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公路工程测量与施工放线一本通
原价:40.00元
作者:《公路工程测量与施工放线一本》编委会
出版社: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7-01
ISBN:9787802275775
字数:564000
页码:32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和《公路勘测细则》(JTG/T C10—2007)进行编写,详细介绍了公路工程测量的基础知识、测量原理、方法和应用等。本书共分14章,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测量基础知识,公路工程测量用具、仪器及其使用,水准测量与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公路工程控制测量,公路工程地形图测绘,公路工程中线测量,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地面模型,公路工程断面图测量,道路工程施工测量与放线,桥涵工程施工测量与放线,隧道工程施工测量与放线,公路工程测量资料提交等。
本书文字通俗易懂,叙述内容一目了然,着重于对公路工程测量人员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的培养,可供公路工程施工测量人员工作时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学习辅导用书。
目录
章 工程测量基础知识
节 工程测量概述
一、工程施工测量内容
二、工程测量任务与原则
三、工程测量程序
第二节 工程测量坐标系
一、大地坐标系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
三、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四、GPs轨道的大地参考坐标系
第三节 公路测量标志与记录
一、测量标志
二、测量记录
第四节 工程测量符号与常用数据
一、测量符号
二、线路测量常用数据
三、工程施工测量常用数据
第二章 公路工程测量用具、仪器及其使用
节 定位与放样用具
一、钢尺与皮尺
二、花杆与测钎
三、方向盘与方向架
四、边坡样板
第二节 水准仪的构造和使用
一、DS3水准仪
二、DS1精密水准仪
三、自动安平水准仪
四、电子数字水准仪
第三节 经纬仪的构造和使用
一、光学经纬仪的构造
二、光学经纬仪的使用
第四节 平板仪的构造和使用
一、平板仪的构造
二、平板仪的使用
第五节 全站仪的构造及技术指标
一、全站仪的构造
二、全站仪的主要技术指标
第六节 红外测距仪与罗盘仪
一、红外测距仪
二、罗盘仪
第三章 水准测量与角度测量
节 水准测量
一、水准测量的原理
二、水准路线测量
三、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
四、水准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其影响
第二节 角度测量
一、水平角观测
二、竖直角观测
三、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节 钢尺量距
一、直线定线
二、距离丈量
三、钢尺的精密量距
四、钢尺的检定
第二节 视距测量
一、视距测量原理
二、视距测量方法
三、视距测量误差的来源
第三节 直线定向
一、标准方向线
二、方位角
三、正反坐标方位角
四、象限角
……
第五章 公路工程控制测量
第六章 公路工程地形图测绘
第七章 公路工程中线测量
第八章 航空摄影测量
第九章 数字地面模型
第十章 公路工程断面图测量
第十一章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与放线
第十二章 桥涵工程施工测量与放线
第十三章 隧道工程施工测量与放线
第十四章 公路工程测量资料提交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最让我赞赏的一点,在于它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在公路工程测量与施工放线这样精密度要求极高的领域,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而这本书则将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贯穿始终。从仪器的精度校核,到数据的记录规范,再到放线时的每一个步骤,书中都给予了详尽的指导和强调。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误差分析与处理”的章节,它不仅列举了各种常见的测量误差类型,还深入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提供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例如,在进行高程测量时,由于大气折光、仪器自身误差等原因,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书中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优化观测方法、采用多种测量手段来减小这些误差。在施工放线方面,书中对“控制点”的设置、保护和复测也进行了细致的讲解,确保了放线过程的可靠性。此外,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测量数据图表绘制和报告撰写的规范要求,这对于工程资料的整理和存档至关重要。总的来说,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的严谨和周到,充分体现了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对工程质量的高度负责,绝对是一本值得信赖的专业参考书。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更新非常及时,紧跟当前公路工程测量与施工放线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作为一名在行业内工作多年的技术人员,我深知知识更新的重要性。而这本《公路工程测量与施工放线一本通》恰恰满足了我这方面的需求。书中对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介绍,让我大开眼界。例如,关于BIM技术在公路工程测量与施工放线中的集成应用,以及如何利用三维点云数据进行工程质量检测和施工进度控制,这些都是我之前接触较少的领域,但书中对其原理、方法和实际案例都进行了清晰的阐述。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智能化测量、自动化放线等前沿技术内容的介绍印象深刻,这些技术有望彻底改变传统的测量工作模式,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书中还对一些国际上先进的测量理念和技术进行了介绍,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而且,书中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概念的介绍,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展示了这些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这对于我们如何将新技术落地,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是一本“一本通”,更是一本“向前看”的指南,帮助我们把握行业发展的脉搏。
