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11-14岁 本书涉及自然、地理、动物、植物、天文、地质、科技、历史、考古、艺术、人文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德国TESSLOFF出版社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每年都会邀请数位知名科学家或科普作家,为青少年撰写一些图文并茂的科普书,迄今已经形成了将近140册的规模。这套大型的科普丛书,如今在德国乃至欧洲已是家喻户晓,是每个家庭必备的少年儿童读物。
《什么是什么》系统地、全方位地介绍了各个门类的知识,优美的文字、丰富的图片和书中体现出的德国人严谨的逻辑思维方式,相信对中国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帮助他们认识大千世界,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内容简介
几千年以来,天上的星辰虽然遥不可及,却早已吸引了我们祖先的注意,所以天文学才成为最古老的科学之一。人类对于星体曾经有着幼稚的认识,认为星体只是点缀在无边无际的夜幕上的亮点而已。这一看法一直持续了上千年。但是古代已有伟大的智者认识到,日月交替、满布明星的天空并不仅仅如它的表象所展示的那样。他们指出,行星和恒星都是独立的天体,一如我们的地球在宇宙中的角色。我们不应该局限于我们的地球,而应该把目光投向宇宙深处。新时代天文学的开端便是对行星间的距离以及太阳系的范围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获得关于星球大小和它们亮度的科学数据。研究的结果十分振奋人心,研究表明:我们在夜空中可见的绝大部分星体都比我们居住的地球大数倍。但即使人们完整地测量了太阳系,掌握了行星运动规律之后,我们还是不知道银河系的范围到底有多大。这是一个浩瀚无垠的宇宙空间,其中布满了类似于太阳的恒星。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人类与星体的距离终于越来越近了。我们在宇宙中的三位近邻:月球、金星和火星都已经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我们甚至已经数次登陆月球。所以天文学尽管是最古老的科学,但它并没有失去自己的意义;相反,它变得愈发迷人了。
内页插图
目录
天空中的亮点
我们的祖先对天空的认识是什么样的?
我们是如何知道地球是球形的?
是谁首先提出了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
谁计算出了行星运行的轨道?
恒星的诞生
我们在夜空中可以看到多少颗恒星?
我们的太阳系是什么样的?
行星是如何产生的?
地球的同胞
我们的地球是如何构成的?
为什么金星上没有生命存在?
为什么火星的大气层如此之薄?
火星到底有多冷?
什么是小行星?
太阳系中哪颗行星最大?
土星共有多少土星环?
最外层的行星是哪些?
彗星、陨石和流星
什么是彗星?
哈雷彗星何时会重返地球?
什么是陨石?
陨石坑是怎样形成的?
太阳——原子炉外的气体球
太阳是由什么组成的?
为什么太阳不会冷却?
太阳还能发光多久?
太阳与地球
什么是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会影响气候吗?
什么是北极光?
紫外线辐射从何而来?
我们的邻居月球
日全食是如何产生的?
潮汐是怎样产生的?
“月海”是什么?
月球表面是怎样的?
月球是如何形成的?
太阳的同胞
“旅行者”2号何时会经过天狼星?
我们如何计算恒星间的距离?
什么是光年?
我们是如何测量恒星大小的?
什么是巨星和矮星?
什么是星团?
什么是双星?
什么是超新星?
超新星产生的频率有多频繁?
1987年的那颗超新星留下了什么?
我们的银河系
银河系是由什么组成的?
“发射星云”是什么?
我们如何通过无线电波探索银河?
什么是行星状星云?
什么是“黑洞”?
时空的界限
什么是银河外星系?
我们如何测量银河外星系的距离?
宇宙中共有多少银河外星系?
什么是红移?
世界是如何诞生的?
什么是暗物质?
来自远方的人们
遥远恒星的行星有可能存在生命吗?
为何我们从未在字宙中遇到我们的同类?
精彩书摘
我们的祖先对天空的认识是什么样的?
