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迴想跟書結識,要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病床上躺瞭一年半,不能下地,百無聊賴,隻有看書消遣時光。住院期間看的是小人書,隻記得一位長者隨身帶著一本社會小說,被我留下來看瞭幾天,書名好像叫“雙槍”什麼的。後來長年纍月看的是《西遊記》,精裝一冊,最後把書皮都看沒瞭,現在所知道的孫悟空的故事都還是那時候留下的記憶。
精彩書評
編後記2003年將是進入新世紀後的國人難忘的一年,除舉國盛事外,“非典”的肆虐,全國人民眾誌成城抗“非典”的可歌可泣的事跡,都將深深地銘記在中國人的記憶中。
對中國的讀書人來說,今春以來,各類書市的停辦,京滬春季書刊拍賣會的延期,各地新書店的冷清,舊書攤的減少,都曾在他們心中投下陰影。但在這段睏難的日子裏,讀書人除堅守工作崗位外,他們的讀書生活仍依然豐富多彩,充滿樂趣。編者在這一時期曾收到許多作者、讀者來電來信,除對《藏書傢》錶示關愛外,也多談瞭他們近期書肆所獲,讀書所得,網上所見,並抒發共赴國難、戰勝“非典”的樂觀嚮上的決心和勇氣。這一輯的許多文章正是在這一非常時期寫就並寄來的,因而有著特殊的紀念意義。
“非典”過後,一切恢復正常,書店中書攤前重新人頭攢動;而被延期的北南春季古籍書刊拍賣會開棰後,據說人氣和成交額未降反升,都說明瞭讀書人仍對知識充滿瞭渴求,對善本圖書的收藏和投資仍充滿信心。過去說到古舊書刊拍賣會,很多人甚至編者都有一種偏見和誤解,認為那隻是先富起來的人的一種投資方式,其影響所及已使淘書者在古舊圖書市場很難再淘到廉價的善本書,頗有怨言;而卻沒有想到圖書拍賣已使那些曆經劫難、流傳民間的古籍善本以及近世的“新善本”都得到瞭市場應有的承認,獲得它們應有的價值,甚至促進瞭海外古籍善本(如翁氏藏書)的迴歸,而且對學術研究也有裨益呢!這裏有兩個實例,一是本輯特約的北京一位書刊拍賣師的文章,通過他親自主棰拍賣二冊民國間齣版的清宮資料的小冊子,引發的一段“爭書”的故事,摺射齣拍賣的書刊無論是對藏書傢,甚至對學者、作傢也是有強烈吸引力的。再是編者今鞦曾到北京的一位正方英年的藏書傢傢中觀書,真是“百聞不如一見”,在兩個多小時中,承慨示唐代版畫、五代刻經、宋元名槧、遼藏金本以及明清以來名傢稿本、批校本等,琳琅滿目,美不勝收,雖走馬觀花,卻詫為奇遇。這位年輕朋友近十多年來傾力古籍善本收藏,每年京滬春鞦書刊拍賣會凡有罕本秘籍齣現,必竭力競得。以他目前古籍善本的收藏規模,在國內當屈指可數;但他沒有把藏書“金屋藏嬌”,而是一反“秘藏世守”的傳統,把藏書做為版本研究的對象,以大量的實物來填補古籍版本學的某些空白,糾正某些因未見原書而造成的誤記訛傳,力求給研究者提供重新發掘齣來的實證,這是很有意思,也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至於本輯所刊齣的文章,依舊保持瞭以往的特色,既有學者、藏傢的往事迴憶,也有對舊藏新收珍善本書的介紹,更有幾位書友展示瞭其當地的淘書所得,雖然遠不能與前輩學者、藏傢半個多世紀前的淘書環境及收獲相比,但那種求書若渴、百摺不撓的精神還是相同的。當然,這類來稿的作者仍以來自京滬江浙這些傳統的文化發達地區者居多,但編者卻希望讀書種子遠播四麵八方,各地書友都可將當地書市、收藏等獨具特色者或攝取全景,或擷采精華,以存當地讀書、淘書和藏書的風采,因為各地都會有自己的亮麗風景。
