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世界历史文化丛书”之一,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德国的历史。内容包括:立国时代,日耳曼人与德意志人;封建时代,民族**的被延误;宗教改革时代,民族运动的发端;“启蒙”时代,从文化民族主义到政治民族主义;复辟时代,民族统一道路上进步与反动的较量等。《德国通史》由丁建弘著。
丁建弘 1936年生。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中国德国史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1981年获联邦德国洪堡研究奖学金奖。多年在德国从事客座研究并任客座教授。长期从事世界近现代史、德国史、世界现代化史的教学和研究。主要论著有《世界史手册》、《普鲁士精神和文化》、《德国通史》、《发达**的现代化道路》等。
前言
导言 德国在哪里?
**章 立国时代:日耳曼人与德意志人
一、古代日耳曼人
二、日耳曼部族民大迁徙
三、法兰克王国的兴衰
四、德意志人和德意志王国的出现
作者评曰
第二章 封建时代:民族**的被延误
一、迟缓的封建化
二、皇权与教权:争霸欧洲
三、皇权与城市:互促还是互制?
四、皇权与诸侯:七选侯当家
作者评曰
第三章 宗教改革时代:民族运动的发端
一、路德与宗教改革
二、骑士宗教改革
三、人民宗教改革:闵采尔和农民战争
四、诸侯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
五、三十年战争:宗教改革时代的悲惨结局
作者评曰
第四章 普鲁士崛起时代:对德意志民族是祸是福?
一、霍亨索伦家族的统治
二、普鲁士王国的崛起
三、“士兵王”的军事立国
四、弗里德里希大王的开明君主专制
五、普鲁士精神和普奥争霸
作者评曰
第五章 “启蒙”时代:从文化民族主义到政治民族主义
一、德意志的启蒙运动
二、“狂飙突进”运动
三、法国大革命与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
四、拿破仑战争与德意志政治民族主义
作者评曰
第六章 改革时代:民族统一运动的初霞
一、奥地利玛丽一泰蕾西娅一约瑟夫改革
二、“第三德意志兰”的改革
三、普鲁士施泰茵一哈登贝格改革
四、德意志民族解放战争
作者评曰,
第七章 复辟时代:民族统一道路上进步与反动的较量
一、沙俄的欧洲霸权政策和梅特涅的反动
二、现代化的开端
三、“莱茵文明”与“统一和自由运动”
四、李斯特和海涅
五、1848“红色革命”:时代的冲突与民族统一运动的高潮
作者评曰
第八章 统一时代:“白色革命”与民族统一的完成
一、统一的前提
二、统一的潮流
三、“宪法争执”和俾斯麦上台
四、俾斯麦进行的统一战争
作者评曰
第九章 工业化时代:民族**的现代发展
一、统一与工业化高潮
二、统一与普鲁士式的政治现代化
三、统一与社会结构的现代化
四、俾斯麦的内外政策与俾斯麦的下台
作者评曰
第十章 “英雄时代”:从民族工运到国际工运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
二、拉萨尔和倍倍尔
三、“英雄时代”:反“非常法”的斗争
四、社会民主主义旗帜下的分歧和分裂
作者评曰
第十一章 强权时代:民族沙文主义的膨胀
一、德国帝国主义
二、威廉二世与他的“世界政策”
三、尼采、韦伯、爱因斯坦
四、德国挑起**次世界大战
作者评曰
第十二章 魏玛时代:.共和时期的民族运动
一、十一月革命:民族革命?民主革命?社会革命?
二、魏玛共和国的战后危机:民族内争与民族外争
三、魏玛共和国的相对稳定
四、希特勒的上台与共和国的覆灭
作者评曰
第十三章 纳粹统治时代:**民族主义发了狂
一、“族民共同体”与“第三帝国”
二、纳粹法西斯专政的实质
三、纳粹法西斯:一种以战争为目的的**民族主义
四、纳粹德国挑起全面世界大战
五、“第三帝国”的覆灭
作者评曰
第十四章 盟国管制时代:夹缝中的德意志民族
一、从德黑兰、雅尔塔到波茨坦
二、从纽伦堡审判、“四D”计划到柏林危机
三、夹缝中的德意志民族
四、德国的被分裂
作者评曰
第十五章 重新崛起时代:一个民族两个**
一、联邦德国的现代化进程。
二、联邦德国成为经济大国和社会福利**
三、民主德国的现代化进程
四、民主德国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社会保障**
五、德一德关系:从“哈尔斯坦原则”到“基础条约”
作者评曰
第十六章 再统一时代:一曲德意志民族的《欢乐颂》吗?
