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实行了25年的贸易自由化并且获得了成功,但此后贸易保护主义又重新抬头。《贸易保护主义》对这种现象的成因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认为:这种国际贸易的新形势是由利益关系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而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在思想上所产生的倾向,最终是有利于贸易自由化的。虽然贸易保护主义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困难,但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各国间相互依赖的不断加深,产生了贸易自由化的新力量和利益集团,这种力量比以前更为强大。此外,随着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在贸易政策的理论领域也出现了新的思想,从而使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意识形态得到了进一步的壮大。因此,我们有理由对贸易自由化保持谨慎的乐观态度。作者指出,虽然形势并不那么悲观,为了最终战胜贸易保护主义,推进历史的进步,必须对国家乃至国际的有关制度框架进行改革,真抓实干,突出效果,从而利用自由贸易的力量来更有效地牵制贸易保护主义。
作者简介
贾格迪什·巴格沃蒂(Jagdish Bhagwati),执教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担任该校A.雷曼(Arfhu rLehman)经济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他也是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的研究员。巴格沃蒂教授曾经担任过关贸总协定的经济政策顾问、联合国全球化特别顾问和世界贸易组织顾问。他于1971年和1989年先后创办《国际经济学》和《经济学和政治学》杂志,曾任美国经济协会副主席和美国社会科学院院士。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在这本小册子里,巴格沃蒂教授完美地总结了贸易保护主义这一当今时代的重大政策议题。此书堪称一绝!”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
“巴格沃蒂的分析洞察力十足,从近路走出了由利益和意识形态密织而成的贸易保护主义的迷宫。”
——彼得·吉亚诺蒂《纽约日报》1988年最佳商业销书评论
“迄今为止对开放贸易的逻辑最有说服力的著作。”
——彼得·岶塞尔《纽约时报》书评
“贸易保护也许是伤害各国经济的潜在元凶。有千万个借口采取贸易保护,但它们都不会产生好的结果。本书将拥有最为广泛的读者,书中观点值得深思。”
——《经济学家》评论
“谈到书,出色的小册子总是比优秀的大部头还要好。巴格沃蒂的这本书无疑属于前者……书中妙趣横生的描绘显示出作者是西方最厉害的笔杆子之一。他是国际贸易领域的经济学大师!”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
目录
第1章 战后的贸易自由化
一、贸易自由化及其成果
二、贸易自由化的例外
第2章 意识形态、利益和制度
一、实例
二、思想
三、利益
四、制度
第3章 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
一、非关税壁垒的增加
二、替代效应和新贸易保护压力
三、贸易保护的效力检验
第4章 结构变化和相互依赖
一、结构变化
二、相互依赖
三、利用出口利益产生促进贸易的动力
第5章 意识形态:实例和思想
一、实例
二、思想
三、对“制造业很重要”的困惑
第6章 制度变革
一、制度变化:更好地平衡利益关系
二、制度变化:对调整的援助
三、认识领域
四、一点提醒
参考文献
中英文人名对照
精彩书摘
这一简明的结论有两个重要前提。古典经济学家以其独特的方式认识到这些前提。
第一个前提是只有在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自由贸易才会有效率。价格必须反映真实的社会成本。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就曾经非常明智地指出,保护幼稚产业是正当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如果幼稚产业不能获取未来的收益,而该国的其他产业能获得这种收益,在这种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就有必要采取贸易保护政策。
同样,如果一国在某一部门的贸易规模大到足以影响价格,那么施行关税可使该国限制其贸易量从而获取更多收益(这就像一个垄断生产者可以通过限制其销售量来增加利润一样)。这就是贸易保护观点中有名的“贸易中的垄断力量”。第二个前提是,一国的外部贸易机会必须独立于自身的贸易政策。假设通过实施关税,你可以撬开贸易伙伴国受保护的市场的大门。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用关税,而单边自由贸易政策则是不适用的。
前言/序言