几千年前,当我们的祖先还居住在洞穴中时,他们便总是抬头仰望天空——并为之惊叹。他们无法解释眼前看到的这一幕:夜空中有数不清的亮点,每当黎明来临之时它们便消失不见了,但在下一个夜晚它们又会如期而至,如此循环不息。
白天光芒万丈的太阳在晚上被月亮所替代。月亮的形状还在固定的周期内不断改变。
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们的祖先迷惑不解,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几千年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将自己的所见绘制成图保留了下来:他们认为,陆地呈一个巨大的碟形,天空像一个巨大的穹顶覆盖在陆地上方。而且天空和其中的星体还在陆地上方慢慢地旋转。太阳也处于这一穹庐之中,它在夜晚消失不见。而在天空幕帐之后即在天空的外层,燃烧着熊熊烈火。因为天空并不透明,所以人们并不能看见这些火焰。但是天空中有许许多多的孔,火光透过这些孔照射到了地面上,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星星。由于白天阳光要比这些孔中的火光更为强烈,所以人们在白天看不到星星的亮光。
还有一些民族认为,星星是固定在天幕中的,就像我们现在安装在天花板上的电灯一般。
后一种关于天空和星体的假说在很长时间内都占据了主导地位,为人们所接受;直到500年前,人们才认识到在天空中闪烁的亮点到底是什么东西。
我们是如何知道地球是球形的?
人类试图理解这一系列现象的努力由来已久了。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便是:人类认识到陆地并不是碟形的,而是球形的。这一点是海员们航海的经历使人们意识到的。海员们在海上经常发现,慢慢消失在地平线上的船只,最后消失的总是桅杆顶端。最初的天文学家断言,船只必定是以某种方式在“向下”航行的,其实正是因为地球是球形的,才产生了这样的现象。
人们推翻了陆地是碟形的假说,这与认识到地球是球形的已经相差不远了。其实早在公元前5世纪末,古希腊的哲学家和天文学家就坚信地球是球形的。但是普通市民依然顽固地认为我们的地球是碟形的——这一认识一直持续到16世纪。
古希腊人埃拉托色尼早在公元前250年就精确地计算出了地球的周长,而公元140年左右生活在亚历山大港的伟大天文学家托勒密则完善了这一对于宇宙的新认识:他认为地球是一颗球体,被天空所包围。有一个天轴贯穿地球而出,天空绕着这个轴旋转。星体固定在天空上;当天空在每24小时内自东向西旋转时,星体便也随之旋转。这些星体主要包括了7大行星,托勒密将太阳与月球也算入了其中。因为这些行星与恒星不同,可以自行运转,所以托勒密给每颗行星又加上了以相应速度旋转的“气团”。
前言/序言
几千年以来,天上的星辰虽然遥不可及,却早已吸引了我们祖先的注意,所以天文学才成为最古老的科学之一。
人类对于星体曾经有着幼稚的认识,认为星体只是点缀在无边无际的夜幕上的亮点而已。这一看法一直持续了上千年。但是古代已有伟大的智者认识到,日月交替、满布明星的天空并不仅仅如它的表象所展示的那样。他们指出,行星和恒星都是独立的天体,一如我们的地球在宇宙中的角色。我们不应该局限于我们的地球,而应该把目光投向宇宙深处。新时代天文学的开端便是对行星间的距离以及太阳系的范围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获得关于星球大小和它们亮度的科学数据。研究的结果十分振奋人心,研究表明:我们在夜空中可见的绝大部分星体都比我们居住的地球大数倍。但即使人们完整地测量了太阳系,掌握了行星运动规律之后,我们还是不知道银河系的范围到底有多大。这是一个浩瀚无垠的宇宙空间,其中布满了类似于太阳的恒星。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人类与星体的距离终于越来越近了。我们在宇宙中的三位近邻:月球、金星和火星都已经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我们甚至已经数次登陆月球。所以天文学尽管是最古老的科学,但它并没有失去自己的意义;相反,它变得愈发迷人了。
什么是什么:宇宙中的天体 [11-14岁]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