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进入21世纪,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海洋,将海洋视作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中国作为世界海洋大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也必将以建设海洋强国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
建设海洋强国,需要高精尖的海洋科技,需要繁荣的海洋经济,需要科学规范的海洋管理,需要强大的海洋军力,同时,也需要从基础做起,在全体国民中普及海洋知识,引导全民族认识海洋,重视海洋,亲近海洋,激发人们热爱、探索、开发与保护海洋的热情。做好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重陆轻海传统的国家,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邀请了四十余位活跃在我国海洋科教工作一线的专家、学者,以他们深厚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为基础,结合世界海洋发展趋势和各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精心编写了这套《蔚蓝海洋知识丛书》,以飨读者。
透过这套丛书,您将在专家们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表述中,悄然揭开海洋神秘的面纱,从《海洋地理》、《物理海洋》、《海洋地质》、《海洋生物》、《极地海洋》、《海洋技术》、《海洋环境》,到《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洋军事》、《海洋权益》,系统地认识海洋,从中学到大量的海洋基本知识,甚至触及到当今世界海洋科技最前沿的发展动态,了解到海洋中,特别是大洋、深海和极地还掩藏着大量亟待揭示的奥秘,从而对海洋更加充满好奇,更加迫切地需要认识和探索海洋。
透过这套丛书,您将清晰认识到占地球表面积70.8%的海洋对于人类意味着什么。并发现:“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五洲的通道”、“风雨的故乡”、“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都是海洋当之无愧的称号。而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将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是解决全球面临的资源、人口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透过这套丛书,您还将看到我国拥有辽阔的海域、优越的海洋环境和资源条件。知道我国海域内具备丰富的生物物种、巨量的石油和可燃冰储量,更有几百万公顷可进行人工养殖的浅海、滩涂水面,一百余处海湾和数百千米深水岸线,一千多处旅游娱乐景观资源,取之不尽的海水资源和潮汐、波浪、海洋温差等海洋可再生能源等待着我们的开发利用。从而对兴海强国更加充满信心和希望。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海洋,人类社会的繁衍生息离不开海洋。正是在促进民族富强和人类和谐繁荣的责任驱使之下,作者完成了本书的编撰,以进一步帮助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年朋友丰富海洋知识,增强海洋意识,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以期更多的优秀青年立志于投身海洋事业,为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
内页插图
目录
物理海洋
什么是海洋
地球上的海陆分布
海洋的特征
世界大洋的划分
各大洋的形态特征
毗邻中国的近海
海水元素成分
海水中盐分的来源
水的特性
海水遵循热胀冷缩规律吗
海洋是大气的“空调器”
海洋中盐分的含量
海水的密度可以直接测量吗
海水结冰
海冰可以作为淡水资源吗
海冰对海况的影响
大洋海水温度分布
季节性温跃层
热赤道
海水表层水温的日变化幅度
影响海洋水循环的主要因素
大洋的主温跃层
影响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的因素
引起海水运动的力
海流的类型
海水流动
海水的流动与河流不同
地转流
风海流
风海流对水体的输运
大洋环流的类型
北海道渔场与南美西岸大渔场的成因
大洋表层环流的地理分布特征
上层西边界流对气候的影响
黑潮的由来
南极海流的特征
大洋次表层水的运动
大洋中层水的特征
大洋深层水的运动
大洋底层水是怎么来的
海水波动的特征
波浪的要素
波动能量
海洋中波传播过程中水质点的运动
风浪和涌浪
决定风浪大小的因素
涌浪的弥散与角散
波浪传到浅海和近岸发生的变化
导致波浪破碎的因素
海洋内波
海洋内波的传播特性
什么是潮汐
潮汐的要素
潮汐的类型
潮汐不等现象
海洋中的潮汐是如何发生的
近海潮差大于远洋的原因
潮流按运动形式分类
风暴潮
海洋气象
海洋气象学
