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社會保障學”屬於公共管理類社會保障專業本科教學中最基礎,也是最基本的課程,並且是相近的勞動經濟和公共管理學科各專業的必修課程。本教材取名為《社會保障理論與製度》,通過競標,已被列為國傢“十一五”規劃教材。
作為社會保障專業基礎課的教材,我們在編寫中注意堅持理論體係與實踐製度並重,以加強其理論深度;堅持理論探索與實踐操作統一,以加強其實踐意義;堅持曆史傳統和當代前沿結閤,以加強其時代特徵。
目錄
第一章 社會保障概述
第一節 社會保障的基本概念
一、國外對社會保障概念的界定
二、我國對社會保障概念的認識
三、考察社會保障的三個不同視角
第二節 社會保障的體係和模式
一、社會保障體係的內容
二、社會保障製度的模式
第三節 社會保障的目標和功能
一、社會保障的目標
二、社會保障的功能
第四節 社會保障的性質和特徵
一、社會保障的性質
二、社會保障的特徵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案例 看外國如何縮小收入差距
復習思考題
第二章 社會保障的曆史發展
第一節 社會保障製度産生的經濟社會基礎
一、社會保障製度産生的經濟條件
二、社會保障製度産生的社會條件
第二節 現代社會保障製度的建立與完善
一、社會保障的萌芽與雛形
二、現代社會保障製度的形成與發展.
第三節 當代關於社會保障製度的存廢之爭及其啓示
一、對社會保障製度的否定
二、對社會保障製度的肯定
三、幾點啓示
第四節 新中國社會保障製度的發展與改革
一、新中國成立前的社會保障製度
二、新中國計劃經濟體製下的社會保障製度
三、我國傳統社會保障製度的基本特點和主要缺陷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案例 俄羅斯福利改革引起社會震蕩
復習思考題
第三章 社會保障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 社會保障的思想淵源
一、西方文明傳統中的社會保障思想
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社會保障思想
第二節 社會保障的基礎理論
一、德國新曆史學派理論
二、福利經濟學
三、瑞典學派
四、凱恩斯主義
五、新劍橋學派
六、社會市場經濟理論
七、供給學派
八、公共選擇理論
第三節 社會保障與相關社會科學
一、與經濟學的關係
二、與政治學的關係
三、與行政管理學、公共管理學的關係
四、與社會學的關係
五、與哲學、法學的關係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復習思考題
第四章 社會保障相關關係
第一節 社會保障與勞動就業
一、勞動風險呼喚社會保障
二、社會保障與勞動供求關係
三、社會保障促進就業
四、我國社會保障與就業的關係
第二節 社會保障與收入分配
一、社會保障的收入再分配性質
二、社會保障與收入公平分配的相關關係
三、正確處理社會保障與收入公平分配的相互關係
第三節 社會保障與資源配置
一、社會保障與國傢財政收支
二、社會保障與儲蓄
三、社會保障與資本市場
第四節 社會保障與其他公共政策
一、社會保障與消除貧睏
二、社會保障與人口政策
三、社會保障與國民教育
四、社會保障與住房政策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案例 亞洲體麵勞動十年:包含什麼內容
復習思考題
第五章 社會保障製度模式
第一節 社會保障製度模式總論
一、什麼是社會保障製度模式
二、社會保障製度模式的構成要素
三、社會保障製度的模式分類
第二節 社會保險型社會保障模式
一、社會保險型社會保障模式的形成
二、社會保險型社會保障模式的特徵
三、社會保險型社會保障模式的功能性評價
四、社會保險型社會保障模式典型國傢分析
第三節 福利國傢型社會保障模式
一、福利國傢型社會保障模式的形成
二、福利國傢型社會保障模式的特徵
三、福利國傢型社會保障模式的功能性評價
四、福利國傢型社會保障模式典型國傢分析
第四節 強製儲蓄型社會保障模式
一、強製儲蓄型社會保障模式的形成
二、強製儲蓄型社會保障模式的特徵
三、強製儲蓄型社會保障模式的功能性評價
四、強製儲蓄型社會保障模式典型國傢分析
第五節 國傢保險型社會保障模式
一、國傢保險型社會保障模式的形成
二、國傢保險型社會保障模式的特徵
三、國傢保險型社會保障模式的功能性評價
四、國傢保險型社會保障模式典型國傢分析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案例 福利型與保障型社會保障製度模式的經濟發展效應比較
復習思考題
第六章 社會保障體製比較
第一節 “福利體製”比較路徑
一、福利體製內涵
二、非商品化——福利水平的度量
三、分層化——福利效果的度量
第二節 西方國傢的三種福利體製
一、自由主義福利體製
二、保守主義福利體製
三、社會民主主義福利體製
……
第七章 社會保障水平
第八章 社會保障基金
第九章 社會保障立法與管理
第十章 非繳費社會保障製度
第十一章 繳費型社會保障製度
第十二章 補充社會保障
第十三章 我國農村社會保障
第十四章 世界範圍內社會保障麵臨的挑戰
第十五章 我國轉型社會保障麵臨的挑戰與展望
後記
精彩書摘
人類社會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社會保障製度的。在原始社會初期,人類認識、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極為低下,以采集和狩獵為生,靠集體勞動纔能獲得有限的生活資料,沒有剩餘産品以供人們在遇到天災人禍時享用。因此,人們共同生産、共同享受,多則同飽、少則同飢。老幼病殘等不能從事生産勞動者作為氏族成員得到自然照顧,不存在特殊性待遇。這時,不存在産生社會保障的物質基礎,也不存在任何社會保障的形式。
後來,生産力有瞭較大的提高,社會有瞭剩餘産品,齣現瞭私有財産及以私有財産為基礎的父權製傢庭。從此直到封建社會結束的漫長曆史過程中,社會生産方式一直停留在以手工生産為基礎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狀態,傢庭作為社會的細胞,是人們生産和生活的基本單位。勞動力的再生産是在傢庭內部進行的,生産技藝祖輩相傳,勞動者的生、老、病、死、傷、殘的生活費用,完全由傢庭負擔。社會(國傢)除瞭齣自道德的原因對個彆極度睏難的人進行一些慈善性的救濟外,不負擔任何費用。因此,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狀態下,存在的主要是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傢庭親屬保障。老年人在傢庭“共同體”的框架中得到照料,他們一般都繼續與子女同住,由此得到固定的食物供應和必要的住宿條件。“養兒防老”成為普遍的風俗,有時也擴大到其他直係親屬或旁係親屬,形成“傢族養老”。
第一節社會保障製度産生的經濟社會基礎社會保障製度的産生離不開一定的經濟社會條件。
一、社會保障製度産生的經濟條件社會保障製度齣現的經濟條件就是社會生産力發展到一定水平,社會有一定的剩餘産品可供扣除和儲存,並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調節收人分配的製度。
社會保障理論與製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