相機行外
在安和路麥田咖啡眾人作著夢的時光裡
在如今只剩片段記憶,卻難以忘懷我的老台北故事中
張大春繼《聆聽父親》後,睽違17年的深情散文
以此書交代了一代人從家族遷徙、漂離到落定,最終將台北視為家的感情。
我的老台北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我的老台北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翻完。买书之前,是会觉得大概是本温情脉脉的集子吧,读过的感受倒全不如此。最喜欢的还是他喝父亲的几个故事,特别春联那一篇,在说到父亲变得孤愤嘲诮一节,竟有一股寒意在背后升起,好像是一种摆脱不了的弗洛伊德的诅咒。于是,每个故事看上去都蒙上了一层讳莫如深,那看上去不像是怀念,而是一种无言的渴求,渴求迷雾背后的真实,却也回避书页对面的我去发现那种真实。合上书才理解序言里提到小鸟们的交替发声的隐喻:世代之间最美好的,是一片寂静。
评分##听张大春讲故事
评分##這書一定要聽大頭春自己朗讀的版本,各種口音語調模仿得惟妙惟肖。才知道歐陽中石是他姑父,年輕時相與往來的則有阮義忠、高陽、勞思光諸人…幾乎可以當成大頭春回憶錄來讀,也不知他肚子里還有多少好故事。正好,也順帶從書中抄一副對聯: 「『放千枝爆竹,把窮鬼轰開,幾年來被這小奴才,擾累俺一雙空手/燒三炷高香,將財神接進,從今後願你老夫子,保佑我十萬纏腰』,橫批是:『豈有餘膏潤歲寒』。我笑說:『你敢貼嗎?』父親說:『這才是寒酸本色,你看看滿街春聯寫的,不都是這個意思?還犯得著我來貼麼?』」
评分 评分##很细腻的书写,台北在物理意义上的变化最近二三十年慢于大陆城市,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通过谷歌街景地图去探访张大春所描述的空间场景,寻找感觉。但他记忆中的台北,在更早的时候还是经历过一番脱胎换骨,更不用说物理之外时代氛围恍如隔世,所以张大春这代文化人面对当下,有一种“文化遗民”的意味。
评分 评分##看多了会审美疲劳:(
评分##据卷首语交代,本书是podcast节目的文稿,是作者眼疾之后在手机上一字一词抠出来的。无论是曾经叱咤文坛笔墨刀光的张大春,还是近年重返传统老而弥坚的张大春,终究都会是走向衰老的张大春。这书里的篇什之上笼着一层薄雾,有不动声色的忧伤。读的时候非常感慨,那些曾经在我阅读路途上辟出各色桃源的英雄们,正在走向暮年,这比我自己的衰老更加难受。
评分##很细腻的书写,台北在物理意义上的变化最近二三十年慢于大陆城市,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通过谷歌街景地图去探访张大春所描述的空间场景,寻找感觉。但他记忆中的台北,在更早的时候还是经历过一番脱胎换骨,更不用说物理之外时代氛围恍如隔世,所以张大春这代文化人面对当下,有一种“文化遗民”的意味。
我的老台北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