最後再說說《藏書傢》對待來稿的要求和處理辦法。由於《藏書傢》編輯力量有限,每年基本上隻齣兩輯,每輯文字也隻約十萬字,所以自創刊以來,除曾在若乾輯的“編後記”中申明本刊宗旨及對來稿要求外,還從未登過“徵稿啓事”,主要還是基於以上原因。近年來自投稿愈來愈多,而可刊用者畢竟是少數,有負作者們的厚愛,我們錶示歉意。但我們藉此重申對書稿的要求:“我們歡迎的是既有思想,有內容,又生動活潑的文章,而不是說教式的宏篇大論”。幾年來,我們對一些特色鮮明、內容獨特並有啓迪意義的文章,雖然有些來稿在文字句法結構上不盡符閤要求,編者還多是竭盡編輯天職,勉為剪裁,刪改增補,爭取刊齣。當然希望今後來稿除注重內容外,也要注重些文采,讓讀者愛看。另外再說明幾點:一、作者來稿請留底稿,除特殊說明者外,概不退稿;二、三個月內未接到刊用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三、一經本刊采用,作者請勿一稿二投。這些也算我們的“稿約”吧。
目錄
藏書憶往
寒窗青燈五十年——書海隨想 楊成凱
書林一葉
來燕榭書跋(續六) 黃 裳
萌明剩籍圖誌 聞一波
版本談故
續補《藏書紀事詩》——記《清藏書紀事濤補遺》稿本 李國慶
清人雜劇單行本《平錁記》——蘋樓藏書瑣談之三 塗宗濤
《重論文齋筆錄》與《雨窗消意錄》 來新夏
關於《中國作傢》雜誌 黃 惲
魯迅作品版本管窺 知 悟
雪泥鴻爪
抗戰時北大學生存在圖書館的書 白化文
獨樹一幟的學者藏書傢——鬍適藏書漫談 淮 茗
戈寶權先生與書 紀維周
蓬萊慕湘藏書樓觀書記 杜澤遜
《藝海一勺》與藏書傢趙詒琛 鄒綿綿
姚文棟與日本古佚書 柳和城
王蔭嘉與《二十八宿研齋善本書錄》 曹正元
迷離帆影樓 辛德勇
吳芝瑛之書 周繼烈
藏書訪古日記——山東之行 韋 力
逝去的齣版 介子平
老注本 戴建華
書市漫步
古舊書業今昔談 徐 雁
《慈禧寫照記》、《清室外記》競買、轉讓記 彭震堯
書海披沙
記得自忠厚書莊的善本書 黃永年
長安殘書見精神 王 濤
艱難的集刊之旅 謝其章
編後記
精彩書摘
太璞山人集
丙申殘臘所收,黃裳。
項琳,字人玉,號太璞,又號完庵,歙人。遭時喪亂,絕意進取,放蕩湖山。得吳梅村、王士慎稱賞。此集有吳偉業序,手書上闆,不見於《傢藏稿》。康熙九年,歿於江都,年五十一。其白序雲,“今日戎馬蹴狐田,脂液潤野草,燕巢林木,兔穴周行。……漸漸興箕子之歌,離離引大夫之泣。賦山川,詠風物,吊占唁茲,是安可無言,……或勉言恐文字觸諱。”足集所存,皆草野吞聲,緬懷故國之作也。刊於康熙初元,傳本稀有,亦清人彆集秘冊也。
《太璞山人集》三捲,婁東吳偉業梅村鑒,古歙項琳人玉著。康熙刻,八行,二十一字。白口,左右雙邊。慕賢堂藏闆。首婁東吳偉業拜題並書序,洪之坊序』匝治庚子白序。玉峰徐秉義撰傳,黃以立、程邃等題辭,目錄。有“興酣落筆搖五嶽”白文長印。
山中白雲詞
乙未春晚,荔支初熟,流酸濺齒之時收此。
此雍正中海上曹氏城書室刻《白雲詞》,傳本甚稀。餘月前得一後印本於吳下,《樂府指迷》已失去。闆心下“城書室”三字亦剜去,曹序亦無,殆闆片落於傖父手重印之冊也。此冊見之來青閣,猶是原裝,且存扉葉,有翰林院大方印,當是四庫底本,不知何時流人南中也。餘近肆力收舊本詩馀,一時所得甚富,雖戔戔小冊亦齣重值,書遂畢集。此殆收書惟一捷徑,惜人不之知也。書此以當一笑。乙未後三月十八日,來燕榭記。
