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3
《图说金融史》,李剑阁、方风雷、衣锡群、王巍、王福重隆重推荐;《图说金融史》回溯东西方,尤其是英中两国金融演变、互动的历史,以崭新而独特的视角阐述世界金融规则的渊源及其背后理念。
耗时近两年,资深投行人士李弘以一种美丽的图说方式,在《图说金融史》一书中向我们展示了16世纪末期以来,中国和英国现代金融业的不同发展路径。《图说金融史》以两国金融交往中的轶闻趣事为载体,尝试打开一扇独特的大门,纵观西方金融业现代化的史迹,寻访中国融入全球金融主流的未来。
在《图说金融史》中,作者将几百年的金融史划分成五个金融大时代:白银时代、英行时代、分流时代、集权时代和精英时代,以自己独到的历史理解展示了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
李弘,资深投行人士,英国剑桥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师从大英帝国史与全球史名家。工作经历包括务农做工,职业生涯主要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领域。喜爱收藏与写作,曾出版《京华遗韵》,展现西方人版画描绘的帝都老北京。
这是历史爱好者的独特视角,这是资深银行家的人生思考;这里有图文并茂的岁月画轴,这里有波澜壮阔的金融年轮。作者在职业的旅途上小憩,不经意间亮丽转身,奉献给读者一篇篇看似闲情逸致、实乃功力深厚的华章。
——李剑阁(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中央汇金副董事长)
李弘女士的这本《图说金融史》回溯东西方,特别是英中两国金融演变、互动的历史,为我们了解世界金融规则的渊源及其背后理念,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方风雷(厚朴投资董事长)
金融的往昔,往往被写成轶闻趣事的碎片。李弘图文并茂的金融史,把这些碎片串起来,让我们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看到了贯穿几百年金融发展的一条主线。
——衣锡群(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常务副会长)
这本书,以解释图片的方式,生动展示了,英国和中国金融相互交织演进的历史画卷,对读者了解人类金融变迁,提高金融的认知,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王福重(著名经济学家)
李弘的金融史文字清新优雅,意境别致,源于她深刻的金融理念与丰富的操作体验。佛罗伦萨、伦敦和纽约是近代金融的主旋律,李弘这一承上启下的开源之作,会推动中国民众的金融启蒙。
——王巍(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
自序 一切皆属“未来”
第1章 白银时代
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与万历皇帝
漂洋过海的白银之旅
东方文明的海外遗珍
币制税制改出新王朝
启蒙学者谈金论银
国家垄断公司第一榜
炮火与金融来到亚洲
季风贸易的“一口”通商
输掉了战争,迎来了世界
公司统治时代的终结
第2章 英行时代
一座城的商贸金融基因
“钱荒”催生英格兰银行
一纸特许与一纸信誉
皮特“大餐”与咸丰钞票
“先生,我是来收税的!”
强势英行与弱势商行
“泡沫”遗痕留在了墙上
绅士银行家的旧影
资本秩序中的“礼拜堂”
公共责任把英行一分为二
第3章 分流时代
金融中西大分流
民间金融的艰难转型
寻求中国皇帝的特许权
理性时代的纠结
错过了转运的机会
从财政金融谈赫德
资本与洋务运动
纸币发行呼唤集权
西学东渐的一代新人
李鸿章的金融课
第4章 集权时代
强权之下的牺牲品
梁财长的改革大计
钱袋子里面出政权
“一战”改变了大格局
强势政府的废改之路
听听金融家的心声
三条街的似水流年
经济干预的新秩序
小蒋老虎苍蝇一起打
中国出了个人民币
第5章 精英时代
超级男女的俱乐部
最伟大的央行行长
颠覆的是金融巨头
“绅士”银行家谢幕了
假如市场冷落了客户
从顽童变成宠儿
大而不能倒的麻烦
静水深流的大赢家
“全球化”与“半球化”
归于善政与大众
后记 未来的变与不变
第1章
白银时代
一定有那么一个从前,如果想发横财,就可以把家搬到海边去住。因为那时作为交易手段的货币,都是用小贝壳穿成的。中华民族的发源地远离海洋,精巧天然的贝壳就显得非常稀缺,自然价值不菲,一小串贝壳就能交换到兽皮衣或打水用的陶罐之类。作为对远古身份的见证,贝字在当今的金融字典里还是满天飞: 化了贝就是货币,代了贝就是借用他人的钱,分了贝就是贫穷,乏了贝就是贬值。
不过我们的祖先并没有因为贝壳而改变居住地,他们很快发现了矿物质金银铜铁,用它们制造货币,同样很珍稀有价值。
