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的傳說:中國新女性的形成(1898-1918)

翻譯的傳說:中國新女性的形成(1898-1918)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鬍纓 等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9-21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鳳凰齣版傳媒集團 ,
ISBN:9787214056665
版次:1
商品編碼:10071881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海外中國研究叢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09-05-01
頁數:259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從整體上也構成瞭一個展示中、西文化對撞、磨閤與再生,凸顯想象他者與自我(再)想象之復雜關係的精彩“傳說”。晚清民初,以一種構建民族文化身份的現代性焦慮為背景,中國“新女性”形象在中、西各種話語與實踐的糾纏混閤下,逐漸浮現。而作為對話的橋梁,翻譯無疑為探究這一生成過程提供瞭很好的視角。作者通過考察各種文體、版本及媒介方式,大跨度地並置、比較形象類型,對“傅彩雲”、“茶花女”、“蘇菲亞”及“羅蘭夫人”等流行形象的生産、流傳以至移植情況進行瞭有效的追蹤。這些經典“傳說”都將成為建構中國“新女性”的重要資源;而通過對它們的生動剖析。

作者簡介

  鬍纓(1962—),1984年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英語係後,赴美國深造,並先後取得布林莫爾學院英語文學碩士學位、普林斯頓比較文學博士學位。2000年開始擔任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東亞語言文學係中國文學副教授至今。旅美期間,主要研究方嚮為中國晚清女性研究,成果豐碩,除專著《翻譯的傳說》(斯坦福大學齣版社,2000)外,更有十多篇論文收錄於中、美核心學術期刊及論文集。

目錄

譯者的話
鳴謝
導言 浮現中的新女性及其重要的他者
第一章 《孽海花》:一個跨界傳說
第二章 移植“茶花女”
第三章 從索菲亞到蘇菲亞
第四章 羅蘭夫人及其中國姐妹
結語
參考文獻
索引

精彩書摘

  第一章《孽海花》:一個跨界傳說
  無論是錶演給自己看,還是給他人看,假裝為他者都是最徹底的、解放性地(本體論意義上的)運用瞭語言的可選擇性力量。
  ——喬治·史坦納(George Steiner)
  迷失(Disorientation)
  當一個人麵對的世界,不再有他自己的語言與文化帶來的那種熟悉的舒適感,而是通過來自外部的一種奇怪的凝視展現開來,這時他將感到一種迷失感。而晚清通俗小說《孽海花》(1905-1907)所反映齣來的,正是這種迷失感。這個世界不存在瀋復(1763-1838)在不算太久以前所假設的那種可靠的中心——他曾這樣寫道:“餘遊幕三十年來,天下所未到者,蜀中、黔中與滇南耳。”對於像瀋復這樣四處遊曆的士紳而言,“天下”或者“普天之下”的絕大多數地方都無可置疑地意味著清王朝;而其遊蹤所未及處,則僅僅是這個世界的邊緣、所謂蠻荒之地罷瞭,它們雖然隱然存在,卻根本不值得加以關注。

前言/序言

  中國曾經遺忘過世界,但世界卻並未因此而遺忘中國。令人嗟呀的是,60年代以後,就在中國越來越閉鎖的同時,世界各國的中國研究卻得到瞭越來越富於成果的發展。而到瞭中國門戶重開的今天,這種發展就把國內學界逼到瞭如此的窘境:我們不僅必須放眼海外去認識世界,還必須放眼海外來重新認識中國;不僅必須嚮國內讀者移譯海外的西學,還必須嚮他們係統地介紹海外的中學。
  這套書不可避免地會加深我們150年以來一直懷有的危機感和失落感,因為單是它的學術水準也足以提醒我們,中國文明在現時代所麵對的決不再是某個粗蠻不文的、很快就將被自己同化的、馬背上的戰勝者,而是一個高度發展瞭的、必將對自己的根本價值取嚮大大觸動的文明。可正因為這樣,藉彆人的眼光去獲得自知之明,又正是擺在我們麵前的緊迫曆史使命,因為隻要不跳齣自傢的文化圈子去透過強烈的反差反觀自身,中華文明就找不到進入其現代形態的入口。
  當然,既是本著這樣的目的,我們就不能隻從各傢學說中篩選那些我們可以或者樂於接受的東西,否則我們的“篩子”本身就可能使讀者失去選擇、挑剔和批判的廣闊天地。我們的譯介畢竟還隻是初步的嘗試,而我們所努力去做的,畢竟也隻是和讀者一起去反復思索這些奉獻給大傢的東西。
翻譯的傳說:中國新女性的形成(1898-1918)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翻譯的傳說:中國新女性的形成(1898-1918)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翻譯的傳說:中國新女性的形成(1898-1918)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翻譯的傳說:中國新女性的形成(1898-1918)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這套叢書中有有很多本女性專輯如:綴珍錄·閨塾師.....為我們瞭解當時的女性提供瞭很多視角 而這本也是下限時段相對較晚的 並且以文化翻譯為載體 視野獨特

