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50人看三十年:回顾与分析

中国经济50人看三十年:回顾与分析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樊纲,刘鹤,林毅夫,易纲等 著,蔡昉 陈锡文 樊纲 郭树清 李晓西 梁优彩 林毅夫 刘鹤 刘世锦 楼继伟 许善达 易纲 周小川等 编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1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ISBN:9787501784400
版次:1
商品编码:1008840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经济50人论坛书系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06
字数:86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走进中国经济50人论坛,吴敬琏、樊纲、刘鹤、林毅夫、易刚等本书众多作者精深的知识都来自于他们在中国30年充满挑战而又取得了巨大成功的改革和增长中发挥的实际角色。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本重要的文献。

  它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的改革过程,总结过去的进步和失误,为今后继续前进所遇到的挑战提供指导。

  它也会加速人们已经开展的学习进程,为增长和发展提供中国的经验。


内容简介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几乎每天都有关于中国改革开放以及中国正在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图书出版。与众多其他图书比较,本书是与众不同且不同凡响的,诸多作者各有经历、各有视角、各有体例,是一本充满历史厚重感的自由体文集。
  撰写本书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是具有国内一流水准、享有较高社会声誉、并且致力于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一批著名经济学家。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走过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有些人还从政策的建言者成了政策的制定者和实践者,这当中有理性的思考,也有激情的辩论。无论是写自己所经历的事,还是评述某一方面30年的变革,我们都会从中感受到每一位经济学人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睿智审慎的学术思考和崇高凝重的历史责任感。经济学家们不仅追溯了肇始改革的安徽小岗村土地联产承包制、巴山轮会议以及莫干山会议等标志性事件,而且着重探讨了改革的历史背景、理论借鉴、三农问题、人口就业、价格机制、财税体制、金融创新、国企改革、社会保障、产权制度、外贸外汇以及宏观调控等全方位的议题,读来引人入胜,百感交集。
  各位专家学者希望通过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总结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经验与教训,初步探索中国改革模式的理论解释,为续写中国未来发展的辉煌与奇迹,为推进中国转轨经济和世界转轨经济的研究,为世界经济学的发展贡献一份独特的力量。

作者简介

中国经济50人论坛

本书作者(以姓氏拼音排序)

蔡昉 曹远征 陈东琪 陈锡文 樊纲 范恒山 胡鞍钢 郭树清 江小涓 李晓西 梁优彩

林毅夫 刘鹤 刘世锦 楼继伟 马建堂 钱颖一 宋晓梧 汤敏 王建 魏杰 温铁军 吴敬琏

吴晓灵 夏斌 肖捷 谢平 许善达 易纲 杨伟民 张曙光 张维迎 郑新立 周其仁 周小川

目录

序一:中国经济改革三十年历程的制度思考
序二: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对外思想开放
序三: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与新挑战
劳动力市场转型与发育
转轨中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与展望
经济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探寻改革三十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农村改革与制度变迁
转轨经济学与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实践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改革战略及其选择”的回顾与检讨
邓小平与中国对外开放
中国开放三十年:增长、结构与制度变迁
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与随思录
转轨中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定量分析
潮涌现象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新构建
没有画上句号的增长奇迹
市场开放、竞争与产业进步:以中国汽车产业为例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制度性飞跃
中国三十年财税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三十年巨变——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简要回顾与评述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年:历史与国际视角
从企业改革的配套措施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三十年
产权制度改革与混合经济体制的形成
解读“中国经验”与“比较优势”
三十年回眸:中国金融结构及其资源配置效率
成功实践背后的理论突破——关于建立渐进改革有效理论框架的认识
我所经历的一场“财政革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出台前后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三十年
我所经历的财税改革的回忆片断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民币汇率体制的演变
打破国有部门垄断 建立政府经济管制
双轨制与价格改革
在发展的实践中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邓小平领导中国改革的伟大活剧
对外开放初期的贸易政策改革与思维转变

附录1 中国经济50人论坛简介
附录2 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名录
附录3 中国经济50人论坛企业家理事名录
后记