《山中白雲詞》八捲,西秦玉田生張炎叔夏著。雍正刻,九行,十九字。白口,左右雙邊。闆心下有“城書室”三字。前有玉田先生《樂府指迷》,次目錄,壬寅暮春曹——士跋,雍正四年杜詔序,鄭思肖、仇遠、舒嶽祥、陸文奎、殷重、井時、李符、龔翔麟序,附戴錶元、袁桷贈序。收藏有“雲間第八峰周氏藏書”(硃方)、又翰林院大方印。
國朝畫徵錄
浦山此書,餘舊有之,後淪劫火未歸。而《續錄》二捲《圖畫精意識》一捲則已還來,《文集》五捲亦得珠還。偶見此本,大冊初印,有西湖散人一印,舊跋雲是醇士圖記,又有顧氏印,則過雲樓主人也。鶴逸頗有舊本,其傢守而未失,十年前始狼藉散落。此冊不知以何因緣,流落海上,偶見之而偶得之,亦厚幸矣。歡喜跋之。庚申六月十四日,黃裳記。
《國朝畫徵錄》三捲,明人附錄,秀水張庚浦山著,睢州蔣泰無妄、湯之昱南溪同校梓。乾隆四年刻,十行,二十一字。上下黑口,單邊。乾隆四年蔣泰序,雍正十三年自序,乾隆四年自跋。侯肩復題詞,目次,後有“男時敏覆校”一行。收藏有“西湖散人”(白方),“書隱”“臥香”(硃文聯珠印),“見天心”(硃文腰圓印),“顧鶴逸藏書印”(硃方),“小夢墨亭主人鑒藏本”(硃方)。有墨筆跋,“內有西湖散人一印,是戴文節之印記,知此為習苦齋中翻閱之本,尤足珍也。西津記。”
敬 事 草
《韆頃堂書目》捲二十六,“萬曆四十七年乙未科,孔貞運《敬事草》五捲,又《行馀草》十捲,字開仲,句容籍,池州府建德人,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此殘捲存:二之四,凡三捲,餘檢得之於北京來薰閣肆後殘書堆中,蠹損已甚,今日理書又見之,乃逐。十去其碎屑,逐蠹魚數條,藏之樟木匣中。此秘冊也,諸傢藏目俱未有此,《禁書目》亦不收,疏草中“奴”“虜”字屢見,實為晚明史一秘冊也。辛卯二月初四日記。
《明代版刻綜錄》雲,此為鬍曰從刊版,版心下有“十竹齋”三字,此本無之,不知是是二,姑漫記之。癸亥十一月十三日,晴窗。
《敬事草》五捲,孔貞運撰。崇禎刻,九行,二十字。白口,單邊。存三捲,捲二為視學恭紀,製策,館課;捲三為奏疏;捲四為經筵講章,收藏有“駱弘室印”(硃方)、“字仲□”(白文套邊方印),明人印也。
鐵庵詩稿
三十八年春三月廿二日,雨作,微寒,飯後於傳薪觀書,檢得此殘本一冊。黃裳。
鐵庵不知誰何,書絕罕傳,世無著錄。捲中所記遊蹤,多在蜀中。刊刻當在萬曆初元,或是蜀刻。辛酉八月初二,熱甚,展書重記。得此已三十二年矣。黃裳記。
《鐵庵詩稿》,存捲二。八行,十八字。白口,四周雙邊。
《清藏書紀事詩補遺》十七捲,劉聲木編,稿本。
劉聲木,字十枝。安徽廬江人。生於清光緒四年(1878),卒於1959年,享年八十一歲。少年始誌於學,稍長成為學者。精金石,善鑒賞,尤嗜古籍文獻。覃思著述,喜好收藏。藏書甚富,闢直介堂,萇楚齋以藏之,將藏書編入《直介堂書目》和《萇楚齋書目》。著有《萇楚齋隨筆》二十筆(中華書局已齣版前五筆)、《桐城文學淵源考》、《碑傳集作者紀略》、《禦批通鑒輯覽五季紀事本末》、《俗字匯》、《寰宇訪碑錄校勘記》和《國朝鑒藏書畫記》等。著作等身,然著述多未刊行。其手稿的大部分今藏天津圖書館,其中包括這部《清藏書紀事詩補遺》。
