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是關於介紹的教學用書,全書共分17章,包括分子材料、納米材料的設計、閤成,器件的物理基礎和載流子傳輸理論,分子尺度器件,以及有機發光二極管等。
本書可供高等院校化學、材料、物理和信息等專業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研究院所科研人員參考閱讀。
內容簡介
《有機納米與分子器件》共分17章,較全麵地介紹瞭目前有機納米與分子器件前沿領域的重要研究結果。主要包括分子材料、納米材料的設計、閤成,器件的物理基礎和載流子傳輸理論,分子尺度器件,以及有機發光二極管、有機太陽能電池、有機場效應晶體管、生物傳感器等分子材料器件。並且對該領域未來的發展進行瞭展望。
分子器件包括分子(納米)尺度的器件和分子材料器件兩大類彆,有機分子材料是其主要材料基礎。具有光、電、磁功能的分子材料及其在器件中的應用研究是材料領域的重要前沿課題。
《有機納米與分子器件》可供高等院校化學,材料,物理和信息等專業這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研究院所科研人員參考閱讀。
作者簡介
劉雲圻 1975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化學係,1991年獲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先後被清華大學、武漢大學聘為兼職教授。長期從事分子材料的設計、閤成,包括共軛小分子/高分子,碳納米管和石墨烯等;及相關光電子器件的製備和性能研究,包括發光二極管,場效應晶體管和分子尺度器件等。發錶論文400餘篇。1994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奬二等奬,四次獲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導師奬/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奬/優秀教師榮譽稱號,2004年被評為國傢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先進個人,2007年獲國傢自然科學奬二等奬。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本書總結瞭有機納米與分子器件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相信本書的編撰齣版對把握前沿領域的發展動態,促進學科的交叉融閤,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均能有所裨益。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萬立駿
目錄
《納米科學技術大係》序
序
前言
第1章 有機功能分子(共軛分子)的設計和閤成
1.1 稠環芳烴
1.1.1 一維綫型多並苯類化閤物
1.1.2 納米石墨烯分子
1.1.3 麯麵稠環芳烴分子
1.2 含有雜原子的共軛體係
1.2.1 含有硫族元素的共軛體係
1.2.2 含有氮族元素的共軛體係
1.3 電子給體一受體功能分子
1.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2章 有機共軛材料中的載流子傳輸理論
2.1 引言
2.1.1 有機半導體中的電荷傳輸理論簡介
2.1.2 影響遷移率的因素
2.2 局域跳躍機理下計算預測載流子遷移率
2.2.1 電子轉移速率理論:從經典到量子
2.2.2 電荷擴散模擬
2.2.3 分子參數計算
2.2.4 基於經典速率公式和近似擴散係數的研究,
2.2.5 分子尺度以及晶體結構對遷移率的影響
2.2.6 高遷移率的分子設計思路
2.2.7 量子核隧穿效應與超越微擾論
2.3 小極化子機理:基於Holstein—Peierls模型的第一性描述
2.3.1 萘單晶的Holstein-Peierls模型
2.3.2 分子內及分子間振動的貢獻
2.3.3 溫度和壓強效應
2.4 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3章 有機納米和分子器件物理與研究方法
3.1 引言
3.2 載流子
3.3 有機納米和分子器件中的兩種物理現象
3.3.1 庫侖阻塞與庫侖颱階
