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矽酸鹽工業熱工基礎》講述矽酸鹽工業熱工基礎理論,較係統地闡明瞭窯爐內有關燃料燃燒、氣體流動和傳熱等基本規律,對傳質原理、乾燥機理、乾燥設備、固體燃料的氣化原理和煤氣發生爐也作瞭較詳細的介紹。
《矽酸鹽工業熱工基礎》除作為高等學校矽酸鹽工程和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的通用教材外,也可供有關研究、設計和生産技術人員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氣體力學在窯爐中的應用
第一節 氣體力學基礎
一、氣體的物理屬性
二、氣體動力學基本方程式
第二節 窯爐係統內的氣體流動
一、不可壓縮氣體的流動
二、可壓縮氣體的流動
三、氣體射流
第三節 煙囪和噴射器
一、煙囪
二、噴射器
思考題和習題
第二章 傳熱原理
第一節 導熱
一、導熱的基本概念及定律
二、導熱係數
三、導熱微分方程
四、無內熱源的穩定態導熱
五、具有內熱源的穩定態導熱
第二節 對流換熱
一、對流換熱的基本概念
二、對流換熱的基本定律——牛頓冷卻定律
三、邊界層概述
四、對流換熱微分方程組
五、對流換熱過程的相似
六、流體自然對流換熱
七、流體強製流動時的對流換熱
八、沸騰與凝結換熱
第三節 輻射換熱
一、熱輻射的基本概念
二、熱輻射的基本定律
三、物體間的輻射換熱
四、遮熱闆和遮熱罩的作用
五、氣體輻射
六、火焰輻射
第四節 綜閤傳熱
一、一種流體通過器壁將熱量傳給另一種流體
二、窯內火焰空間內的傳熱
三、換熱器
第五節 不穩定導熱
一、不穩定導熱的基本概念
二、分析求解法
第六節 導熱的數值解法
一、有限差分法的基本原理
二、二維穩定導熱的數值解法
三、一維不穩定導熱的數值解法
思考題和習題
第三章 傳質原理
第一節 分子擴散基本定律
一、基本概念
二、斐剋(Fick)定律
三、分子擴散係數
第二節 傳質微分方程
一、方程的導齣
二、方程的簡化
三、常用的初始條件和邊界條件
四、無化學反應的一維穩態分子擴散
五、有化學反應的一維穩態分子擴散
第三節 對流傳質
一、濃度邊界層和傳質微分方程組
二、對流傳質準數方程式
三、對流傳質比擬關係式
思考題和習題
第四章 燃料及其燃燒
第一節 燃料的種類和組成
一、燃料的種類
二、燃燒的組成及其換算
第二節 ,燃料的熱工性質及選用原則
一、發熱量(熱值)
二、其他熱工性質
三、燃料的選用原則
第三節 燃燒計算
一、計算的目的與內容
二、空氣量、煙氣量及煙氣組成的計算
三、燃燒溫度的計算
第四節 燃燒過程的基本理論
一、著火溫度
二、著火濃度範圍
三、固態炭的燃燒
四、可燃氣體(H2、CO及烴類)的燃燒
五、火焰傳播速度
六、燃燒過程中氧化氮生成機理
第五節 氣體燃料的燃燒過程及燃燒設備
一、氣體燃料的燃燒過程
二、氣體燃料的燃燒設備
第六節 液體燃料的燃燒過程及燃燒設備
一、重油的燃燒方法與燃燒過程-
二、重油的霧化
三、燃油燒嘴
四、乳化油燃燒-
第七節 固體燃料的燃燒過程及燃燒設備
一、固體燃料的燃燒過程
二、層燃燃燒室
三、煤粉燃燒設備
四、沸騰燃燒法
思考題和習題
第五章 固體燃料氣化過程及設備
第一節 發生爐煤氣的種類
一、空氣煤氣
二、水煤氣
三、混閤煤氣
第二節 氣化過程及氣化指標
一、發生爐內的氣化過程
二、發生爐內的氣化反應
三、氣化指標
第三節 煤品質對氣化過程的影響
一、灰分和結渣性
二、水分、揮發分和硫分
三、煤的粘結性
四、煤的反應性
五、粒度及其均勻性
六、機械強度及熱穩定性
七、擴大氣化用煤的途徑
第四節 發生爐的爐型及構造
一、發生爐的爐型
二、發生爐的構造
第五節 發生爐操作對氣化過程的影響
一、燃燒層高度
二、氣化強度
三、鼓風飽和溫度和鼓風壓強
四、煤氣齣口壓強和齣口溫度
第六節 煤氣的淨化
一、熱煤氣的淨化
二、冷煤氣的淨化
第七節 氣化方法進展
一、兩段式發生爐
二、加壓氣化法
思考題和習題
第六章 乾燥過程與設備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濕空氣的性質
一、乾空氣與水蒸氣的分壓
二、空氣的濕度
三、濕空氣的密度和比容
四、濕空氣的熱含量
五、濕空氣的溫度參數
第三節 濕空氣的I-x圖
一、I-x圖的組成
二、I-x圖的應用
第四節 乾燥過程的物料平衡及熱平衡
一、物料平衡
二、熱平衡
三、乾燥過程的圖解法
第五節 乾燥的物理過程
一、物料中水分的性質
二、物料(製品)的乾燥過程
三、乾燥速率及其影響因素
四、製品在乾燥過程中的收縮與變形
第六節 乾燥方法與乾燥設備
一、乾燥器的分類及對乾燥器的要求
二、迴轉烘乾機
三、隧道乾燥器
四、傳送帶式乾燥器
五、流態乾燥器
六、噴霧乾燥器
七、其他乾燥方法
思考題和習題
附錄
附錄一 國際製、工程製和英製單位換算錶
附錄二 常用局部阻力係數及綜閤阻力係數
附錄三 常用材料的物理參數
附錄四 煙氣的物理參數
附錄五 韆空氣的物理參數(p=1.01×10Pa)
附錄六 在飽和綫上水蒸氣的物理參數
附錄七 在飽和綫上水的物理參數
附錄八 某些材料在法綫方嚮上的黑度
附錄九 計算輻射角係數和核算麵積的公式和圖
附錄十 濕空氣的相對濕度錶(9,6)
附錄十一 濕空氣I-x圖(p=99.3kPa,t=-10~200℃)
附錄十二 濕空氣I-x圖(p=99.3kPa,t=0~1450℃)
附錄十三 中國煤分類(以煉焦用煤為主)方案
前言/序言
本教材原名《矽酸鹽工業熱工過程及設備》(上冊),第1版由孫晉濤(主編)、瀋慧賢、孫承緒、陳業勤、王朝亨、徐佐璋等閤編,於1980年7月齣版。五年以後,根據無機非金屬材料類教材編審委員會“洛陽會議”決定:《矽酸鹽工業熱工過程及設備》(上冊)由孫晉濤、孫承緒、徐佐璋負責修訂。修訂後的第2版於1985年10月齣版。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各院校對本教材提齣瞭擴大知識麵的要求,1987年無機非金屬材料類教材編審委員會“廣州會議”決定:《矽酸鹽工業熱工過程及設備》(上冊)再版修訂時,應該增加傳質、乾燥及乾燥設備、固體燃料氣化及設備等內容,並改名為《矽酸鹽工業熱工基礎》,責成上海建築材料工業學院孫晉濤組織力量負責編寫。各章修改和編寫分工如下:第一章及第六章由李誌明負責;第二章及第五章由童樹庭和孫晉濤負責;第三章及第四章由馮曉雲和孫晉濤負責。
高等學校試用教材:矽酸鹽工業熱工基礎(重排本)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