不过,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些民族,他们为了寻找发财致富的途径,不惜背井离乡,千里迢迢,漂洋过海。15 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城邦,盛产身强力壮、富于冒险精神的男子,他们以智慧和胆量, 打开了欧洲通往新世界的航道,发现了蕴藏在南美大陆的金山银海。
大冒险的前提是大烧钱。支持哥伦布首航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王室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斐迪南国王。从此,在南美掠夺的白银,他都要抽成20% 。坐在闪闪白银铸造的王位上,国王的目光不仅盯着滚滚而来的财源,他的野心是实现世界霸权。
白银时代演绎的故事就是国际贸易与军事帝国的故事。在西班牙、葡萄牙帝国的身后,还站着东西方两个大帝国,它们将成为这个时代的真正主角。
伊丽莎白一世在英国被视为具有雄才大略、承前启后的君主,尽管她是一位女王。在她当政的45 年(1558~1603 )里,英国经历了残酷的宗教战争,王室内斗不断,这个不起眼的落后农业岛国,却在她的带领下,发展成为具有海上霸权的欧洲强国。她推崇重商主义的理论,热衷莎士比亚的演艺,她敢和当时的海上霸主西班牙帝国叫板,一举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她鼓动英国人到海外拓展,开启了英国的殖民地贸易。她终身未嫁,没有为王室制造继承人。英国大文豪查尔斯· 狄更斯对伊丽莎白褒贬同词,认为她身上既有年轻女孩子的一切毛病,也有聪明女人的骄傲、运筹帷幄。毫无疑问,这种大奸大雄的君王,对国家的影响总是源远流长,累世不衰。
令我们感兴趣的,主要倒不是女王的舰队或者是她多重的性格,而是她继承了其父英王亨利八世的开端,为英国金融业改革开放打造了一个新局面。为了专注我们的主题,很抱歉,我把有关伊丽莎白最有滋味的那些宗教和政治事件都给略去了。
英国的中世纪和中国有点相像,社会重农轻商,尤其反对不劳而获。直到15 世纪,英国人口总共不到500 万,伦敦才聚集了几万人。贵族庄园主的经济自给自足,没有发展信用的迫切需要。当时世界上金融最发达的地方是威尼斯,英语中的“现金”“债主”“信用”“账单”这些词都是从意大利商人那里学来的舶来语。皈依罗马天主教的英国王室,干脆实施了《反高利贷法案》, 不允许民间搞什么借贷。weiyi的例外是住在伦敦城里的犹太人,他们可以不受此法案的制约,但也因此被认为天生是贪婪小人,不受待见。所以不论是法律,还是良心,商人们对从事信用活动都很纠结。
亨利八世是英王中的异数。为了离婚,他和罗马教皇吵翻了天,最终脱离了天主教的管辖,搞了个英国的国教。他自己是个mingpai消费大王,为了买到法国人制造的那些高档shechi品,落得个狼狈的拖欠名声。老国王想,索性把《反高利贷法案》改一改,允许借贷,付息就是了,自己也获得了挥霍的自由。
伊丽莎白一世坚持老国王实施的权宜之计。1571 年的新法设定收取利息上限为10% ,在此水平之下,贷方必须遵照合同还本付息。为此,伦敦城里的那些金银匠们当然很开心。他们屋里的小金库,总堆着富豪们存储的真金白银,过去它们只是支付准备金,现在可以被借进借出,以钱生钱。在一个稳定的制度下合法放贷,各种借据存条随即应运而生,极大便利了国内和国际贸易。在今天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在女王的时代,那可是挑战了王宫内外的传统观念。顺便说一句,女王去世后,这部《反高利贷法案》的利息条件又被收紧,直到1854 年才被彻底废除。
女王做的另一件大事,是在1600 年最后的一天给予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皇家特许。西方的东印度公司在19 世纪最多曾有13 家,第一家获得王室特许的就诞生在英格兰。这家公司逸闻趣事多多,对近现代东西方经济活动的影响,没有任何其他一家公司可以比肩。许多重要的经济学思想的诞生与完善,都参考了这家公司的实践。
为什么说女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皇家纹章是一件大事?首先,因为到东方去做买卖实在是风险很大的赌博,而且 图说金融史 中信出版社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图说金融史 中信出版社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图说金融史 中信出版社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图说金融史 中信出版社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