一、德国统一的机遇与挑战
二、从“柏林墙倒”到两德**条约
三、“2+4”会议与《*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的签订
四、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日
作者评曰
第十七章 龙与鹰:历史上中德民族的文化关系
一、缘起
二、汤若望一莱布尼茨时代
三、罗可可风尚与中国
四、歌德一代
五、文化碰撞:“图象”的变化
六、“向东方压进”与“向西方学习”
七、1919-1949年间
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了解一下德意志民族这个“欧洲病夫”如何一步步崛起,最终成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量。而这本书给我的惊喜,远超我的期待。它不仅仅是关于政治和经济的宏大叙事,更是一部关于普通德国人生存状态的细腻描摹。我看到了在中世纪的乡村,农民们如何辛勤耕作,祈求丰收;在城市的手工作坊里,工匠们如何精益求精,传承技艺;在大学的讲堂里,学者们如何激辩,探索真理。书中对黑死病肆虐时期的恐慌与挣扎,对三十年战争的残酷与无奈,以及对启蒙运动时期思想解放的渴望,都刻画得入木三分。它让我体会到,历史是由无数个体的命运交织而成,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挑战与机遇。作者在描述工业化进程时,并没有仅仅关注工厂的烟囱和机器的轰鸣,而是深入探讨了城市化带来的贫富差距、环境污染以及工人阶级的觉醒。我也看到了普通人在动荡年代里的坚韧与选择,他们或是默默承受,或是奋起反抗,或是选择逃离。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到,每一个宏大的历史事件背后,都蕴藏着无数个鲜活的生命故事,而这些故事,共同构成了德国历史的血肉与灵魂。
评分我一直对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德意志”民族充满好奇,总觉得他们的历史背后隐藏着某种难以言说的力量。而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这扇神秘的大门。它并没有局限于冰冷的史实堆砌,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我看到了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的雄才大略,也看到了维多利亚时代德国知识分子的思考与挣扎。书中对德国浪漫主义运动的描述,让我领略了那种对个体情感、自然美以及民族精神的极致追求。而对于德国表现主义艺术的解读,更是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德国人内心的不安与呐喊。它让我理解了,德国的历史,不仅仅是战争和政治的变迁,更是无数个体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作者在描述战后德国的重建时,并没有忽视普通民众的创伤和记忆,而是将他们的视角融入其中,使得历史更加真实可感。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坚韧与不屈,以及他们对自身文化和身份的不断探索。
评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本书对于“德国”这一概念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早期分散的日耳曼部落,到神圣罗马帝国名义上的统一,再到普鲁士主导下的民族国家形成,直到战后东西德的分裂与最终的统一,作者清晰地梳理了“德国”这一身份认同是如何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渐形成、巩固,甚至分裂再重聚的。书中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分析,就直接关联到德意志民族精神的早期塑造。而俾斯麦的统一战争,更是将这种民族国家的意识推向了高潮。对于两次世界大战的成因及其在德国国内引发的讨论,也让我看到了德国人对于自身国家定位的反复思考和挣扎。它让我明白,“德国”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文化、政治和民族概念。这本书帮助我理解了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的深刻反思,以及其对战争罪行的承担和对和平的追求。这是一种历史的成熟,也是一种文明的进步。
评分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个国家,必须了解其文化。而这本书,恰恰将德国的历史与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不仅仅讲述了政治的兴衰和战争的胜败,更描绘了德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从神秘的日耳曼神话,到严谨的德国哲学,再到严谨而又充满激情的德国文学和音乐,书中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我看到了歌德如何将浪漫主义推向顶峰,也听到了瓦格纳如何用宏大的歌剧描绘民族史诗。对于德国的科学成就,如量子力学的诞生,也进行了提及。这些文化符号,构成了德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对不同时期德国文化思潮的分析,让我看到了文化如何影响历史进程,以及历史又如何塑造文化。它让我明白,德国不仅仅是一个由政治边界和经济实力定义的国家,更是一个由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精神气质所构成的民族。阅读这本书,就像在品味一杯醇厚的德国啤酒,有力量,有深度,更有回味无穷的韵味。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散发着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当我翻开它的时候,就被扉页上的那句“历史不应被遗忘,更不应被曲解”深深吸引。这本书并非仅仅罗列枯燥的年代和事件,而是将德国漫长而复杂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从古老的日耳曼部落的迁徙,到神圣罗马帝国的兴衰,再到普鲁士的崛起与统一,直至两次世界大战的创伤与战后分裂的阵痛,直至统一的辉煌。作者以一种宏大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不同时代背景下德国人民的生活状态、社会风貌以及文化思潮的演变。读这本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历了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瞬间。我看到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火种如何点燃了整个欧洲,也感受到了俾斯麦“铁血政策”下德国统一的激情与代价。而对于两次世界大战的描述,作者并没有回避其血腥与残酷,而是深入剖析了其背后的社会、政治、经济根源,以及对德国乃至世界造成的深远影响。这本书让我对德国的民族性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们的勤勉、理性、严谨,以及内心深处的浪漫与哲学思考,都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了印记。它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文明发展中那些永恒的主题:权力、信仰、战争、和平、自由与责任。