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景观生态学(第二版)》结合国内外新研究动态和成果,系统介绍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如景观的结构、功能与变化,3S技术与尺度转换,景观规划与管理等,以及上述理论和方法在典型景观类型研究中的应用。《景观生态学(第二版)》案例材料翔实生动,内容深入浅出,易于理解。
内页插图
目录
目录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丛书》序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景观生态学的一般概念 1
第一节 景观生态学的源流发展与学科特色 1
第二节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概念 7
第二章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框架 22
第一节 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 22
第二节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29
第三章 景观空间结构与景观异质性 38
第一节 景观空间单元 38
第二节 景观粒度与对比度 54
第三节 景观边界与生态交错带 56
第四节 网络 60
第五节 景观异质性及其测度 62
第四章 反映景观功能的生态流 72
第一节 流的产生机制和林带的影响 72
第二节 相邻景观要素间的无机流 76
第三节 动植物在景观中的运动 79
第四节 流与景观结构 81
第五章 景观变化与景观动态模型 86
第一节 景观变化 86
第二节 景观稳定性 90
第三节 景观变化的驱动力 101
第四节 景观变化的空间过程与空间模式 117
第五节 景观变化时空动态模型 121
第六章 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 136
第一节 景观生态分类 136
第二节 景观生态系统的价值评价 144
第七章 景观数量化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 159
第一节 野外调查与观测 159
第二节 景观尺度分析 164
第三节 地统计学方法 176
第四节 景观模型方法 183
第五节 3S技术及其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192
第八章 景观生态规划 212
第一节 景观生态规划概述 212
第二节 国外景观生态规划 219
第三节 景观生态规划预案研究 226
第四节 农区景观生态规划 233
第五节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 236
第六节 山地景观生态规划 243
第九章 景观生态学应用 247
第一节 自然保护 247
第二节 森林与湿地景观生态学研究 263
第三节 农业景观生态学研究与农区生态建设 270
第四节 城市景观生态学研究与城市生态建设 278
第五节 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 287
第六节 生态旅游与区域开发 293
第十章 景观与文化性 305
第一节 景观的文化性 305
第二节 文化景观的基本特征 317
第三节 地域文化景观与生态系统维持 321
参考文献 326
精彩书摘
(3)建筑物。人们在设计以及大规模的建设过程中,改变了景观的构成,并将人类的各种地域文化表现在建筑物上,教堂、清真寺或庙宇都是引人注目的。宗教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是巨大的,美洲的阿兹台克和更早的玛雅文化建造了巨大的美洲金字塔,并在塔顶建庙。相对于高耸的庙宇,在其他宗教中则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如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和基督教的教堂,另外还有天主教的修道院和亚洲的佛教寺庙,这些都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产物(deBlij,1983)。
另外一种是不如前者显著的“实用建筑”,包括公共建筑和普通住房,它们广泛地点缀着文化景观,这种建筑上散发的文化差异不仅表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也表现在民族与民族之间,甚至是村落与村落之间。例如,土家族独特的民居吊脚楼,所谓吊脚楼,是指民居厢房部分楼台悬空,其下数柱落地,就像是人吊着脚而站立,因此得名。它们散布于山间溪畔、坡角田边,正是这里的山地环境和气候特征,决定了土家族民居形成以“吊脚楼”为典型特征的住宅形态,人住楼上通风防潮,又可防止野兽和毒蛇的侵害。这样的吊脚楼在当地就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不少游客都会慕名前来观看,住宿。
再如客家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文化景观——围龙屋,从它土墙木构瓦覆的取材可见其建筑融人了自然环境的有机组成,泥土与杉木源自土地,在土墙倒塌、木材腐烂之后又回归土地,其环境保护和生态循环意义显著,充分表现出通过建筑营构,达到了文化与自然生态的亲和相融。而且围龙屋还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与地方环境特色,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其一,从空间构架上看,中轴显明、两旁对称、主次分明。整体布局严谨、规整、庄重,具有传统中原建筑风貌,表现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礼制、审美旨趣和等级观念,还有高超的建筑水平。其二,前高后低,多以山丘为背依,面向开阔的河谷或盆地,恰与其分布的地势相适应。鲜明的封闭性使之不仅成为客家人防风避雨的栖身之所,还具有对暴力和野兽的防御功能。同时其选址特别讲究形势和坐向,体现了强烈的风水意识。其三,从结构与功能上看,结构复杂,功能齐全,实用得体。屋内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是中国封建自给自足生活的典型缩影。众多天井、巷道凸现了通风、排水、防潮功能,充分考虑了对气候的高温、多雨、潮湿的趋利避害,营造人地和谐的生态环境。从屋前晒稻谷的平台到畜间、农具间、作坊、化胎上“三鸟”(鸡、鸭、鹅)的饲养无不显示其封闭的小农经济社会特质。
前言/序言
在21世纪曙光初露,中国科技、教育面临重大改革和蓬勃发展之际,《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丛书》——这套凝聚了中国科学院新老科学家、研究生导师们多年心血的研究生教材面世了。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研究生教材不足的问题,对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1世纪将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新世纪。科学技术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和不竭的动力,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实力的竞争。而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决定因素是它所拥有的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我国要想在21世纪顺利地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邓小平同志规划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中等发达国家,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科技大军。这是摆在我国高等教育面前的一项十分繁重而光荣的战略任务。
中国科学院作为我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在建院之初就明确了出成果出人才并举的办院宗旨,长期坚持走科研与教育相结合的道路,发挥了高级科技专家多、科研条件好、科研水平高的优势,结合科研工作,积极培养研究生;在出成果的同时,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研究生。当前,中国科学院正在按照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科学院要努力建设好“三个基地”的指示,在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的同时,加强研究生教育,努力建设好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在肩负起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及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任的同时,为国家源源不断地培养输送大批高级科技人才。
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首要任务。研究生教材建设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研究生教材的建设滞后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中国科学院组织了一批在科学前沿工作,同时又具有相当教学经验的科学家撰写研究生教材,并以专项资金资助优秀的研究生教材的出版。希望通过数年努力,出版一套面向21世纪科技发展、体现中国科学院特色的高水平的研究生教学丛书。本丛书内容力求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基础性,同时也兼顾前沿性,使阅读者不仅能获得相关学科的比较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也能被引导进入当代科学研究的前沿。这套研究生教学丛书,不仅适合于在校研究生学习使用,也可以作为高校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工作和学习的参考书。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相信,通过中国科学院一批科学家的辛勤耕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丛书》将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园地的一丛鲜花,也将似润物春雨,滋养莘莘学子的心田,把他们引向科学的殿堂,不仅为中国科学院,也为全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景观生态学(第二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