本书是在1987年10月我在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所做的“俄林系列讲座”的基础上写成的。无须赘言,当时的讲座并未介绍本书中的所有内容,即使我来自“流利使用英语的国家”(f1uentsociety)——印度,而斯达芬·伯伦斯坦·林德(Staffan Burenstam Linder教授在向听众介绍我时,称我为“东方最快的舌头”(fastest tongue in the East)。在写作和修改讲稿的过程中,国际经济学界众多朋友们的批评和想法使我受益良多。尽管漏掉某些人的名字会有所冒犯,如果我不感谢下列人士,必会十分怠慢。他们是:David Baldwin,Robert Baldwin,Magnus Blomstrom,Richard Brecher,Barry Eichengreen,Michael Finger,Elhanan Helpman,Gene Grossman,Brian Hindley,Isaiah Frank,Charles Kindleberger,Anne Krueger,Sam Laird,Robert Law-rence,Assar Lindbeck,Mats Lundahl,Alasdair MacBean,SteveMarks,Patrick Messerlin,Helen Milner,Douglas Nelson,Sarath Rajapatirana,John Ruggie,Richard Snape,T.N.Srinivasan,Aaron Tornell和Tom Willett。Brian Wesol的研究助理工作给我很大的帮助。我还要很高兴地提到我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Douglas Irwin。他为了帮助我而从事单调乏味的研究工作,并对这项工作提供了超过同龄人的智能与投入。我对他表示深深的谢意。
贸易保护主义 [Protectionism]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崛起三要素:产业保护、企业制度、金融服务。
评分
☆☆☆☆☆
评分
☆☆☆☆☆
得劲
评分
☆☆☆☆☆
崛起三要素:产业保护、企业制度、金融服务。
评分
☆☆☆☆☆
摘:正如书中指出的,这其中很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当地政治体制中,最基本的模式是各集团为了获得权力而对依附人所进行的无休止争夺。这里土地辽阔、房屋简陋、财产没有保障,而权力和财富就主要体现在依附人的数量上。17世纪时阿拉伯商人已经发现,东南亚海岛地区的城邦之间的战争常常都规模不大,双方“格外小心”,无意于相互激烈厮杀,因为任何依靠杀戮来进行征服的将领也会发现自己损兵折将,而依附人的损失就意味着他权力的削弱。被欧洲早期旅行者指称为“奴隶”的那些东南亚人,实际上意味着“债务人”、“依附人”或“臣民”。在当代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政治中迄今如此:最明显的是菲律宾,那里的政治家和他的支持者建立起的其实是一种互惠的庇护依附关系(Patron-client relation),亲属、裙带和密友关系(无论是血缘、姻亲还是人为的关系)决定着个人的政治属性和忠诚指向。接受天主教和民主制度并没有使菲律宾变成一个西方国家。
评分
☆☆☆☆☆
崛起三要素:产业保护、企业制度、金融服务。
评分
☆☆☆☆☆
摘:正如书中指出的,这其中很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当地政治体制中,最基本的模式是各集团为了获得权力而对依附人所进行的无休止争夺。这里土地辽阔、房屋简陋、财产没有保障,而权力和财富就主要体现在依附人的数量上。17世纪时阿拉伯商人已经发现,东南亚海岛地区的城邦之间的战争常常都规模不大,双方“格外小心”,无意于相互激烈厮杀,因为任何依靠杀戮来进行征服的将领也会发现自己损兵折将,而依附人的损失就意味着他权力的削弱。被欧洲早期旅行者指称为“奴隶”的那些东南亚人,实际上意味着“债务人”、“依附人”或“臣民”。在当代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政治中迄今如此:最明显的是菲律宾,那里的政治家和他的支持者建立起的其实是一种互惠的庇护依附关系(Patron-client relation),亲属、裙带和密友关系(无论是血缘、姻亲还是人为的关系)决定着个人的政治属性和忠诚指向。接受天主教和民主制度并没有使菲律宾变成一个西方国家。
评分
☆☆☆☆☆
评分
☆☆☆☆☆
摘:正如书中指出的,这其中很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当地政治体制中,最基本的模式是各集团为了获得权力而对依附人所进行的无休止争夺。这里土地辽阔、房屋简陋、财产没有保障,而权力和财富就主要体现在依附人的数量上。17世纪时阿拉伯商人已经发现,东南亚海岛地区的城邦之间的战争常常都规模不大,双方“格外小心”,无意于相互激烈厮杀,因为任何依靠杀戮来进行征服的将领也会发现自己损兵折将,而依附人的损失就意味着他权力的削弱。被欧洲早期旅行者指称为“奴隶”的那些东南亚人,实际上意味着“债务人”、“依附人”或“臣民”。在当代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政治中迄今如此:最明显的是菲律宾,那里的政治家和他的支持者建立起的其实是一种互惠的庇护依附关系(Patron-client relation),亲属、裙带和密友关系(无论是血缘、姻亲还是人为的关系)决定着个人的政治属性和忠诚指向。接受天主教和民主制度并没有使菲律宾变成一个西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