太阳辐射与海面温度
气温、地温和水温
气温的测量单位
气温的空间变化与时间变化
气团与水团
气压与风的关系
地转风、梯度风和热成风
风级和风向
冬季风和夏季风
信风和季风
海风、陆风与山谷风
温室气体
海洋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温室效应
南方涛动
什么是ENSO
海洋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雾、霭、霾的区别
海雾的种类
雾与风速
雾与云
何谓雾凇
海洋上的风暴
风力等级的判断
台风
何谓热带辐合带
东风波动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南亚高压
云团
江淮气旋
东海气旋和黄河气旋
暴发性气旋
何谓气旋族
气象灾害的预警信号
寒潮与冷空气活动
高纬度海洋与冷空气源地
越赤道气流
大气环流
大气活动中心
龙卷风与台风
“陆龙卷”和“水龙卷”
对流性天气、雷暴和局地强风暴
洋流与气候
上升流与海上渔场
海峡与风的狭管效应
世界的“雨极”
海平面上升
河流源头的水来自何处
降水的水汽来源于何处
海岸带气候
热带海洋气候和副热带海洋气候
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寒带海洋气候
海水流动与大气运动
海洋对气候冷暖的影响
赤道高温洋面上空降水量大的原因
厄尔尼诺现象与海平面变化
海冰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火山暴发与气候变化
厄尔尼诺现象遥控全球气候变化
厄尔尼诺现象与台风的数量
南半球与北半球气候变化幅度
“拉尼娜事件”对沙尘暴的影响
精彩书摘
海雾的种类
根据海雾形成特征及所在海洋环境的特点,可将海雾分为平流雾、混合雾、辐射雾和地形雾等四种类型。
平流雾是指空气在海面水平流动凝结形成的雾。当暖湿空气移动到冷海面上空时,底层冷却,水汽凝结形成平流冷却雾。这种雾浓、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多生成于近岸海水温度较低的海区。如山东半岛的成山头附近,青岛出现的海雾多属这一类型。冷空气流经暖海面时生成的雾叫平流蒸发雾,多出现在寒冷季节、高纬度较高温度水面与较低温度水面的过度区。因为大气湿度一旦达到饱和,蒸发就会立即停止,空气中水汽不再增加也就很难达到过饱和状态,而使水汽发生凝结。只有当水面温度比气温高出很多时,暖水面才有可能不断蒸发水汽,源源不断地扩散到冷空气层内,使其保持过饱和状态,凝结过程才能不断进行,出现蒸腾似的雾,这就是所谓的平流蒸汽雾。
混合雾是海洋上两种温差较大且又较潮湿的空气混合后产生的雾。因风暴活动产生了湿度接近或达到饱和状态的空气,冷季与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混合形成冷季混合雾,暖季与来自低纬度地区的暖空气混合则形成暖季混合雾。
夜间辐射冷却生成的雾称为辐射雾,多出现在黎明前后,日出后逐渐消散。高纬度冰雪覆盖的海面,由于冰雪面上的辐射冷却,常能形成冰面辐射雾。
前言/序言
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一个地理单元,以它的广博和富饶影响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地球人类。在对海洋不断探索、研究和认知的同时,海洋的资源和资源价值逐步被人们认识和重视,随之而来的海洋权益之争也愈演愈烈。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共同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加重,人类对海洋的青睐和倚重更加凸显。沿海各国纷纷调整和制定新的海洋战略和政策,一个以权益为核心,资源和环境为载体的全球范围的“蓝色圈地”运动正在深入、广泛地展开。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研究认识和开发利用海洋的民族之一。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海洋,推动着中国海洋事业不断发展和繁荣。
目前,国家海洋法律法规日臻完善,海洋经济成就喜人,海洋科技成果纷呈,海洋生态建设进展明显,海洋执法与维权有序开展,中国已经进入了海洋事业发展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相对于沿海发达国家,相对于我国国情对海洋的特殊需求,我们的差距仍很明显,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要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推动海洋事业健康、持续,又好又快发展,很重要的就是要尽快改变对海洋知之不多,认识肤浅和局限的现状,扭转长期形成的“重陆轻海,陆主海从”的传统观念,切实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增强海洋意识”。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高屋建瓴,为我们指明了增强全民海洋意识的方向和重点。
物理海洋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