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清·吳謙等編纂的《醫宗金鑒》是當時朝廷頒布的醫學教材,包含臨床主要分科的內容。該書的編纂者醫學素養很高,編纂得法,內容精當,易於記誦,便於實用。因此該書自頒行以來,成為清代運用廣泛的基礎讀物之一,也是現代學習中醫重要的參考書之一。
本次整理汲取瞭人民衛生齣版社曆次整理校點本的閤理部分,並以英武殿版為底本再次校訂。《醫宗金鑒(上)》為上冊,內容包括《傷寒論注》、《金匱要略注》。
內容簡介
《醫宗金鑒(上)》90捲,是清政府組織太醫院原判吳謙等編撰的一部大型醫學叢書,也是清代廣為流傳的醫學教書。將中醫內容分門彆類,采精發蘊,編成醫書15種。其中,上冊《傷寒論注》、《金匱要略注》;中冊有《刪補名醫方論》、《四診心法要訣》、《運氣要訣》、《傷寒心法要訣》、《雜病心法要訣》、《婦科心法要訣》、《幼科雜病心法要訣》、《痘疹心法要訣》和《幼科種痘心法要旨》;下冊有《外科心法要訣》、《眼科心法要訣》、《刺灸心法要訣》和《正骨心法要訣》。內容廣泛,涉及臨床各科疾病的辨證論治,論理深入淺齣,頗多圓機活法,語言簡要扼要,切閤臨床實際。故《四庫全書總目》稱贊其“有圖、有說、有歌訣,俾學者既易考求,又便誦習。”《醫宗金鑒(上)》問世200多年來,一直為習醫者必讀之書。此次整理,精選底本,增加導讀,末附方劑索引,更加方便中醫臨床各科醫生閱讀。
目錄
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注
訂正仲景全書凡例
捲一
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注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篇
桂枝湯
桂枝加附子湯
五苓散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十棗湯
桂枝人參湯
葛根黃芩黃連湯
桂枝去芍藥湯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桂枝加厚樸杏仁湯
瓜蒂散
大陷胸湯
小陷胸湯
三物白散
大陷胸丸
文蛤散
捲二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篇
麻黃湯
芍藥甘草附子湯
桂枝新加湯
茯苓甘草湯
小建中湯
炙甘草湯
桂枝甘草湯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
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
梔子豉湯
梔子甘草豉湯
梔子生薑豉湯
梔子厚樸湯
梔子乾薑湯
桃核承氣湯
抵當湯
抵當丸
大黃黃連瀉心湯
附子瀉心湯
甘草瀉心湯
生薑瀉心湯
半夏瀉心湯
赤石脂禹餘糧湯
鏇覆代赭石湯
捲三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篇
大青龍湯
桂枝二麻黃一湯
桂枝麻黃各半湯
桂枝二越婢一湯
小青龍湯
乾薑附子湯
茯苓四逆湯
捲四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全篇
白虎加人參湯
白虎湯
小承氣湯
麻仁丸
調胃承氣湯
大承氣湯
蜜煎導方
豬膽汁方
土瓜根方
豬苓湯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
茵陳蒿湯
梔子柏皮湯
捲五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全篇
……
捲六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全篇
捲七
辨少陰病脈證並治全篇
捲八
辨厥陰病脈證並治全篇
捲就
辨閤病脈證並治全篇
捲十
辨差後勞復陰陽易病脈證並治全篇
捲十一
辨壞病脈證並治全篇
捲十二
辨溫病脈證並治全篇
捲十三
捲十四
捲十五
捲十六
捲十七
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
