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13
胡桑
诗人、译者、德国波恩大学访问学者(2012—2013)。同济大学哲学博士(2014)。著有诗集《赋形者》(2014)、诗学论文集《隔渊望着人们》(2016)、散文集《在孟溪那边》(2017)。译著有《我曾这样寂寞生活》(辛波斯卡诗选,2014)、《染匠之手》(奥登随笔集,2018)、《生活研究》(罗伯特•洛威尔诗选,2019)等。现任教于同济大学中文系,主要研究西方现代文学与哲学。
《始于一次分神》是胡桑的书评集,共收入从2010年至2021年间创作的十余篇书评,指向文学构筑潜能生活的能力。这些书评曾发表在《书城》《新京报》等各类报刊。
该书涉及辛波斯卡、米兰•昆德拉、略萨、马内阿、特雷弗、君特•格拉斯、鲁西迪、里尔克、帕慕克、阿兰达蒂•洛伊、安娜·伯恩斯、玛丽·奥利弗等著名的中外 当代作家。在写作中,胡桑秉承了纳博科夫《文学讲稿》的细读方法,深入文本肌理,揭示文本写作的秘密,为读者开辟出诸多通往文学作品的条条幽径。通过胡桑的解读,我们可以在文学作品中目击一个充满差异和竞争、最终能够和解的完整精神世界。
胡桑的书评既拥有诗人的敏锐,又具备学者的严谨,在文本与现实、历史与想象、形式与价值之间游刃有余地自由穿梭,文字摇曳动人,又处处引领着读者去沉思文学、生活与生命之间的幽谧联系。这不仅仅是一本书评集,同时也是一本探讨文学何为的思想论集。
始于一次分神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始于一次分神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诗一样的语言 虽然和作者的爱好不同 却不失为一场美的体验 同时也是美的发现
评分##关于八部小说、一部文学理论、三部诗集的书评,所有篇幅的内部线条都梳理的很清晰,看似是互不相关的文集,但又总归会涉及到关于记忆、时间、无根游荡的主题。《流年的飞沫》是我的私房小说,是文学中被遮蔽的浪漫理想的幻灭之爱,载入这篇是意外之喜。他可以透过亚里士多德对于人的三种生活(享乐、政治、自由沉思)的概括,去展开诗人奥利弗“去爱可爱的事物”的玄机。诚如作者借鲁西迪《午夜之子》中的句子所加以印证的,“想要理解一条生命,你必须吞下整个世界”所谓现实是对小说的模仿,即便在我看来文学犯不着映射现实,却能够看出作者通过阅读理解现实的路径,“阅读始于一次对已有经验的偏移。”好的读者总是将自己的目光转移到对其他具体的人,具体的事件、情节、词语上,在与文字的交互中,将抽象的理知通过共情,转换为对于自身的认知与感知
评分##略显枯燥乏味。感觉还是囿于学院派那种整体把握的野心,少有动人的个性化体验。很多时候,像用从其他地方拾获的佳句进行拼贴,抑或用更多文字来诠释、导出一句引语——对于前者,好坏取决于组织能力;对于后者,更多只是像灰尘一样遮蔽了原句的光辉。不过选集囊括的书单不错,写君特·格拉斯和阿提冈的两篇也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
评分##前言可见作者的写作翻译的高度自觉自律,书评可见阅读所需的思想和情绪
评分 评分##记得胡桑在一次访谈中说,他的写作训练来自盲目的自我探索(大意如此),印象很深,一个人在跌跌撞撞中慢慢靠近心爱之物,或许会走很多弯路,但也会得到独一无二的个人经验,对自我的不断审视和超越。看这本时更加理解是什么支撑他完成了这个过程,是一个文学生命抵达另一个文学生命时迸发出的能量,“通过写作,创造生活”。特别喜欢阿兰达蒂·洛伊那篇。
评分##我不喜欢这种用咏叹调的口吻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胡桑频频提及的雾啊、破碎的玻璃啊之类的意象,太私人化个体化了。读了,根本无法获得对作品的共鸣。
评分##喜欢,序言格外真诚,内容讨喜,是我都能看懂然后喜欢上的书评,能够让我想去看这本书
始于一次分神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