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光榮與夢想(套裝共四冊)
套裝包含:
 
| ISBN | 書名 | 定價 | 
| 9787508649955 | 光榮與夢想1 | 48.00 | 
| 9787508649962 | 光榮與夢想2 | 56.00 | 
| 9787508649979 | 光榮與夢想3 | 60.00 | 
| 9787508649986 | 光榮與夢想4 | 72.00 | 
作者:[美]威廉·曼徹斯特
裝幀:精裝
開本:16
ISBN:9787508649993
《光榮與夢想》作為經典傳世圖書,客觀、精彩地記敘瞭美國從1932年羅斯福總統上颱前後,到1972年尼剋鬆總統任期內水門事件的四十年間美國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生活的全景式畫捲,體現齣曆史發展的波瀾起伏。此外,本書也著重體現瞭報紙、廣播作為當時主要大眾傳播手段,對美國政治、生活所起的作用,所造成的影響。自齣版以來,不僅僅在美國,對於中國讀者,尤其是在知識分子、記者有深遠的影響、崇高的地位。
★齣版40多年後,一本講述美國斷代史的老書讓人讀起來依然激動不已。個中緣由,除瞭作者曼徹斯特的勤奮與文采,還在於1932-1972這短短40年,壓縮瞭一個大國走嚮現代化過程中的種種可能性——政商玄機、經濟蕭條、二次大戰、軍備競賽、悲情、社會風潮……作者麵對浩如煙海的檔案資料,裁剪詳略得當,敘述流暢簡明,以史傢之眼,對時代演進的浪花與潛流做齣精彩歸納與總結,細細捧讀,字裏行間往往能尋到當下的影子。這是一本瞭解美國精神氣質緣起的書,也是一本啓迪瞭無數作者的經典,我把自己的一本書命名為《道路與夢想》,正是嚮曼徹斯特這一巨著緻敬。感謝曼徹斯特的史筆,更感謝孕育瞭無數夢想的那個大時代。
——王 石 萬科董事會主席
★誰的光榮?何種夢想?1932-1972,從“二戰”到越南戰爭,從福利政策到民權運動,美國很受摺磨也很有進展的40年。此書以生動的筆觸描摹瞭從高層政治到社會生活的壯闊畫捲,堪稱一幅20世紀中葉美國的“清明上河圖”。
——何懷宏 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
★《光榮與夢想》是我們那一代人的聖經。一個遙遠國傢的曆史,卻能激起一代中國年輕人的共鳴,那是因為當年我們也有夢想,而且嚮往光榮。曼徹斯特並非史學巨擎,但他筆下彆有一種魔力,他讓我們感受到曆史呼嘯而來的氣勢。希望感動過我們的那種精神,仍然能感動如今的年輕人。
——何 帆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
★1932-1972年的40年美國曆史,在曼徹斯特的筆下,轉化成一部令人神往、非同凡響的通俗史學著作。曼徹斯特以其高超的新聞寫作手法、犀利的見解、恰到好處的幽默感造就瞭《光榮與夢想》。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拒絕的思想盛宴。
——俞敏洪 新東方創始人、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序 麯 榖底
diyi部分 應運而起(1932~1941 年)
diyi章 世事維艱
剪影:"大蕭條"
第二章 羅斯福
美國人小像:埃莉諾
第三章 騷亂
剪影:20 世紀30 年代中期
第四章 羅斯福和民意所嚮
美國人小像:股票經紀人理查德· 惠特尼
第五章 保守派捲土重來
剪影:20 世紀30 年代晚期
第六章 籠罩在原始恐怖的陰雲下
美國人小像:諾曼· 托馬斯
第七章 黑暗中的曙光
剪影:戰前美國
第八章 戰爭邊緣的美國
第二部分 犧牲與變化(1941~1950 年)
第九章 反擊
剪影:太平洋戰爭
第十章 國內戰綫
剪影:國內戰綫
第十一章 小院丁香花開時
剪影: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歐戰爭
第十二章 新世界,新風嚮
美國人小像:紅發佬
第十三章 勝利旗幟的光芒不再
剪影:戰後
第十四章 哈裏· 杜魯門時代的生活
第十五章 黑夜裏哈裏的一點兒英雄形象
剪影:20 世紀40 年代晚期
第十六章 疑慮重重的時代
美國人小像:愛德華· 羅斯科· 默羅
第十七章 墜入深淵
剪影:20 世紀50 年代早期
第三部分 種下惡果(1951~1960 年)
第十八章 內訌不斷
第十九章 嚮右轉
剪影:艾森豪威爾時期早期
第二十章 對通用汽車公司有益的
美國人小像:瑪麗蓮· 夢露
第二十一章 主席先生,主席先生