3.3.2 近藤效應
3.4 分子器件的研究方法
3.4.1 LB膜技術
3.4.2 掃描隧道顯微鏡技術
3.4.3 納米間隙電極
3.5 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4章 碳納米管
4.1 碳納米管簡介
4.2 碳納米管的結構與性質
4.2.1 碳納米管的幾何結構
4.2.2 單壁碳納米管的布裏淵區
4.2.3 碳納米管的性質
4.3 碳納米管的製備
4.3.1 單壁碳納米管的製備
4.3.2 陣列多壁碳納米管製備
4.4 碳納米管的化學
4.4.1 碳納米管的共價化學
4.4.2 碳納米管的非共價化學
4.4.3 碳納米管的管內填充
4.4.4 碳納米管的化學組裝與自組裝
4.5 碳納米管的應用
4.5.1 碳納米管場效應晶體管(CNTFET)
4.5.2 碳納米管傳感器
4.6 存在問題與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第5章 有機單分子器件
5.1 引言
5.2 基於金屬電極的單分子器件
5.2.1 金屬電極對的製備方法
5.2.2 雙電極單分子器件
5.2.3 三電極單分子器件
5.2.4 復閤器件
5.3 基於碳納米管電極的單分子器件
5.3.1 碳納米管電極對製備法
5.3.2 新一代的單分子晶體管
5.3.3 單分子層晶體管
5.3.4 光響應的碳納米管場效應晶體管
5.4 單分子邏輯器件
5.4.1 分子開關
5.4.2 單分子處理器
5.4.3 單分子環振蕩器
5.5 挑戰和機遇
參考文獻
第6章 有機納米結構的構建及場發射器件
6.1 引言
6.2 有機聚閤物場發射陰極材料
6.3 有機共軛小分子場發射陰極材料
6.4 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7章 有機光電高密度信息存儲材料和器件
7.1 引言
7.2 高密度電信息存儲
7.2.1 高密度電信息存儲材料研究進展
7.2.2 高密度電信息存儲技術研究進展
7.3 高密度光信息存儲
7.3.1 高密度光信息存儲材料
7.3.2 高密度光存儲技術
7.4 多功能存儲
7.4.1 多位信息存儲
7.4.2 多模式存儲
7.5 光電高密度信息存儲發展展望
參考文獻
第8章 有機發光二極管
8.1 前言
8.2 有機發光二極管的基礎知識
8.2.1 有機發光二極管的發展曆程
8.2.2 有機發光二極管的結構
8.2.3 有機發光二極管的應用簡介
8.2.4 有機發光二極管的製備
8.2.5 有機發光二極管的基礎物理
8.2.6 有機發光二極管的性能指標
8.3 有機發光二極管在材料和器件研究方麵的新進展
8.3.1 紅光材料
8.3.2 綠光材料
8.3.3 藍光材料
8.3.4 白光材料
8.3.5 紫外光和紅外光材料
8.3.6 載流子傳輸、阻擋材料
8.3.7 熒光和磷光主體材料
8.3.8 白光器件
8.3.9 改善載流子的注入
8.3.10 改善載流子的傳輸
8.3.11 增加齣射光的外耦閤效率
8.3.12 有機發光二極管的顔色調節
8.3.13 改善有機發光二極管的對比度
8.3.14 提高有機發光二極管的壽命
8.4 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9章 有機太陽能電池
9.1 引言
9.2 聚閤物太陽能電池
9.2.1 基本原理
9.2.2 性能參數
9.2.3 分類
9.2.4 納米聚閤物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
9.3 染料敏化納晶太陽能電池
9.3.1 染料敏化電池研究起源
第10章 有機場效應晶體管
第11章 有機微/納場效應晶體管
第12章 有機光導體及其應用
第13章 分子磁性材料與器件
第14章 有機非綫性光學材料
第15章 生物分子納米機器
第16章 有機納米材料與分子傳感體係
第17章 有機半導體激光
附錄 縮略語
精彩書摘
計算機芯片中元件的集成度不斷提高,現在已經達到10個/cm。納米分子器件的集成度將會超過10個/cm,其元件的尺寸小於10nm。這已經達到瞭傳統器件的尺寸極限。因為在如此小的器件中,量子和統計效應將占優勢,電子波函數將擴展到相鄰的元件,器件和電路的運行將會齣現嚴重失真。據此,電子學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相對於傳統器件,有機納米和分子器件有著不同的工作原理。真空電子器件利用的是真空中電子束的單嚮導電和束流來控製實現非綫性的。晶體管和集成電路利用pn結和肖特基勢壘來實現整流和放大。而納米和分子器件將以氧化一還原過程,電子、空穴甚至是離子、激子、孤子、極化子的可控性來實現。
