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清·吴谦等编纂的《医宗金鉴》是当时朝廷颁布的医学教材,包含临床主要分科的内容。该书的编纂者医学素养很高,编纂得法,内容精当,易于记诵,便于实用。因此该书自颁行以来,成为清代运用广泛的基础读物之一,也是现代学习中医重要的参考书之一。
本次整理汲取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历次整理校点本的合理部分,并以英武殿版为底本再次校订。《医宗金鉴(上)》为上册,内容包括《伤寒论注》、《金匮要略注》。
内容简介
《医宗金鉴(上)》90卷,是清政府组织太医院原判吴谦等编撰的一部大型医学丛书,也是清代广为流传的医学教书。将中医内容分门别类,采精发蕴,编成医书15种。其中,上册《伤寒论注》、《金匮要略注》;中册有《删补名医方论》、《四诊心法要诀》、《运气要诀》、《伤寒心法要诀》、《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幼科杂病心法要诀》、《痘疹心法要诀》和《幼科种痘心法要旨》;下册有《外科心法要诀》、《眼科心法要诀》、《刺灸心法要诀》和《正骨心法要诀》。内容广泛,涉及临床各科疾病的辨证论治,论理深入浅出,颇多圆机活法,语言简要扼要,切合临床实际。故《四库全书总目》称赞其“有图、有说、有歌诀,俾学者既易考求,又便诵习。”《医宗金鉴(上)》问世200多年来,一直为习医者必读之书。此次整理,精选底本,增加导读,末附方剂索引,更加方便中医临床各科医生阅读。
目录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订正仲景全书凡例
卷一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桂枝汤
桂枝加附子汤
五苓散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十枣汤
桂枝人参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瓜蒂散
大陷胸汤
小陷胸汤
三物白散
大陷胸丸
文蛤散
卷二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
麻黄汤
芍药甘草附子汤
桂枝新加汤
茯苓甘草汤
小建中汤
炙甘草汤
桂枝甘草汤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栀子豉汤
栀子甘草豉汤
栀子生姜豉汤
栀子厚朴汤
栀子干姜汤
桃核承气汤
抵当汤
抵当丸
大黄黄连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
赤石脂禹余粮汤
旋覆代赭石汤
卷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
大青龙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二越婢一汤
小青龙汤
干姜附子汤
茯苓四逆汤
卷四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全篇
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汤
小承气汤
麻仁丸
调胃承气汤
大承气汤
蜜煎导方
猪胆汁方
土瓜根方
猪苓汤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茵陈蒿汤
栀子柏皮汤
卷五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全篇
……
卷六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全篇
卷七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全篇
卷八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全篇
卷就
辨合病脉证并治全篇
卷十
辨差后劳复阴阳易病脉证并治全篇
卷十一
辨坏病脉证并治全篇
卷十二
辨温病脉证并治全篇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精彩书摘
〔集注〕程应旄日:即此一端推之,则知此病得之亡津亡血,而因虚致寒,因虚致燥者不少。盖阳气者,柔则养筋,发汗太多,则亡其阳,而损其经脉之血液故也。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似熏黄。
〔注〕湿家,谓病湿之人。湿之为病,或因外受湿气,则一身尽痛,或因内生湿病,则发热身黄。若内外同病,则一身尽痛发热,身色如熏黄也。熏黄者,湿盛之发黄,属脾之瘀湿,故其色暗如烟熏也。不似伤寒热盛之发黄,属阳明之郁热,故其色明如橘子色也。
〔集注〕张璐日:湿证发黄,须分阴阳表里。阳湿,在里,茵陈蒿汤;在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阴湿,在里,白术附子汤;在表,麻黄白术汤,此阴湿在表而发黄也。《金匮》有云:湿家身烦痛,可与麻黄加术汤。盖寒与湿合,不宜大汗,故加白术。以麻黄得术,则汗不致于骤发;白术得麻黄,则湿滞得以宣通也。
湿家病,身上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
〔注〕此申上条,详其证,出其脉,以别其治也。湿家病,身上疼痛发热,面黄而喘,此内生外受之湿病也。外宜羌活胜湿汤,内宜茵陈五苓散,喘甚大陷胸丸。若更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证类伤寒,但其人里和能食,知非伤寒,不可发汗,乃湿邪之病在头,故头痛鼻塞,惟宜纳药鼻中,取黄水从涕出,自可愈也。所纳之药,即瓜蒂散类也。
〔集注〕郑重光日:身上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则寒湿之邪客于上焦。经曰:“因于湿,首如裹”是也。用瓜蒂散吹鼻。此在上者,因而越之之法也。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注〕湿家脉浮细,湿在外也,当汗之。今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脉不浮细而沉细,是湿邪内盛而为湿痹不通之候也。故但当利其小便,使湿从小便而去,乃湿淫于内之正治也。
〔集注〕成无己日:湿盛则濡泄。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者,湿气内流也。但当利其小便,以宣泄腹中湿气。古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方有执日:此以湿之入里者言也。关节疼痛者,寒湿之气,走注内渗,所以脉沉而细也。痹以疼痛言,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者,湿即水,水不外渗,则横流不遵故道。利其小便者,导其遵故道而行也。
张志聪日:关节者,腰背肘膝之大关、大筋之所统属,不同于骨节也。湿流关节,大筋不和,故疼痛痹闭也。湿伤太阳,筋脉涩滞,故名湿痹。利其小便,则水道行而决渎无愆,湿邪去而筋脉调和矣。
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饮,口燥烦也。
〔注〕湿家但头汗出,乃湿气上淫之汗,非阳明之热不得越也。湿家背强,乃湿气涩滞之重强,非痉病之拘强也。欲得覆被向火,非外恶寒,乃湿盛生内寒也。若误以湿淫之头汗,为阳明瘀热之头汗而下之,寒湿之气,乘虚人胸则胸满,入胃则哕矣。寒湿不化,故小便不利。胸中有寒,故舌上滑白如胎。丹田有热,故口燥渴。欲得水而不能饮,由胸中有寒湿故也。
〔集注〕成无己曰:伤寒则无汗,湿家虽有汗而不能周身,故但头汗出也。
程应旄曰:虽渴欲得水似热,而不能饮可辨,则只是口燥烦,而实非胸中燥烦可知,证同病别也。
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
前言/序言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御纂医宗金鉴(上)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