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伤寒论讲义》是我国第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古典临床专著,它以六经辨证为其特色;以外感热病为基本内容,同时亦可指导对多种内伤杂病的辨证论治。《伤寒论讲义》理论及临床价值甚高,古今中外之研习者,代有贤人,且互有发明创造。因而今日以之作为中医教材,是突出中医特色,发扬中医学术之必需。
目录
伤寒卒病论集(原序)
概论
一、《伤寒论》的作者
二、《伤寒论》的版本沿革和学术发展概要
三、《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
四、伤寒的含义
五、六经的概念
六、《伤寒论》的辨证方法
(一)六经辨证
(二)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三)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的关系
(四)六经病的传变规律(合病、并病、直中)
七、六经病证治则治法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
一、太阳病脉证提纲
二、太阳病分类
三、辨传变与否
四、辨太阳病欲解时
[附]其他五经病欲解时
第二节 太阳表证
一、太阳中风(表虚)证
(一)桂枝汤证
(二)桂枝汤禁例
(三)兼证
1.桂枝加葛根汤证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3.桂枝加附子汤证
4.桂枝去芍药汤证
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6.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
7.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二、太阳伤寒(表实)证
(一)麻黄汤证
(二)麻黄汤禁例
(三)兼证
1.葛根汤证
2.葛根加半夏汤证
3.大青龙汤证
4.小青龙汤证
三、太阳表郁轻证
(一)表郁不解证
1.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2.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二)表郁内热证
第三节 太阳里证
一、蓄水证
二、蓄血证
第四节 太阳病变证
一、变证治则
二、辨病发于阴、发于阳
三、辨寒热真假
四、辨虚证实证
五、热证
(一)栀子豉汤类证
(二)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四)葛根芩连汤证
六、虚寒证
(一)心阳虚证
1.桂枝甘草汤证
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二)心阳虚奔豚证
1.桂枝加桂汤证
2.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三)脾胃阳虚证
1.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2.茯苓甘草汤证
3.小建中汤证
4.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5.胃寒吐逆证
(四)肾阳虚证
1.干姜附子汤证
2.茯苓四逆汤证
3.真武汤证
七、阴阳两虚及阴阳转化证
(一)阴阳两虚证
1.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2.炙甘草汤证
(二)阴阳转化证
八、结胸证
(一)结胸证辨
(二)热实结胸
1.大陷胸汤证
2.大陷胸丸证
3.小陷胸汤证
(三)寒实结胸证
九、脏结证
十、痞证
(一)痞证的形成
(二)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三)附子泻心汤证
(四)半夏泻心汤证
(五)生姜泻心汤证
(六)甘草泻心汤证
(七)痞证辨证
十一、火逆证
十二、欲愈候
第五节 太阳病类似证
一、风湿证
二、十枣汤证
三、瓜蒂散证
第六节 辨表里治法及其先后缓急
[附]备考原文
太阳篇小结
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阳明病纲要
一、阳明病提纲
二、阳明病外证
三、阳明病主脉
第二节 阳明病病因病机
第三节 阳明热证
一、栀子豉汤证
二、白虎汤证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四、猪苓汤证
第四节 阳明实证
一、承气汤证
(一)调胃承气汤证
(二)小承气汤证
(三)大承气汤证
二、润导法
三、下法辨证
四、下法禁例
第五节 阳明病兼变证
一、发黄证
(一)茵陈蓠汤证
(二)栀子柏皮汤证
(三)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四)寒湿发黄证
(五)欲作谷疸证
(六)被火发黄证
二、血热证
第六节 阳明病辨证
一、辨中风中寒
二、辨虚证实证
[附]备考原文
阳明篇小结
第三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少阳病提纲
第二节 少阳病证
一、小柴胡汤证
二、少阳病禁例
第三节 少阳病辨证
第四节 少阳病兼变证
一、变证治则
二、柴胡桂枝汤证
三、太阳少阳并病刺法
四、大柴胡汤证
五、柴胡加芒硝汤证
六、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七、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八、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九、传变及预后
[附]热入血室
[附]备考原文
少阳篇小结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太阴病提纲
第二节 太阴病虚寒证
……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并治
第六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七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第八章 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附篇 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条文索引