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示和感悟,它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用历史的智慧引导我思考当下,眺望未来。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全”。它几乎涵盖了德国历史的每一个重要时期和重要方面,从古至今,贯穿始终。我看到了早期日耳曼部落的社会结构,以及他们与罗马帝国的复杂关系。随后,书中详尽地描述了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发展,以及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这一特殊的政治实体。之后,又重点讲述了宗教改革对德国社会和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在近代史部分,普鲁士的崛起、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局,以及战后的分裂与统一,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叙述。作者在处理这些复杂而敏感的历史事件时,保持了客观的态度,力求呈现历史的原貌。尤其是在描述纳粹德国时期,作者并没有回避其罪恶,而是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这让我深受感动。这本书就像一本百科全书,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如何去理解和分析历史。它引导我思考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以及它们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评分我原本对“世界历史文化丛书”这个系列的名字抱有很大期望,希望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理解德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这本书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它并没有将德国的历史孤立地看待,而是将其置于全球历史的宏大背景下进行审视。从罗马帝国的影响,到基督教的传播,再到地理大发现后与世界的联系,以及殖民主义浪潮的参与。书中详细阐述了德国在欧洲政治格局中的多次演变,以及其与其他国家在战争与和平时期的互动关系。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分析两次世界大战时,充分考虑了国际政治的复杂性,以及德国作为战败国所承担的责任和遭受的后果。它让我明白,德国的历史,是与世界历史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的。它也让我反思,一个国家的兴衰,并非完全由自身决定,而是受到国际大环境的深刻制约。书中对凡尔赛条约的分析,以及其对德国社会和政治造成的长期影响,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让我以一种更开阔的视野来看待历史,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的故事,都是世界故事的一部分。
评分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关于德国军事史的详尽记录,毕竟“德意志”这个词汇往往会让人联想到强大的军事力量。然而,当我沉浸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时,才发现自己之前的预设多么狭隘。它所讲述的德国通史,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立体。书中不仅有战争的硝烟,更有文化的光辉。从哥特式教堂的巍峨,到巴洛克艺术的华丽,再到德国古典音乐的辉煌,以及康德、黑格尔、尼采等哲学巨匠的思想火花,都得到了细致的阐述。我看到了歌德的《浮士德》如何成为德国文学的巅峰之作,也感受到了贝多芬交响曲中蕴含的磅礴力量。这本书让我明白,德国的强大,不仅仅在于其军事上的征服,更在于其在哲学、科学、艺术等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这些成就深深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它探讨了德国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及其对民族认同的影响,也分析了德国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和阶级矛盾。作者对每一次文化运动的背景、核心人物及其代表作品都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使得这些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鲜活。它让我认识到,一个民族的历史,是其文化基因的传承与演变,而德国文化,更是以其独特性和深刻性,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学术著作的严谨和深度,又不失文学作品的生动和感染力。作者在描述历史事件时,善于运用比喻和类比,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例如,在描述中世纪的封建体系时,作者将其比作一张错综复杂的网,将国王、贵族、教士和农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描写工业革命的浪潮时,作者用“蒸汽时代的巨龙”来形容机器的力量,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技术变革。同时,作者也善于运用细节来刻画人物和事件。我能想象出路德在维滕贝格教堂前张贴《九十五条论纲》时的坚定,也能感受到俾斯麦在国会上的雄辩。而对于二战后的德国,作者则用“废墟上的重生”来形容,充满了希望与挑战。这种叙事方式,让冰冷的史实变得有温度,让历史仿佛发生在昨天。它让我不仅仅是了解了德国的历史,更是感受到了德国历史的脉搏。
评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被书中提出的问题所触动,这些问题并非简单的历史事件的陈述,而是对历史深层原因和影响的探讨。例如,为什么德国会经历如此频繁而剧烈的政治动荡?是什么因素促成了其两次发动世界大战?战后德国的“经济奇迹”是如何实现的?又是什么让德国能够成功地实现和平统一?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详尽的史料和深入的分析,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它鼓励我跳出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去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它让我认识到,历史并非线性的发展,而是充满了曲折与反复。它也让我反思,一个国家的崛起与衰落,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了我如何去“阅读”历史,如何去批判性地思考历史的叙述,以及如何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指导我们理解当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