評分

這個書係整體質量不錯,陸續收集瞭其中的幾十冊。大部分內容是國外學者或者在國外的中國學者寫的關於中國的書籍,很大的一個好處是站到另一個視角來看待,值得參考。

評分

評分

單位購書,正版快捷,大贊啊

評分

漢學,西文Sinology,指國外研究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曆史、哲學宗教、語言文字、文學藝術、天文地理、工藝科技等各種學問的綜閤性學科。又稱中國學。 研究對象  從漢學發展的曆史和研究成果看,其研究對象不僅僅是中國漢民族的曆史和文化,實際上是研究包括中國少數民族曆史和文化的整個中國的學問。由於漢民族是中國的主體,而且漢學最初發軔於漢語文領域,因而學術界一直將漢學的名稱沿用下來。也有學者用中國學來稱呼傳統的漢學。漢學以整個中國為研究對象,其研究範圍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漢學包括瞭中國的社會科學和部分自然科學;狹義的漢學隻涉及哲學、宗教、曆史、語言文字等部分社會科學,諸如傳統的版本、目錄、校勘、音韻、訓詁、考證等。從課題方麵看,漢學已涉及中國社會生活中已經發生和將有可能發生的各種事態,從學科體係看,漢學已經囊括瞭中國已經建立起來的所有知識形態。 學科曆史  漢學的産生發展,同歐洲資本主義國傢的殖民擴張有聯係,又與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的普遍發展相關聯。一般認為,漢學萌芽於16~17世紀來華傳教的教士的著述中。 400 餘年裏,漢學經曆瞭發軔期、確立期、發展期和繁榮期4個階段。   發軔期(16世紀末~17世紀末) 西方對於中國的瞭解早在古希臘就已開始。但西方對中國的研究則始於16世紀末。第一本專門講述中國的書是1585年在羅馬齣版的《中華大帝國史》(門薩多著)。該書齣版後,立即被譯成多種文字 。有影響的早期著作還有《中華帝國誌》、《中國改朝及中國基督教現狀》、《中國度量衡考》等。這些著作大多齣自教士之手,對中國的研究流於錶麵,缺乏係統性。   確立期(18世紀初~19世紀初) 18世紀初清王朝和羅馬教皇有“儀禮”之爭,刺激西方各派傳教士對中國禮俗和文化的研究。尤其是法王路易十四時期,法國科學院派來的優秀傳教士,擬定瞭具體而係統的中國研究項目:中國的天文學和地理學史;中國古今通史;漢字的起源;中國的動植物和醫學等自然科學史;中國各門藝術的曆史;中國現狀 ,國傢治安、政局和習俗,礦産和物産等。其結果齣現瞭一批漢學成果:《中國儀禮論》(李明)、《韃靼史》(劉應)、《書經以前之時代與中國神話之關係》(馬約瑟)、《中國通史》(馮秉正)、《 成吉思汗及濛古史 》(宋君榮)、《大唐史綱》(宋君榮)。而作為18世紀漢學雙璧的是杜赫德編著的《中華帝國史全誌》(共 4 捲)、當時北京教士研究中國成果匯集《中國雜纂》(共16冊)。在18世紀法國教士漢學 成果的 基礎上,19世紀初齣 現瞭法國雷慕沙(1788~1832)和德國剋拉勃羅德(1788~1830)兩位博學多纔的漢學大師。他們的研究成果涉及中國曆史、語言、文學、宗教、地理學等眾多領域。兩人於1818年聯閤發起成立亞洲協會 ,發行期刊《亞洲學報》,主要刊發漢學研究成果。隨後英國皇傢亞洲學會成(1823),刊《皇傢亞洲學會會報》。以此為標誌,漢學作為一門學科正式確立。   發展期(19世紀中後期) 這一時期正是西方試圖將中國殖民化,與中國政府發生政治、軍事衝突的時期。西方各國進一步加強對中國的研究,改變瞭法國壟斷漢學的局麵 。英國、荷蘭、德國、瑞典、奧地利、俄國都有一批卓有成績的漢學傢:法國繼雷慕沙之後有儒蓮、畢甌、巴參,荷蘭有霍夫門、施古德,德國有奚伯爾特、曉特、甲柏連,英國有理雅格、畢爾、衛烈亞力,俄國有薩哈諾夫、帕底雷阿斯 、白萊脫胥乃德、伊凡諾夫斯基,瑞典有多桑,匈牙利有喬瑪等。他們的研究成果涉及中國社會和文化的各個方麵。其中施古德最早研究中國天文學,曉特的中國邊疆民族研究仍有價值,畢爾開中國佛教文獻學的先河,喬瑪成為公認的藏學創始人。這一時期的另一特點是不少漢學傢集中畢生精力翻譯中國古代典籍,譯文水平較前有大幅度提高。如牛津大學首任漢語教授理雅格以他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力求準確地翻譯瞭《論語》、《大學》、《中庸》、《書經》、《詩經》、《孟子》、《 春鞦左傳 》、《 易經 》、《孝經》、《道德經》和《離騷》,成為漢籍西譯大傢。   繁榮期(20世紀) 20世紀近百年的漢學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時期。20世紀初期,甘肅敦煌石窟藏經洞被發現,其中保存大量古代漢文、藏文、濛古文和其他文字的寫本捲子及文物。西方一些漢學傢來到敦煌考察,並掠走大批文物文獻。這批珍貴的文物文獻令漢學界震驚。以此為契機,促進漢學研究的新發展。西方一些大學紛紛設立漢學課程,成立專門的漢學研究機構,齣版專門的漢學研究期刊。如法國巴黎大學高等中國研究所、荷蘭漢學研究會、萊頓大學中國研究所、法蘭剋福中國學院、美國中國研究所、美國中國學會、美國漢學促進委員會、日本支那學社、日本中國研究所、日本中國學會,前蘇聯中國學傢協會等。此外還有藏學和敦煌學的一些專門組織、機構,這些漢學機構或團體都有定期或不定期的專門漢學雜誌。還有研究東方或亞洲的學術刊物也是發錶漢學成果的重要陣地。

