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营养医师、临床医师、科研人员、研究生及与营养相关的专业人士 《现代临床营养学(第2版)》全面对临床营养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均有所涉及,从阐明营养与疾病的关系入手,介绍了营养学基础理论的*新进展,总结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切实可行的营养治疗方案。精深对临床营养*常见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阐明临床营养实践中的关键问题,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一部解决当前与长远营养问题的力作。新颖力求反映当代临床营养研究的*新成果,对近年研究较为活跃的领域有详尽的阐述。
内容简介
《现代临床营养学(第二版)》由我国从事营养和临床医学工作的多位资深专家合作编写完成。在2003年第一版的基础上,补充了近年营养学研究的新进展,特别介绍了一些营养相关疾病防治上的观点,因此与临床医学的关系更加密切。《现代临床营养学(第二版)》分为营养学基础与疾病的营养防治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植物化学物、营养与基因表达、营养与免疫功能、营养与自由基损伤等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领域,第二部分继续关注与营养紧密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编写专家根据本人科研与临床实践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参考国外新资料,提供了临床营养方面较新的信息,具有临床与基础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国内与国际结合的特点。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能量 (1)
第一节 能量研究的历史及进展 (1)
第二节 提供能量的营养素 (2)
第三节 人体能量消耗 (2)
第四节 能量平衡、能量需要量与膳食参考摄入量 (5)
第五节 能量代谢的研究方法 (10)
第六节 能量的食物来源 (12)
第二章 蛋白质 (14)
第一节 蛋白质的命名和分类 (14)
第二节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化学结构 (14)
第三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17)
第四节 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17)
第五节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生化代谢 (18)
第六节 蛋白质与氨基酸的生理功能 (25)
第七节 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 (27)
第八节 蛋白质需要量 (31)
第三章 核酸 (35)
第一节 核酸的分类 (35)
第二节 核酸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35)
第三节 核酸的生物合成、代谢与利用 (39)
第四节 核酸的生理功能 (43)
第五节 天然食物中核酸的含量及有关痛风问题 (47)
第四章 脂类 (50)
第一节 脂类的种类和理化性质 (50)
第二节 脂类的生理作用 (55)
第三节 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60)
第四节 脂类的生化代谢 (62)
第五节 食物中的脂类及其营养评价 (66)
第六节 脂类的供给量 (69)
第五章 糖类 (72)
第一节 糖类的分类和理化性质 (72)
第二节 糖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74)
第三节 糖类的生理功能 (80)
第四节 膳食糖类参考摄入量 (83)
第五节 糖类的来源及其在膳食中的地位 (83)
第六章 膳食纤维 (87)
第一节 膳食纤维的定义及主要成分 (87)
第二节 膳食纤维主要成分的结构 (87)
第三节 膳食纤维的测定方法 (88)
第四节 膳食纤维的理化特性 (89)
第五节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90)
第六节 膳食纤维在预防疾病方面的作用 (91)
第七节 膳食纤维的适宜摄入量及食物的选择 (93)
第七章 脂溶性维生素 (98)
第一节 维生素A (98)
第二节 维生素D (109)
第三节 维生素E (122)
第四节 维生素K (130)
第八章 水溶性维生素 (141)
第一节 维生素C (141)
第二节 维生素B1 (150)
第三节 维生素B2 (156)
第四节 烟酸 (163)
第五节 维生素B6 (172)
第六节 叶酸 (181)
第七节 维生素B12 (188)
第八节 泛酸 (192)
第九节 生物素 (198)
第十节 胆碱 (205)
第九章 无机盐 (214)
第一节 钙与磷 (214)
第二节 镁 (228)
第十章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33)
第一节 水 (233)
第二节 钠 (236)
第三节 钾 (238)
第四节 氯 (241)