捲十八
捲十九
捲二十
捲二十一
捲二十二
捲二十三
捲二十四
捲二十五
精彩書摘
〔集注〕程應旄日:即此一端推之,則知此病得之亡津亡血,而因虛緻寒,因虛緻燥者不少。蓋陽氣者,柔則養筋,發汗太多,則亡其陽,而損其經脈之血液故也。
濕傢之為病,一身盡疼,發熱,身色如似熏黃。
〔注〕濕傢,謂病濕之人。濕之為病,或因外受濕氣,則一身盡痛,或因內生濕病,則發熱身黃。若內外同病,則一身盡痛發熱,身色如熏黃也。熏黃者,濕盛之發黃,屬脾之瘀濕,故其色暗如煙熏也。不似傷寒熱盛之發黃,屬陽明之鬱熱,故其色明如橘子色也。
〔集注〕張璐日:濕證發黃,須分陰陽錶裏。陽濕,在裏,茵陳蒿湯;在錶,麻黃連軺赤小豆湯。陰濕,在裏,白術附子湯;在錶,麻黃白術湯,此陰濕在錶而發黃也。《金匱》有雲:濕傢身煩痛,可與麻黃加術湯。蓋寒與濕閤,不宜大汗,故加白術。以麻黃得術,則汗不緻於驟發;白術得麻黃,則濕滯得以宣通也。
濕傢病,身上疼痛,發熱,麵黃而喘,頭痛鼻塞而煩,其脈大,自能飲食,腹中和無病,病在頭中寒濕,故鼻塞,內藥鼻中則愈。
〔注〕此申上條,詳其證,齣其脈,以彆其治也。濕傢病,身上疼痛發熱,麵黃而喘,此內生外受之濕病也。外宜羌活勝濕湯,內宜茵陳五苓散,喘甚大陷胸丸。若更頭痛鼻塞而煩,其脈大,證類傷寒,但其人裏和能食,知非傷寒,不可發汗,乃濕邪之病在頭,故頭痛鼻塞,惟宜納藥鼻中,取黃水從涕齣,自可愈也。所納之藥,即瓜蒂散類也。
〔集注〕鄭重光日:身上疼痛發熱,麵黃而喘,頭痛鼻塞,則寒濕之邪客於上焦。經曰:“因於濕,首如裹”是也。用瓜蒂散吹鼻。此在上者,因而越之之法也。
太陽病,關節疼痛而煩,脈沉而細者,此名濕痹。濕痹之候,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當利其小便。
〔注〕濕傢脈浮細,濕在外也,當汗之。今太陽病,關節疼痛而煩,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脈不浮細而沉細,是濕邪內盛而為濕痹不通之候也。故但當利其小便,使濕從小便而去,乃濕淫於內之正治也。
〔集注〕成無己日:濕盛則濡泄。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者,濕氣內流也。但當利其小便,以宣泄腹中濕氣。古雲: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方有執日:此以濕之入裏者言也。關節疼痛者,寒濕之氣,走注內滲,所以脈沉而細也。痹以疼痛言,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者,濕即水,水不外滲,則橫流不遵故道。利其小便者,導其遵故道而行也。
張誌聰日:關節者,腰背肘膝之大關、大筋之所統屬,不同於骨節也。濕流關節,大筋不和,故疼痛痹閉也。濕傷太陽,筋脈澀滯,故名濕痹。利其小便,則水道行而決瀆無愆,濕邪去而筋脈調和矣。
濕傢,其人但頭汗齣,背強,欲得被覆、嚮火。若下之早則噦,胸滿,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熱,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飲,口燥煩也。
〔注〕濕傢但頭汗齣,乃濕氣上淫之汗,非陽明之熱不得越也。濕傢背強,乃濕氣澀滯之重強,非痙病之拘強也。欲得覆被嚮火,非外惡寒,乃濕盛生內寒也。若誤以濕淫之頭汗,為陽明瘀熱之頭汗而下之,寒濕之氣,乘虛人胸則胸滿,入胃則噦矣。寒濕不化,故小便不利。胸中有寒,故舌上滑白如胎。丹田有熱,故口燥渴。欲得水而不能飲,由胸中有寒濕故也。
〔集注〕成無己曰:傷寒則無汗,濕傢雖有汗而不能周身,故但頭汗齣也。
程應旄曰:雖渴欲得水似熱,而不能飲可辨,則隻是口燥煩,而實非胸中燥煩可知,證同病彆也。
濕傢下之,額上汗齣,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
前言/序言
中醫臨床必讀叢書·禦纂醫宗金鑒(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