精彩书摘

  如前所述,在总体改革战略指导下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是分阶段进行的。在改革的早期阶段,出于加速工业化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需要,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是建立工业部门的现代化企业制度,首先是从原国有企业的分配制度人手,放权让利,进而承包,最终建立以产权纽带为中心的股份制企业。与之相适应,在这一阶段,金融部门的改革是旨在建立独立于原有财政体系的市场取向性的金融体系,目的在于创造与企业改革相适应的外部环境。在改革的后期阶段,当工业部门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改革的重心逐渐转移到建立并完善包括财税、社保、医疗、教育及政府行政体制方面,不仅对原金融机构的企业化改造提出了要求,同时也为其缔造了外部环境,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以股份制改造为中心的金融机构企业化改造便不可逆转。以此为线索,从时间流程上看,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1978-2003年,金融体制宏观层次改革阶段;2003年后,金融体制微观层次改革阶段。分述如下:
  第一阶段(1978-2003),建立独立于财政的市场取向的金融体系。
  1978年以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一体制下,金融活动从属于财政,中国人民银行附属于财政,金融活动与财政活动合为一体,金融业务与金融机构高度一元化,中国人民银行既承担国家职能也从事日常经营性金融业务,具有政府机关和企业的双重性质,而随着市场取向性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和深化,原有的高度一体的财政金融体制开始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1.典型的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双层银行体系开始形成并确立。1984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的营业性业务被分离出来组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与此前恢复或新建的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一同开始形成中国专业银行体系,更为重要的是,以此为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具备中央银行的功能,成为银行的银行。与此相适应,财政对国有企业不再拨款,改为由银行贷款(拨改贷),至此,金融的功能与财政的功能得到初步分离,独立于财政的金融体系初见端倪。
  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系开始形成并确立。在建立双层银行体系的基础上,80年代中期,在发展和壮大四大国有专业银行的同时,借鉴其他部门“双轨”的改革经验,一方面允许国有法人股份制或地方性银行机构的发展。另一方面,采取试验的办法,鼓励诸如信托、保险、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这不仅丰富传统银行的层次,而且因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出现和发展,初步形成了金融体系。并由于这一体系的形成,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具有了监管的职能。
  2.1990年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建立,中国人民银行正式颁布《证券公司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证券公司是专门经营证券业务的金融机构,金融业分业经营的雏形开始出现。随着非银行金融机构数量的增多,规模的扩大,监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控制多层次金融体各业态之间的风险传递。1993年,分业监管作为原则明确写入国务院的有关文件,随后相继成立证监会和保监会。2003年中国银监会成立,标志着中央银行的中国人民银行不再承担监管的职能,而专门负责金融宏观调控、实施货币政策和维护金融稳定。此时,中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最终确立。
  3.金融市场开始发育并丰富化。随着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出现和发展,金融市场也开始发育。但是观察表明,以20世纪90年代为分界线,中国金融市场发育出现了质的飞跃。90年代前,金融市场基本处于自发状态,不仅市场分制严重,而且交易极不规范,90年代以后,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为标志,自发的区域性市场开始成为规范统一的全国性市场,并日益丰富化,包括证券、期货、外汇资金和贵金属等在内的专业市场不断发展。
  第二阶段(2003一)以国有专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微观机制再造。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基本成型,标志着金融体制改革的第一项任务,即独立于财政的市场取向金融体系已基本完成。但是金融体系的微观基础总体上依然是非市场化或半市场化的,其明显的特点就是金融机构还不是经营货币的企业。在此前的改革中,以国有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虽也进行过改革的努力,例如多级法人制改为一级法人制,一逾两呆改为五级分类,成立了专门针对银行呆坏账的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同时也相应地进行了坏账剥离和资本金注入。但是相对于其他部门而言,其微观基础再造还是明显滞后,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没有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现代企业制度,其治理结构依然雷同于政府机构,其经营理念仍是传统计划的,而不是基于市场竞争的,由此决定了金融机构没有自担风险的机制,无法自负盈亏。这突出地反映在四大国有专业银行上,主要表现为:一是不良贷款率过高。2003年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达20.4%;二是资本金不足。如2003年底,中国工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5.52%,而中国农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估计仅为4%;三是经营效率低下。中国银行业的成本/收入比率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员工和分支机构的创利能力差;四是风险审核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技术落后。制约了银行开拓高回报的业务渠道;五是信息科技落后,主要表现在数据处理中心互不兼容,不同银行间不能有效处理及共享信息资源。
  形成金融体系微观基础再造滞后的原因,除金融机构内部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体制渐进式改革的特点所致。在改革的早期阶段,国有工业企业是改革的重心,为支持这一改革,金融机构承担了外部稳定器的作用,主要发挥融资渠道的功能,而现代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功能则被漠视。依此,金融体系承担了整体改革的相当大的成本,支持和援助改革的进行。据2002年国有专业银行清产核资时的初步统计,80%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在于国有企业或国家政策,只有20%的不良贷款是银行本身的原因造成的。在金融体系发挥支持和援助整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下,金融机构既无动力也无必要进行企业化改造。
  然而,进入21世纪,金融体系非市场化或半市场化的微观基础已难以维持。一方面,高不良贷款率和低资本充足率,使银行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从极端意义上讲,中国的四大专业银行已在技术上破产了,更遑论持续经营;另一方面,中国金融业也面l临着加入WTO后竞争趋于激烈化的挑战。根据入世协议,中国将在5年内向外国商业银行全面开放中国市场。
  面对国内金融机构的窘境和加入wT0后外资金融机构竞争的威胁,必须开始对金融机构进行企业化改造,力图使之尽快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进入微观基础再造即金融机构企业化改造的新阶段。
  2004年1月1日,以中央汇金公司成立,并向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各注资225亿美元为标志,拉开了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造的大幕。与过去的改革相比较,此次改革是从产权结构调整人手,重塑银行内部流程,再造机制,把银行真正办成经营货币的企业。在这一总目标的统领下,有三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分目标呈现出来:
  1.以清理银行资产负债表为契机,重塑国家资本与银行的关系。其核心环节是建立有限责任机制,及国家通过汇金公司行使出资人权利,并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以此,国家不再对银行的经营好坏承担无限责任,银行的经营业绩由银行负责,自担风险。鉴于当时国有专业银行资不抵债的状况,并考虑到形成这一局面的政策原因,这一有限责任关系的建立是通过国家向商业银行注资并承担剥离坏账进行的。

前言/序言


中国经济50人看三十年:回顾与分析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国经济50人看三十年:回顾与分析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经济50人看三十年:回顾与分析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中国经济50人看三十年:回顾与分析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书内容很好,包装结实,发货也很快,活动很好。纸张全彩,很沉

评分

很好的书籍,学习很受用,快递很好

评分

此书2008年出版,去年底再印。

评分

卖断货了,看来很火,哈哈,这回包装还算靠谱,正版,不过原价有点小贵,首席智囊的书要好好读,希望能有所启发!

评分

看起来还不错,送货速度快,总体上满意。

评分

书好贵,感觉钱都用在印刷上了,好像是铜版纸,内容觉得一般。拆开了所以也懒得退了,太贵,不值当

评分

很好很好好很好很好很好好很好

评分

评分

这次的书香节真好,不仅是满200-100,还能领卷。就是书买的多点,不知道啥时候能看完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国经济50人看三十年:回顾与分析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