第五节 水和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242)
第六节 酸碱平衡 (244)
第十一章 微量元素 (248)
第一节 绪论 (248)
第二节 碘 (249)
第三节 铁 (261)
第四节 锌 (269)
第五节 硒 (281)
第六节 铜 (289)
第七节 铬 (294)
第八节 钼 (297)
第九节 氟 (298)
第十节 锰 (300)
第十二章 植物化学物 (304)
第一节 类胡萝卜素 (305)
第二节 多酚 (309)
第三节 萜类化合物 (315)
第四节 有机硫化物 (317)
第十三章 营养与基因表达 (321)
第一节 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321)
第二节 基因多态性对营养代谢和相关疾病的影响 (326)
第十四章 营养与免疫功能 (329)
第一节 免疫系统概况 (329)
第二节 营养素的免疫调节作用 (331)
第三节 其他有关物质的免疫调节作用 (339)
第四节 结语 (340)
第十五章 营养与自由基损伤的防治 (343)
第一节 基本概念 (343)
第二节 营养状况与自由基稳衡性动态的关系 (346)
第三节 营养对辐射损伤的防治 (348)
第四节 营养对衰老、应激与剧烈劳动中自由基损伤的防治 (352)
第五节 营养对疾病中自由基损伤的防治 (354)
第十六章 营养素和药物的相互作用 (360)
第一节 药物与食物及营养素相互作用的机制 (360)
第二节 药物对食物及营养素的作用 (361)
第三节 食物及营养素对药物的作用 (362)
第四节 药物与营养素或食物的特殊相互作用 (365)
第五节 药物-营养素相互作用的预防 (366)
第十七章 食物过敏 (367)
第一节 食物过敏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67)
第二节 食物过敏的诊治 (369)
第十八章 营养与应激反应 (373)
第一节 引言 (373)
第二节 应激反应条件下的代谢变化 (374)
第三节 应激条件下介导代谢变化的主要机制 (378)
第四节 营养补充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382)
第十九章 营养调查 (387)
第一节 膳食调查 (387)
第二节 体格测量及评价指标 (393)
第三节 营养缺乏病的临床体征检查 (395)
第四节 营养状况的实验室检查 (395)
第五节 公共营养监测 (397)
第二十章 膳食指南 (399)
第一节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 (399)
第二节 特定人群膳食指南 (402)
第三节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409)
第二十一章 营养缺乏病 (415)
第一节 概论 (415)
第二节 饥饿 (419)
第三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424)
第二十二章 营养状况评定及营养风险筛查 (434)
第二十三章 医院膳食 (442)
第一节 医院常规膳食 (442)
第二节 特殊治疗膳食 (444)
第三节 诊断用试验膳食和代谢膳食 (448)
第二十四章 证据支持的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 (451)
第一节 引言 (451)
第二节 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 (454)
第三节 外科营养支持的管理与监测 (458)
第四节 肠外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 (458)
第二十五章 创伤和感染 (460)
第一节 创伤和感染后的临床及代谢改变 (460)
第二节 创伤和感染后肠道黏膜屏障损伤与肠道细菌移位 (463)
第三节 创伤和感染病人的营养支持 (464)
第二十六章 胃肠道疾病 (471)
第一节 概论 (471)
第二节 常见的胃肠道症状 (471)
第三节 食管疾病 (475)
第四节 胃和十二指肠疾病 (477)
第五节 小肠和大肠疾病 (482)
第六节 乳糖不耐受症 (486)
第七节 短肠综合征 (487)
第八节 进食障碍 (488)
第二十七章 肝胆胰疾病 (491)
第一节 营养与肝脏疾病 (491)
第二节 肝脏损伤 (493)
第三节 脂肪肝 (495)
第四节 肝硬化 (495)
第五节 肝性脑病 (497)
第六节 胆囊炎和胆石症 (499)
第七节 胰腺疾病 (501)
第二十八章 肥胖症 (505)
第一节 肥胖的定义及诊断 (505)
第二节 肥胖的发病原因 (507)
第三节 肥胖者的营养代谢变化 (510)
第四节 肥胖的危害 (511)
第五节 肥胖的治疗 (515)
第六节 肥胖的健康教育和干预 (525)
第二十九章 糖尿病 (529)
第一节 概论 (529)
第二节 糖尿病的医学营养治疗 (535)
第三节 特殊情况下的医学营养治疗 (538)
第四节 饮食的计算与计划 (539)
第三十章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544)
第三十一章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553)
第一节 概论 (553)
第二节 营养因素与骨质疏松 (555)
第三节 诊断与治疗 (559)
第三十二章 遗传性疾病 (567)
第一节 遗传病营养治疗总论 (567)
第二节 苯丙酮尿症 (571)
第三节 有机酸代谢病 (574)
第四节 糖原贮积症 (575)