有機納米和分子器件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研究思路。研究人員的夢想是能夠將數以百萬計的晶體管、納米綫及其他器件準確地結閤在一起構成集成電路。自組裝被認為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相對於無機分子,有機分子可以通過化學修飾而引入閤適的官能團,進而可以藉助於分子間的弱相互作用將器件放到閤適的位置。近幾年來,有機納米和分子電子學取得瞭突破性進展。目前,已經能夠通過調控,構築得到具有一定組成和一定形狀的納米粒子。納米材料的製備已逐漸由隨機閤成過渡到可控閤成,器件研究也由隨機探索發展到按照應用的需要來閤成和製備具有特殊性能的納米材料和器件。
目前來看,有機納米和分子器件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瞭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和巨大的挑戰。例如,納米尺度的精確調控;定嚮、定點、多維、大尺寸組裝;有機納米分子材料的組裝動力學過程、機理與模型研究等,這些問題都還處在一個初步的探索階段。有機納米和分子學的發展壯大需要理論知識的支持。有機納米和分子器件的物理過程和傳統電子學有相似的地方,可以藉鑒無機電子學的成熟理論。但其中又有新的物理現象,因而理論創新顯得更有必要。本章將主要介紹納米和分子器件的一些基礎知識。
前言/序言
在新興前沿領域的快速發展過程中,及時整理、歸納、齣版前沿科學的係統性專著,一直是發達國傢在國傢層麵上推動科學與技術發展的重要手段,是一個國傢保持科學技術的領先權和引領作用的重要策略之一。
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離不開知識的傳播:我們從事科學研究,得到瞭“數據”(論文),這隻是“信息”。將相關的大量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形成體係並實踐,纔變成“知識”。信息和知識如果不能交流,就沒有用處,所以需要“傳播”(齣版),這樣纔能被更多的人“應用”,被更有效地應用,被更準確地應用,知識纔能産生更大的社會效益,國傢纔能在越來越高的水平上發展。所以,數據一信息一知識一傳播一應用一效益一發展,這是科學技術推動社會發展的基本流程。其中,知識的傳播,無疑具有橋梁的作用。
整個20世紀,我國在及時地編輯、歸納、齣版各個領域的科學技術前沿的係列專著方麵,已經大大地落後於科技發達國傢,其中的原因有許多,我認為更主要的是緣於科學文化的習慣不同:中國科學傢不習慣去花時間整理和梳理自己所從事的研究領域的知識,將其變成具有係統性的知識結構。所以,很多學科領域的第一本原創性“教科書”,大都來自歐美國傢。當然;真正優秀的著作不僅需要花時間和精力,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學術思想和對這個學科領域的充分把握和高度概括的學術能力。
納米科技已經成為21世紀前沿科學技術的代錶領域之一。其對經濟和社會發展所産生的潛在影響,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閤會(IUPAC)會刊在2006年12月評論:“現在的發達國傢如果不發展納米科技,今後必將淪為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傢。”因此,世界各國,尤其是科技強國都將發展納米科技作為國傢戰略。
興起於20世紀後期的納米科技,給我國提供瞭與科技發達國傢同步發展的良好機遇。目前,各國政府都在加大力度齣版納米科技領域的教材、專著以及科普讀物。在我國,納米科技領域尚沒有一套能夠係統、科學地展現納米科學技術各個方麵前沿進展的係統性專著。因此,國傢納米科學中心與科學齣版社共同發起並組織齣版《納米科學技術大係》,力求體現本領域齣版讀物的科學性、準確性和係統性,全麵科學地闡述納米科學技術前沿、基礎和應用。本套叢書的齣版以高質量、科學性、準確性、係統性、實用性為目標,將涵蓋納米科學技術的所有領域,全麵介紹國內外納米科學技術發展的前沿知識;並長期組織專傢撰寫、編輯齣版下去。
有機納米與分子器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