剪影:20 世紀50 年代中期
第二十二章 從容前行
第二十三章 追逐幸福
剪影:艾森豪威爾高峰
第二十四章 警笛聲響起
美國人小像:埃德塞爾汽車
第二十五章 改革動蕩
剪影:20 世紀50 年代晚期
第二十六章 將軍歸營
第四部分 終嘗惡果(1961~1968 年)
第二十七章 美國的新一代
剪影:20 世紀60 年代早期
第二十八章 號角的又一次召喚
美國人小像:彼得· 卡爾· 戈德馬剋
第二十九章 銘記勿忘
剪影:約翰·F· 肯尼迪和林登·B· 約翰遜
第三十章 權力的長臂
第三十一章 偉大夢想與夢之幻滅
剪影:約翰遜時代
第三十二章 走投無路
美國人小像:卡爾· 赫斯三世
第三十三章 多事之鞦
剪影:20 世紀60 年代晚期
第五部分 尼剋鬆贏瞭(1969~1972 年)
第三十四章 沉默大多數的崛起
美國人小像:醫學博士本傑明· 麥剋萊恩· 斯波剋
第三十五章 牢騷滿腹的大人物們
剪影:20 世紀70 年代早期
第三十六章 美利堅"分裂"國
美國人小像:拉爾夫· 納德
第三十七章 自尊喪盡
後 記
緻 謝
大事記
冷泉、波基普西、切爾西、培根……這些名字都是羅斯福再熟悉不過的瞭--隨著隊伍的前行,都退嚮後方。星期日早上8點40分,列車從羅斯福的莊園旁轉入海德公園私傢軌道。列車一停,就響起瞭禮炮聲,每15秒一響,連放21響。西點軍校樂隊引領著儀仗隊前行,沿著土路,走上彎麯陡峭的斜坡。1870年,羅斯福的父詹姆斯·羅斯福開闢瞭這條非常寬敞的路,羅斯福小時候將它稱為"河道"。就在這裏的河邊,孩童時的羅斯福學會瞭遊泳、劃船,又在陽光普照下的高地上學會瞭騎馬。如今,隻剩一匹馬馱著空空的馬鞍和倒掛的馬具,一步步踏上岸邊高地。
7月13日星期五,正好是羅斯福在沃姆斯普林斯去世三個月的日子,試驗裝置的兩半邊鈾235、融閤芯和起爆裝置,從洛斯阿拉莫斯技術區的"後門"步上一條直達路,通往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50英裏外半沙漠地帶的S發射場。距此地zui近的村莊奧比斯庫羅(西班牙語為"黑暗"之意),被當地人稱為"死亡地帶"。這一巧閤並未在核物理學傢當中引發黑色幽默,因為他們很清楚自己正在嚮未知的領域邁進。他們警告第509混閤大隊當心閃電並不足為奇,但閃電的危害是無法估量的。一場暴風雨中的一道閃電就能將他們分崩離析,而且由於鏈式反應的範圍究竟有多大還不可知,摧毀整個地球也並非不可能。雖然科學界大部分人不贊同這種猜測,但沒人能保證完全不可能。深夜裏,科學傢們驅車經過奧比斯庫羅,一路無語。
……
這不是一本書,這是一個時代。
自1974年問世以來,《光榮與夢想》一直為無數人念念不忘。這部偉大的作品巧妙地濃縮瞭美國從1932-1972年的40年豐富曆史。通俗曆史作傢威廉?曼徹斯特以數任美國總統的執政與競選為明綫,從讓鬍佛顔麵盡失的“鬍佛村”“鬍佛車”等、羅斯福的四次當選,一路說盡杜魯門、艾森豪威爾、肯尼迪,直至讓尼剋鬆下颱的水門事件,同時不動聲色地細緻描畫美國1932-1972年的40年社會發展曆程,內容涵蓋“補償金大軍”風潮、經濟大蕭條、人權運動、麥卡锡主義、種族隔離製度、兩次世界大戰、原子彈研發、空間競賽到冷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等。
曼徹斯特將美國這40年間的政治、經濟、軍事、社會、藝術、科學、時尚、音樂、娛樂,甚至生活熱點、婦女的服裝潮流、口頭語的變化、性觀念的更迭全景式重現。曼徹斯特更將美國社會放在背景下描述,如此強烈的對比,勾起讀者的強烈興趣。
而zui為讀者推崇的是,曼徹斯特對新聞寫作手法的大師級運用。他將宏大的曆史大部頭變成瞭一幕幕精彩紛呈的連續劇。他在大事時采用宏觀視角,又在細節處多綫並進,如電影中的濛太奇手法,讓讀者穿梭於不同曆史事件。在他的筆下,40年的點點滴滴盡現眼前,全書無處不在的曆史厚重感和磅礴氣勢,與曼徹斯特恰到好處的幽默感相結閤,讓那一段久遠的曆史變得立體而鮮明。
正是因為這一切,《光榮與夢想》纔被譽為經典,是一個時代的記憶。這是一本瞭解美國精神氣質緣起的書,也是一本啓迪瞭無數作者的經典,更是無數人的精神導師,是任何人都不能拒絕的思想盛宴。
威廉·曼徹斯特(William Manchester),美國通俗曆史作傢、記者。肯尼迪總統密友,多次為其撰寫講稿。《光榮與夢想》使他一舉成名。《光榮與夢想》引進中國後,影響深遠,成為無數人必讀的經典書之一。曼徹斯特的主要著作還有《剋虜伯的軍火》、《總統之死》、《zui後的雄獅》等,曼徹斯特的作品被翻譯成17種文字和盲文。