《清藏書紀事詩補遺》凡十七捲,十四冊。用印有“十友軒所著書”字樣的自製稿紙繕錄。(《十友軒所著書》是劉聲木編寫的個人著作叢書,收錄七十八種。)每半葉八行,行二十五字。收錄範圍主要包括有清一代的藏書傢。取材範圍主要包括清人詩文彆集。是書將藏書傢列為條目,一人一條。每條頂格行文,迴行低一格。著錄內容包括姓名、字號、籍貫、科第、官職、藏書和所采資料齣處。各冊收錄情況如下:第一冊二百十六條,第二冊二百三十九條,第三冊八十五條,第四冊三百三十四條,第五冊一百—十六條,第六冊二十九條,第七冊二十三條,第八冊二十八條,第九冊三十一條,第十冊四十一條,第十一冊四十八條,第十二冊四十八條,第十三冊五十條,第十四冊三十五條,共計一韆四百二十三條。
這是一部未定稿。從編寫動機來看,最初編者隻是在為編《續補碑傳集》搜集資料時,附帶將所載有關藏書資料也一並錄齣,擬想待資料初具規模後,編寫一部有關藏書傢方麵的書。後來見到瞭葉昌熾《藏書紀事詩》,纔考慮編寫這樣一部書。從捲端題名來看,前後更名三次:最初抄錄時先題《藏書紀事詩拾遺》;編者覺得自己所錄資料多是依據清人詩文彆集,所錄藏書傢多是清人,所以用墨筆劃掉瞭這個書名,復在該書名右邊,用小字改題為《國朝藏書紀事詩補遺》;第三次大概時已進入民國,就用墨筆劃掉瞭“國朝”兩字,定名《清藏書紀事詩補遺》。從條目來看,收錄一韆四百二十三條,其中有相同一位藏書傢先後收錄二條、三條、四條不等者,也即問一藏書傢前後重復齣現。去其重者,實際收錄一韆一百五十馀人。從采錄資料來看,前後簡繁不一。從第一冊刊第五冊,采錄有關藏書傢的資料較為簡單,隻包括姓名、字號、籍貫、科第、官職、藏書和所采資料齣處。從第六冊到第十四冊,采錄藏書傢資料的範圍擴大,內容比較豐富,除上述各項外,還收錄廠藏書傢逸聞舊事等內容。
這是葉昌熾《藏書紀事濤》第一部續補著作,我們知道,葉書刊行後,先後齣現瞭幾部續補作品,主要有1935年倫明在《正風》半月刊連載發錶的《辛亥以來藏書紀事詩》,其後又有吳則虞編的《續藏書紀事詩》和王謇編的《續補藏書紀事詩》。劉聲木的這部續作寫成於清末民初,在成書時間上早於倫、吳、王三傢。倘若我們從不同角度進行考察,兩書實有同工異麯之妙。從編寫時間來看,此書與葉書幾乎同時著手編寫,編寫時間均在清末。隻是葉書創例付梓在前,劉書續編未刊在後。葉昌熾刻意編纂《藏書紀事詩》,而劉聲木則是在編纂《續補碑傳集》時,將自己感興趣的藏書傢人名、篇名等資料隨手摘錄。當劉聲木後來見到葉昌熾書時,對照兩書內容和體例,頗感己不如人,欲補不能,無奈地發齣瞭“悔之無及”的感嘆。從編寫體例來看,葉昌熾《藏書紀事詩》是先錄一首七言詩,次據史籍及筆記詳錄有關藏書傢資料;劉聲木則依自己編寫的《國朝金石學錄》體例(甚至包括行文格式均同),隻摘錄有關藏書傢的幾項資料。當劉聲木後來見到葉昌熾書時,覺得自己作詩缺少資料,頗卅執筆,“幸葉氏原有一例,可閤數人事跡為一詩。每首僅二十八字,自不難追隨其後”,而自己便不再“搜索枯腸”,因此劉書無詩。從編寫主旨來看,葉昌熾編《藏書紀事詩》意在集錄五代至清朝重要的藏書傢資料。劉聲木旨在網羅有清一代藏書傢資料。後來劉見葉書時,纔産生賡續念頭,於是將自己的這部書定名為《補遺》,以示續補葉書之意。
這是一部頗有價值的書。葉昌熾《藏書紀事詩》,開創瞭有詩有敘,綜述藏書傢淵源曆史的獨特體例,可視為我國第一部藏書傢通代史書。劉聲木《清藏書紀事詩補遺》,集有清一代藏書傢史料,可視為我國第一部藏書傢斷代史書。劉聲木《補遺》,收錄清代藏書傢一韆一百五十馀人,其規模與。十書相類,空前絕後,足補相關著述之不足。劉聲木《補遺》收錄的清代藏書傢絕大部分不見於葉昌熾《藏書紀事詩》,而見於葉書者隻有一百零四人,僅及劉聲木《補遺》所錄清代藏書傢人數的十分之一弱。至於倫明《辛亥以來藏書紀事詩》、吳則虞《續藏書紀事詩》及王謇《續補藏書紀事詩》等書,其情形也大體如此。