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几十年搜集、整理和考释唐五代韵书的成果,其中集印了唐五代写本和刻本韵书共30种,是总集唐五代韵书的一部大书。这对于研究古代文字的形体、音义,考察古人释字的方法等都很有价值。
内容简介
《唐五代韵书集存(套装上下册)》是作者几十年搜集、整理和考释唐五代韵书的成果,其中集印了唐五代写本和刻本韵书共30种,是总集唐五代韵书的一部大书。这对于研究古代文字的形体、音义,考察古人释字的方法等都很有价值。
作者简介
周祖谟(1914.11.19-1995.1.14)字燕孙,北京市人,祖籍浙江杭州。著名语言学家。
幼年受父教,读儒家基本典籍。七岁入北京高等师范附设小学,跳级毕业。11岁入北京师范学校,后转入成志中学,193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附中高中男部,1932年毕业,同时考取北京大学中文系和清华大学英语系,因后者学费较高,最后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考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语言组,任助理员,得以向赵元任问学。1937年回北平省亲,因抗战爆发,滞留家中。1939年被聘为辅仁大学国文教员,后被聘为国文系讲师、副教授,讲授过语音学、等韵学、高本汉中国音韵学、比较训诂学、甲骨文研究等课程。1947年改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兼文科研究所秘书、图书馆专门委员、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编辑委员会委员。1950年起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先后主讲现代汉语、汉语史、音韵学、说文解字研究、语言文学要籍解题等课程。1953年兼任中国科学院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委员,《中国语文》和《语言研究》编辑委员。1955年受高教部委托起草《现代汉语教学大纲》。1957年代理中文系汉语教研室主任。1979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1981年被批准为第一批博士生导师,同年12月被国务院聘为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员。1982年至1984年任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教研室主任兼研究室主任,1984年古典文献研究室改为研究所,任所长。1985年兼任全国高等学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委员。曾兼任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音韵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训诂学研究会顾问,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编委会副主任,《汉语大辞典》学术顾问等职。1981年应邀到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和中国语言文学系讲学。1984年赴日本讲学,并参加二十九届国际东方学者会议。1995年1月14日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1岁。
周祖谟1949年前主要从事中国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汉语史以及古典文献学的研究。1949年后开始从事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的研究,并进一步贯穿古今,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同时注意语文教育的一些问题,在古典文献学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
周祖谟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方面用力最勤,取得的成就也最大。其《问学集》所收论文、札记等对古音、等韵、《切韵》以及前代训诂书均提出不少创见,是其学术代表作。书中对于上古音作了广泛的探讨,涉及声、韵、调各方面;对于汉魏以下的声韵也作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在等韵方面,根据梵文《悉昙章》一类材料及现代语音学理论对“阴调”、“阳调”、“五音”、“转”等传统术语给予新的解释;用现代语言学理论评述了中国古代众多语言学著作的是非得失,辑录了许多有价值的史料。《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是其另一部重要学术著作,详细论述了自周秦音到《切韵》八百年间韵部演变的过程。