评分作为一个在工程测量领域工作多年的技术人员,我一直对高质量的专业书籍有着极高的要求。这本《公路工程测量与施工放线一本通》可以说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书中内容的高度专业性和前沿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涵盖了公路工程测量与施工放线的各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它紧跟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对许多新兴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和深入探讨。例如,书中对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公路勘测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模拟和放线的详细阐述,都让我看到了公路工程测量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数据融合和三维建模技术的讲解,这对于提升测量精度和工程可视化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书中还对一些复杂的测量难题,如大跨度桥梁的精确放线、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边坡监测等,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和实用的技术指导。这些内容对于我这个常年在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它不仅拓宽了我的技术视野,更启发了我对现有工作方法的思考和改进。总的来说,这本书内容丰富、技术先进,绝对是公路工程测量领域的一部集大成之作,强烈推荐给所有追求卓越的同行。
评分我是一名刚刚接触公路工程测量的新手,这本书简直是我学习道路上的“启明星”。从零基础开始,我从未觉得如此轻松和有方向感。书中从最基础的测量仪器认识和操作开始,一步步引导我熟悉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非常细致,就像有老师手把手教我一样。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测量基本原理的讲解,比如大地测量学、误差理论等,用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让我不再觉得枯燥乏味,反而对测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学习到施工放线的部分时,我更是惊叹于其全面性。不管是直线、曲线、竖曲线的放样,还是边坡、路基、桥梁等关键部位的控制,书中都提供了详细的图文并茂的讲解,配合大量的工程实例,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每一步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最重要的是,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在实际施工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这让我觉得学到的知识非常“实用”。比如,在进行曲线放线时,如果遇到障碍物怎么办?如何快速准确地测设圆曲线的切线和曲线点?这些书中都有详细的解答,让我能够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在实际工作中手忙脚乱。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这个测量新手来说,简直是“救星”,它为我打开了公路工程测量的大门,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清晰,结构严谨,就像一座精心设计的工程,每一部分都恰到好处。从测量基础知识的梳理,到复杂工程项目的应用,过渡自然流畅,让我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公路工程测量与施工放线的全貌。我很欣赏书中对测量仪器原理的深入剖析,不仅仅是简单介绍功能,更是讲解了其内在的工作机制,这有助于我更深入地理解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度限制。比如,在讲解水准仪和经纬仪的原理时,书中详细阐述了它们的光学系统、补偿机制以及影响精度的各种因素,让我对仪器的使用有了更深的敬畏和理解。而且,书中对不同类型公路(如高速公路、国道路、城市道路)的测量与放线特点进行了区分讲解,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在不同项目中工作的测量人员来说,极具指导意义。例如,在处理山区复杂地形的路线设计和放线时,书中提供的针对性方法和案例,让我受益匪浅。此外,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公式推导和计算示例,这些都是检验和巩固知识的绝佳方式。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中线、边桩、高程控制点等关键控制点的放线技巧,这些细节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成败。总而言之,这本书在内容深度和广度上都做得非常出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高度又有温度,是值得反复研读的案头宝典。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密度非常高,每一页都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就像一本“技术宝典”,值得反复翻阅和学习。我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公路工程师,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依然能从中汲取到不少新的灵感和启示。书中对于一些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以及提出的解决方案,都展现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比如,在关于路线设计与放线的章节中,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道路(如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在设计原则、技术标准、以及放线方法的差异性,这对于我们在复杂项目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地形地貌分析、地质勘察与测量相结合的探讨,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场地条件,从而制定更科学的测量和施工方案。而且,书中还涉及了许多关于工程管理、质量控制、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测量技术应用,这些都是我们作为工程师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例如,在进行路基施工监测时,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沉降仪、测斜仪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以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在公路工程领域工作的技术人员,无论你是经验丰富的专家,还是初出茅庐的新秀,都能从中获益匪浅。