第五节 肝豆状核变性 (576)
第六节 一些遗传综合征的营养治疗 (577)
第三十三章 心血管病的营养防治 (581)
第一节 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分布特点及趋势 (581)
第二节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581)
第三节 膳食营养因素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584)
第四节 心血管病的医学营养治疗 (588)
第五节 心血管病的膳食预防 (595)
第三十四章 肾脏疾病 (598)
第一节 概论 (598)
第二节 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的医学营养治疗 (600)
第三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医学营养治疗 (603)
第四节 透析前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医学营养治疗 (604)
第五节 透析患者的医学营养治疗 (608)
第六节 肾移植术后的医学营养治疗 (610)
第七节 泌尿系统结石 (611)
第三十五章 贫血 (613)
第一节 缺铁性贫血 (613)
第二节 巨幼细胞贫血 (619)
第三十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 (625)
第一节 营养不良对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625)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营养支持 (627)
第三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营养支持 (637)
第四节 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支持 (640)
第五节 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医学营养治疗 (641)
第六节 呼吸系统疾病营养支持治疗的合并症 (643)
第三十七章 神经系统疾病与颅脑外伤 (646)
第一节 神经疾病与颅脑外伤的营养代谢变化和营养支持 (646)
第二节 部分神经疾病的医学营养治疗 (650)
第三十八章 风湿病 (653)
第一节 概论 (653)
第二节 营养对炎症及免疫的影响 (653)
第三节 营养对结缔组织病的影响 (654)
第四节 营养在风湿病中的作用 (655)
第五节 医学营养治疗 (656)
第三十九章 口腔疾病 (660)
第一节 牙颌发育与营养 (660)
第二节 龋病与营养 (660)
第三节 牙周病与营养 (661)
第四节 一些营养素缺乏及疾病状态的口腔表现 (662)
第五节 口腔黏膜病与营养 (663)
第六节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与营养支持 (663)
第四十章 营养与癌症的防治 (672)
第一节 癌症的发生率及流行趋势 (672)
第二节 膳食与癌症发生发展的关系 (672)
第三节 癌症患者的营养治疗 (680)
第四节 癌症的饮食预防 (688)
第四十一章 艾滋病 (692)
第一节 概论 (692)
第二节 营养代谢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能量
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新陈代谢。生物不断地从外界摄入一些物质,同时也向外界排出一些物质。例如,动物要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经过消化及吸收,转变成自身成分,称为同化作用。同时,经过呼吸和氧化,把自身成分分解,并将终产物二氧化碳、水及尿素等排泄到环境中,称为异化作用。这种同化和异化作用构成生物的物质代谢。
生物在进行物质代谢的同时,也在进行着能量的转换。即在同化过程中,以合成大分子的方式将能量储存起来;在异化过程中释放出能量。这种能量一部分变成热,维持一定的体温,还有一部分供其他生命。活动的需要。这种能量转换称为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构成生物的新陈代谢。这种生命活动的存在是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
总之,人体摄取食物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后,在代谢过程中有各种形式的能量转换,以便完成做功及维持体内各种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协调。研究人体能量代谢的目的在于研究能量平衡。能量代谢一旦失去平衡,将有碍机体的正常生活。能量摄入量大于消耗量,剩余的能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人体变得肥胖,这将导致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甚至发生疾病;能量摄入量小于消耗量,人体逐渐消瘦,也会带来不良后果。能量不仅是维持机体正常生活功能的基础,也影响其他营养素的正常代谢。因此,能量代谢是营养学中应首先考虑的问题。
……
前言/序言
现代临床营养学(第二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