文剂索引
附录 古今剂量折算表
精彩书摘
一、变证治则
【原文】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1],仍不解者,此为壤病[2],桂枝不中[3]舆之也,觀其脉澄,知犯何逆,随證治之。……(16)
【词解】
[1]温针:是针刺与艾灸合并使用的一种方法。操作时,针刺一定穴位,将艾绒缠于针柄上点燃,使热气透入。
[2]坏病:指被误治而导致的变证。
[3]不中:中,音仲(zhong)。不中即不可的意思。
【提要】太阳坏病的概念及其治则。
【分析】本节分两段,从“太阳病三日”至“桂枝不中与之也”为前段,其余为后段。前段提出坏病的概念,后段论述坏病的治则。
太阳病经过数日,已用过发汗或吐下、温针等法治疗,不仅病症不愈,而且病情恶化,难以用六经证候称其名者,便是坏病,也即是误治后的变证。病已不在表,故桂枝汤不能再用。另外,还应指出,虽然本条论及坏病是因误治所致,但从临床实际出发,坏病亦有不为误治,或体质及病邪等因素自身恶化的。
“观其脉证”,是说坏病变化十分复杂,证候多端;所变何证,难以预料;所用何方,亦无成法。必须由医生仔细观察分析,脉证并举,四诊合参,全面完整地搜集病情资料,以供准确地分析判断病机之用。
“知犯何逆”,是在“观其脉证”的基础上,运用中医基本理论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研究,找出疾病的症结所在,从而做到见病知源,使诊断较为可靠。
“随证治之”,是根据正确诊断,运用理法方药的知识和技能,针对疾病发展某一阶段的本质进行治疗。病有万变,法必随之而变,因人、因时、因病而制宜。
上述十二字的治疗原则,仲景虽因坏病而立,但蕴含着哲理,是对中医辨证论治精神高度而准确的概括。因此,它对各种疾病均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选注】柯韵伯:坏病者,即变证也。若误汗,则有遂漏不止、心下悸、脐下悸等证;妄吐,则有饥不能食、朝食暮吐、不欲近衣等证;妄下,则有结胸痞硬、协热下利、胀满清谷等证;火逆,则有发黄、圊血、亡阳、奔豚等证。是桂枝证已罢,故不可更行桂枝汤也。桂枝以五味成方,减一增一,便非桂枝汤,非谓桂枝竟不可用。(《伤寒来苏集·伤寒论注·桂枝汤证下》)
程郊倩: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盖欲反逆为顺也。非从望闻问切上探出前后根因,无从随证用法,非头痛医头之为随证治之也。(引自《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坏病篇》)
前言/序言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古典临床专著,它以六经辨证为其核心,以外感热病为其基本内容,同时亦可指导对多种杂病的辨证论治。因此,它既是一部临床专著,又是临床各科的基础。是书理论与实践价值甚高,古今中外之研习者,代不乏贤,且互有发明创造。集千余年之研究成果,则《伤寒论》已发展为一门伤寒学科,因而以此作中医教材,是突出中医特色,发扬中医学术之必需。
是书质朴,文字精要,寓精深理蕴于指事之中,因而使初习者难学难用,大有望洋兴叹之感。有鉴于此,历来有识之士,潜心研究,锲而不舍,承前启后,乃至今日,不仅能使隐者显彰,晦者昭明,蕴者弘扬,且临床运用,或遵其法,而法明方效;或参以心得,而灵妙无穷。观其成就,既在微旨之中,亦在方法之外,故其理致,早已渗透于临床各科。由是言之,则《伤寒论》虽创始于仲景,而伤寒学,似可称为历代众多学者智慧之结晶。故清代有贤者谓《伤寒论》:“诚医宗之正派,启万世之法程,实医门之圣书也。”*今人刘渡舟教授,誉其为“中医之魂”,岂能等闲视之?或谓“古人一本书,今人一门课”,似有尊古薄今,抱残守缺之嫌,是愚所未敢苟同者。观当今之世,中央决策英明,继续改革开放,政通人和;于学术发展,仍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故愚不避其物议,但忧其弛废。受命年余,兢兢业业,寝食难安。盖以愚之驽钝,惟恐失中医药学术之真传、活人之宝典、先哲后贤之心血,而成败功过,无所萦怀。无所萦怀者,一已之私利也;有所萦怀者,惟恐贻误后人也。
本教材是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0年6月在长沙召开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教材》主编会议精神,在原《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函授教材·伤寒论讲义》(李培生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版)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的补充修订而成,使教材编写既有连续性,又能体现本学科的新进展,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求。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教材:伤寒论讲义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嗯?”男人低应,视线没有转移。
评分
☆☆☆☆☆
“师父当真舍得下一切,只为了……一个大宋女子?”他语气中满含难以置信。
评分
☆☆☆☆☆
“嗯?”男人低应,视线没有转移。
评分
☆☆☆☆☆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
“师父……”耶律真熙犹豫的出声,湛蓝的瞳眸从玉津楼收回,望向身旁高大的人。
评分
☆☆☆☆☆
k 《伤寒论讲义》是我国第一部理z论联系实D际的J古典IJJ临床专著,它以六经辨证为其特色;以a外感热病为fg基本j内容
评分
☆☆☆☆☆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
k 《伤寒论讲义》是我国第一部理z论联系实D际的J古典IJJ临床专著,它以六经辨证为其特色;以a外感热病为fg基本j内容
评分
☆☆☆☆☆
男人的视线终于落在少年的脸上,他抬手拍了拍耶律真熙的头,望进他那双湛蓝的漂亮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