评分我是一名对知识充满渴望的学生,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学习公路工程测量与施工放线知识的书籍时,这本《公路工程测量与施工放线一本通》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它以一种非常系统和全面的方式,为我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最基础的测量学概念,到复杂的路线设计、放线应用,再到最后的工程质量控制,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非常到位。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大量的插图和图示,它们将抽象的测量原理和复杂的放线步骤,转化为直观易懂的视觉信息,让我能够更轻松地理解和记忆。比如,在讲解如何测量和放样曲线时,书中提供的详细图解,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不同方法的操作要领。而且,书中对于公式的推导过程也进行了清晰的展示,让我不仅知道“怎么做”,更知道“为什么这么做”,这对于我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至关重要。此外,书中还附带了许多典型案例分析,让我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工程情况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应用价值。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一步步走进了公路工程测量与施工放线的精彩世界,让我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坚定了深入学习的决心。
评分这套书的实用性简直爆棚!我是一名在施工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测量员,阅书无数,但像《公路工程测量与施工放线一本通》这样能直击痛点、解决实际问题的书,真的是凤毛麟角。书中关于施工放线的讲解,那叫一个接地气!它并没有枯燥地罗列公式和理论,而是通过大量贴近实际的案例,一步步教你如何从图纸出发,将设计意图准确地“搬”到施工现场。比如,关于桥梁、涵洞等关键节点的放线,书中给出的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简直比我师傅当年口传心授的还要细致。它清楚地告诉你,在不同的施工阶段,需要关注哪些关键点,如何通过测量来控制施工精度,以及在遇到问题时,应该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校核和调整。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各种常见施工误差的分析,以及如何通过预判和控制来避免这些误差的发生。例如,在进行路基填挖方放线时,书中详细讲解了不同工况下的坡度控制、边坡稳定性的测量和监控,以及如何利用全站仪和GPS进行精确放样,这些细节的指导,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至关重要。而且,书中关于信息化测量和BIM技术的应用也进行了深入探讨,这对于我们这些传统测量人员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它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在你迷茫时为你指点迷津,在你遇到难题时为你提供解决方案。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实践的生动性,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作者在讲解测量原理时,常常会穿插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我这个对理论知识稍显畏惧的人,也能轻松理解。比如,在讲解误差传播规律时,作者用“蝴蝶效应”来类比,形象地说明了细小的误差是如何累积放大,从而影响整体测量结果的,让我对误差控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当讲解到施工放线的具体操作时,作者又会用非常详细的语言,描述每一个动作的要领,就好像在眼前进行演示一般。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经验技巧”的分享,这些都是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往往是书本上学不到的。比如,在进行大范围放样时,如何保证控制点的稳定性和精度?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测量作业,避免干扰?书中都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而且,书中还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了清晰的辨析,让我能够准确地区分它们,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误判。总的来说,这本书在语言表达上做得非常出色,既有深度又有温度,让我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和热情。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公路工程测量界的“葵花宝典”,内容包罗万象,从基础的仪器操作、数据采集,到复杂的路线设计、边坡监测,无所不含。我尤其欣赏它在理论讲解上的深入浅出,很多复杂的概念,作者都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大量的图例和实例,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茅塞顿开。比如,关于曲线测设的部分,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多种方法,还特别强调了不同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适用性,这对于我这个刚入行的测量员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以前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很多都感觉零散,不成体系,而这本书则将它们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而且,书中关于GPS、全站仪等现代测量技术的介绍也非常及时和详尽,不仅讲解了操作步骤,还深入剖析了数据处理的技巧,让我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先进设备,提高工作效率。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了一些测量误差的分析和控制方法,以及如何处理测量过程中的突发情况,这些都是在实际工作中非常宝贵的经验,是课堂上很难学到的。总之,这本书的内容扎实、体系完整,对于想要在公路工程测量领域深耕的从业者来说,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工具书和学习指南,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