周祖谟精通版本目录学,对古籍涉猎很广,加之音韵训诂的专长,注意广搜版本,比较优劣,在古籍整理和校勘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所著《广韵校本》引证了前人未见的中古字书《原本玉篇》、《慧琳音义》、《篆隶万象名义》、《字镜》等材料,在校勘上,注意抉发原书讹误条例,辩正俗写或体,考案音义,成为海内外研究《方言》的重要依据。《方言校笺》参照宋以前古书33种加以申辨,对原书的讹文脱字都依例作了订正。此外《释名校笺》、《洛阳伽兰记校释》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周祖谟治学注重吸收前人研究的成果,并从观点和方法上衡量其得失,进一步利用多方面的材料钩深致远。主张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认为要研究古代音韵,必须研究现代方言,除方言之外,还要重视历史文化和历代古典文学作品的研究。
周祖谟在高校教学50余年,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知识,同时介绍研究的进展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他的辛勤教诲下,不少学生已经成为语言学界著名学者、教授。
主要著作:《问学集》、《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广韵校本》、《方言校笺》、《释名校笺》、《洛阳伽兰记校释》、《唐五代韵书集存》、《广韵四声韵字今音表》、《汉语音韵论文集》、《汉语词汇讲话》等,有《周祖谟学术论著自选集》、《周祖谟语言文字论集》、《周祖谟语言学论文集》等。主要论文:《陶刻孙本〈说文解字〉正误》,《研究汉代诗文韵读之方法》,《五代刻本〈切韵〉之韵目》,《从文学语言的概念论汉语的雅言、文言、古文等问题》,《关于唐本〈说文〉的真伪问题》,《读王念孙〈广雅疏证〉简论》等。
精彩书评
本书是作者几十年搜集、整理和考释唐五代韵书的成果,其中集印了唐五代写本和刻本韵书共30种,是总集唐五代韵书的一部大书。这对于研究古代文字的形体、音义,考察古人释字的方法等都很有价值。
目录
上编 唐五代各类韵书
上册
总述
第一类 陆法言切韵传写本
1.1 切韵残叶一(伯三七九八)
1.2 切韵残叶二(伯三六九五、三六九六)
1.3 切韵残叶三(斯六一八七)
1.4 切韵残叶四(斯二六八三,伯四九一七)
1.5 切韵断片一(见西域考古图谱)
1.6 切韵断片二(列TID)
第二类 笺注本切韵
2.1 笺注本切韵一(斯二○七一)
2.2 笺注本切韵二(斯二○五五)
2.3 笺注本切韵三(伯三六九三、三六九四、三六九六,斯六一七六)
第三类 增训加字本切韵
3.1 增训本切韵残叶一(斯五九八○)
3.2 增训本切韵残叶二(伯三七九九)
3.3 增字本切韵残卷(伯二○一七)
3.4 增字本切韵残叶(斯六○一三)
3.5 增字本切韵残叶(斯六○一二)
3.6 增字本切韵残叶(伯四七四六)
3.7 增字本切韵断片(斯六一五六)
3.8 增字本切韵断片
第四类 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
第五类 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
前言/序言
唐五代韵书集存(上下)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周祖谟代表作,方便查找切韵较早版本
评分
☆☆☆☆☆
唐本韵书自宋代以后流传日少。偶有传本,为收藏家所得,也只作为珍赏品而已,对书的内容并不重视。近六十年间,唐本韵书迭有发现。除蒋斧所得《唐韵》和故宫博物院所藏两种《刊谬补缺切韵》以外,其他都出放甘肃敦煌千佛洞石室和新疆吐鲁番一带。出于敦煌千佛洞石室的,在一九O七年至一九O八年之间相继被外国从事文化侵略者盗劫而去。英国斯坦因劫去的藏于伦敦不列颠博物院,法国伯希和劫去的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出朴新疆吐鲁番的,为德国列考克劫去,以前藏于柏林普鲁士学士院,现在储藏地不明。我所见的总计有二十七种,多者几卷,少者几行,有唐五代的写本,有五代和宋初的刻本
评分
☆☆☆☆☆
这个版本估计中华也不会再出了,内容不必说,是研究音韵学所需的。纸张、版本、封皮,价格都是合适的。很有质感。收藏也好啊。
评分
☆☆☆☆☆
研究文字学的重要参考书。
评分
☆☆☆☆☆
很经典的韵书集存,很多人研究唐五代韵书字书的时候都需要借重这部书。
评分
☆☆☆☆☆
但是可能限於條件,很多寫卷影印相當不清晰。甚至可以說難於辨認
评分
☆☆☆☆☆
不错
评分
☆☆☆☆☆
速度快,品相好,感谢京东
评分
☆☆☆☆☆
本書作者周先生不用多介紹,他的作品事實上也用不著多費脣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