劉聲木《補遺》揭示有關清代藏書傢藏書史料十分豐富,包括藏書目錄方麵的,如龍氏《經德堂藏書目錄序》、王氏《賜書樓藏書目錄小引》、亢氏《隨安廬書目》、黃氏《怡善堂書目引》、莊氏《映雪樓書目》、蔣氏《傳書堂善本書目》及盧氏《抱經堂書目》等;有記述藏書內容方麵的,如鄭氏《思復堂藏書記後》、陳氏《經正書院藏書記》及嚴氏《岷民山彆墅藏書記》等;有藏書圖形方麵的,如陸氏《陸濛香曝書圖跋》、丁氏《八韆捲書廬圖》及繆氏《東倉書庫圖記》等。劉聲木《補遺》徵引文獻甚多,尤以清人詩文彆集和總集為主,間及叢書、筆記、年譜等,所引內容多為藏書傢個人傳略,頗有可采者。凡此種種,足資參徵。
……
藏書傢(第8輯)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書品一般。
評分
☆☆☆☆☆
很好的圖書。很是好。
評分
☆☆☆☆☆
當年大學準備畢業,突然好上藏書,時為2001年,藏書之書極不多見,甚至《書林清話》等最基本之書籍亦不易得。是時,予最好逛書店,有時日入店門三遭,可謂瘋狂。其時亦為囊中最澀之季,往往肅立案前,讀畢一書而後返,其情甚苦。一日,往廣工旁學而優書店,突見有一雜誌列於案中,裝幀奇特,邊上留一小角,整體有素淨之感,其書名亦顯以陰陽二文。拿之上手,見其名曰《藏書傢》。
評分
☆☆☆☆☆
此後,期期必購。由此而至第十輯,是時乃05年。讀之末瞭,見《編後記》中言道,“到本輯為止,《藏書傢》的齣版將告一段落”,將信將疑之際,上網搜尋其言,果已有論者言之,於是神傷不已!
評分
☆☆☆☆☆
所記第四十種<重刊校正笠澤叢書四捲補遺一捲續補遺一捲>亦有黃裳先生藏印數種,並手跋九行。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這時候,我想到“威海於植元書法藝術聯誼會”,這是我的故鄉,批熱心人建成的民間組織,他們有專人主持日常工作,他們用巨資齣版瞭我的書法作品集,並請許多海內外知名人士舉行瞭一個隆重的首發式,他們辦瞭學校並著手派齣留學生……。事業正在發展,我應當把這批書捐贈給他們。就這樣,我下瞭決心,他們派專人將這批書運到威海。從重量看,因為竹下登贈我圖書時,實際重量超過四噸,所以,雖然丟失瞭將近三韆冊之多,現在還保有四噸左右。隻是冊數隻剩下8724冊。初步略作分類,按哲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分為三大部分,涉及X個科目,包括:政治、曆史、黨派、宗教、地理、天文、氣象、農林、水利、畜牧、經濟、外交、軍事、法律、教育、文學、藝術、建築、物理、化學、醫學、生物學等。其中三分之一是昭和十四年(1939)以前齣版。這些書,初步按分類上架,闢專館存放,稱為“於植元日文藏書部”,嚮社會開放,供各界藉閱參考。
評分
☆☆☆☆☆
細讀之,見其題簽者乃藏書名傢顧先生廷龍,又有王紹曾、程韆帆、黃永年、來新夏諸先生題辭,其規格之高,可見一斑。閱其目錄,黃裳先生《來燕榭書跋》、徐雁先生《藏書樓影話》、薑德明先生《野草憶往》等諸名傢文章赫然在列,不禁已心弛神往。又見黃永年先生於南京、杜澤遜先生於颱北、陳子善先生於東京之淘書紀聞,正道齣愛書者得書之難,心有戚戚,已是心癢而不能耐。又翻看其售價,僅八元耳,甚有益於好書而凡囊羞澀之輩,於是連同第2、3輯一道,欣然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