說實話,我最初是被它的封麵和裝幀吸引的,但真正讓我留下來的,是其中探討的那些議題的深度。這本書涉及瞭太多關於時代變遷、社會思潮碰撞的深刻命題,它沒有簡單地給齣答案或進行道德審判,而是將復雜的灰色地帶赤裸裸地呈現在你麵前,讓你自己去權衡、去思考。那種麵對曆史洪流中個體無力感和抗爭精神的描繪,極其打動人。我時常會思考,如果是我處在那個情境下,我會做齣何種選擇?書中的人物仿佛被賦予瞭生命,他們的掙紮、他們的妥協、他們的光輝時刻,都帶著一種無可奈何的真實感。它迫使你跳齣自己固有的認知框架,去理解那些與你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和價值觀。這種思想上的激發和拓展,遠超齣瞭我閱讀一般小說的預期,更像是在上一次高強度的哲學研討課。
評分在我有限的閱讀經驗中,很少有作品能像這本書一樣,在故事結束後仍能在我腦海中“迴放”如此之久。它不是那種讀完就束之高閣的消遣讀物,更像是被植入瞭一個思想的種子,會不斷地在未來的日子裏,在某些不經意的瞬間,重新發芽、開花。那些人物的命運軌跡,那些關於勇氣和背叛的抉擇,已經滲透到瞭我對現實世界的某種理解之中。每次與人討論時事或曆史話題,我都會不自覺地聯想到書中的某個情節或某句精闢的論斷。這套書成功地跨越瞭虛構與現實的界限,它提供的不僅僅是一個精彩的故事,更是一種看待世界的全新透鏡。可以說,這是一次非常值得投入時間和精力的深度閱讀體驗,效果顯著,受益匪淺。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有一種奇特的魔力,它時而像冰冷的紀錄片,客觀冷靜地陳述事實,時而又像溫暖的爐火,在寒冷的夜晚給予人慰藉和希望。這種音調的切換掌握得恰到好處,使得閱讀體驗張弛有度,不會讓人感到疲乏。我特彆注意到作者在描繪環境和氛圍時所用的感官細節,比如光綫的變化、空氣中彌漫的氣味,甚至是某個特定時刻的背景噪音,都描繪得淋灕盡緻,仿佛我能聞到那個年代特有的塵土味。這種沉浸式的寫作手法,讓閱讀從一種智力活動,變成瞭一種全方位的感官體驗。我甚至能清晰地“看”到那些場景,聽到人物的呼吸聲,這種代入感,是很多知名大製作影視劇都難以達到的境界。
評分這套書真是令人沉醉,翻開第一頁,仿佛就被一股強大的敘事力量拉進瞭另一個時空。作者對細節的把控簡直到瞭令人發指的地步,無論是對人物內心活動的細膩描摹,還是對宏大曆史場景的磅礴勾勒,都展現齣非凡的功力。我尤其喜歡它那種娓娓道來的敘事節奏,不急不躁,卻字字珠璣,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就與書中的角色同呼吸、共命運。讀到某個關鍵轉摺點時,那種情感的衝擊力是如此真實,讓我不得不閤上書本,靜靜地迴味許久。它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故事,更像是在引導你進行一場深刻的自我對話,關於選擇、關於代價、關於人性的復雜幽微。那種文字的質感,讀起來簡直是一種享受,每一個詞語的堆砌都充滿瞭力量和美感,仿佛在舌尖上跳躍,留下瞭悠長的迴味。我敢說,這本書的文字功力,足以讓很多當代文學作品汗顔。那種沉澱下來的厚重感,是需要時間和閱曆纔能沉澱齣來的。
評分我通常對這種篇幅較大的作品會有些畏懼,總擔心後勁不足或者結構鬆散,但這一套書完全顛覆瞭我的預想。它的結構之精巧,簡直像是一座設計精密的建築,每一部分都承載著重要的功能,彼此之間環環相扣,邏輯嚴密到令人拍案叫絕。你以為是旁枝末節的描寫,到最後都會成為推動主綫劇情的關鍵綫索。這種伏筆的設置,高明之處在於它不生硬,而是自然而然地融入到生活流動的肌理之中,讀者的每一次“啊哈”的頓悟,都是對作者高超布局能力的贊嘆。而且,它在保持宏大敘事的同時,對小人物的命運關注也絲毫不減,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配角,也有著自己的完整生命弧綫和深刻的掙紮,這讓整個世界觀顯得無比真實和立體。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完成瞭一次漫長而充實的精神旅程,每一個章節的結束都讓我充滿期待地想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
評分說是美國的奮鬥史。以史為鑒。
評分非常棒的書,充實一下自己很不錯
評分好書,值得收藏
評分活動價格便宜,書不錯。
評分翻瞭翻覺得漲知識 曆史總是在進步中
評分幫彆人買的、不知道怎麼樣、做活動性比價還是很高的
評分發貨快,包裝好,快遞太度好
評分好
評分很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