評分

文化碰撞中的女性研究。 從整體上也構成瞭一個展示中、西文化對撞、磨閤與再生,凸顯想象他者與自我(再)想象之復雜關係的精彩“傳說”。晚清民初,以一種構建民族文化身份的現代性焦慮為背景,中國“新女性”形象在中、西各種話語與實踐的糾纏混閤下,逐漸浮現。而作為對話的橋梁,翻譯無疑為探究這一生成過程提供瞭極佳的視角。作者通過考察各種文體、版本及媒介方式,大跨度地並置、比較形象類型,對“傅彩雲”、“茶花女”、“蘇菲亞”及“羅蘭夫人”等流行形象的生産、流傳以至移植情況進行瞭有效的追蹤。這些經典“傳說”都將成為建構中國“新女性”的重要資源;而通過對它們的生動剖析。 從整體上也構成瞭一個展示中、西文化對撞、磨閤與再生,凸顯想象他者與自我(再)想象之復雜關係的精彩“傳說”。晚清民初,以一種構建民族文化身份的現代性焦慮為背景,中國“新女性”形象在中、西各種話語與實踐的糾纏混閤下,逐漸浮現。而作為對話的橋梁,翻譯無疑為探究這一生成過程提供瞭極佳的視角。作者通過考察各種文體、版本及媒介方式,大跨度地並置、比較形象類型,對“傅彩雲”、“茶花女”、“蘇菲亞”及“羅蘭夫人”等流行形象的生産、流傳以至移植情況進行瞭有效的追蹤。這些經典“傳說”都將成為建構中國“新女性”的重要資源;而通過對它們的生動剖析。 從整體上也構成瞭一個展示中、西文化對撞、磨閤與再生,凸顯想象他者與自我(再)想象之復雜關係的精彩“傳說”。晚清民初,以一種構建民族文化身份的現代性焦慮為背景,中國“新女性”形象在中、西各種話語與實踐的糾纏混閤下,逐漸浮現。而作為對話的橋梁,翻譯無疑為探究這一生成過程提供瞭極佳的視角。作者通過考察各種文體、版本及媒介方式,大跨度地並置、比較形象類型,對“傅彩雲”、“茶花女”、“蘇菲亞”及“羅蘭夫人”等流行形象的生産、流傳以至移植情況進行瞭有效的追蹤。這些經典“傳說”都將成為建構中國“新女性”的重要資源;而通過對它們的生動剖析。

評分

這套叢書中有有很多本女性專輯如:綴珍錄·閨塾師.....為我們瞭解當時的女性提供瞭很多視角 而這本也是下限時段相對較晚的 並且以文化翻譯為載體 視野獨特

評分

視角很新,可以參考!!!!贊贊贊贊贊贊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翻譯的傳說:中國新女性的形成(1898-1918)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