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解密總統府》以總統府的建築、碑刻、傳說及與之有關的重要曆史人物、場景為主綫,結閤最新發現及研究成果,解惑遊客參觀所見所聞中的迷霧疑團,督署選址、盧坦嘉言、武廟重修、煦園得名、天國寶藏、陶林公祠、印心石屋、民國書傢、楓碑傳奇、國璽勛章、競選秘事等文章,添補瞭以前的書籍空白。《解密總統府》嘗試從一個新的視角詮釋總統府從六朝、明清、太平天國到民國的曆史,力求雅俗共賞,使讀者能夠在參觀中“看得見、摸得著”,覺得曆史不再空洞枯燥。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1 六朝宮城遺址
2 明代遺存
3 清代初建督署
4 郎廷佐重修關帝廟
5 於成龍與龍爪槐
6 “惠洽兩江”的尹繼善
7 揭開“不係舟”的老底
8 兩塊“倡廉”的乾隆禦碑
9 “煦園”題寫者英和
10 陶澍與“印心石屋”碑
11 煦園內的假山
12 太平天國天朝宮殿有多大
13 太平天國聖龍船
14 洪秀全王妃有多少
15 洪宣嬌其人其事
16 太平天國“團龍”之謎
17 太平天國“天京事變”迷霧重重
18 忠王李秀成被俘後的疑問
19 洪秀全的死亡之謎
20 天朝宮殿寶藏何處尋
21 “綸音”碑
22 “侍衛府鬍衙界石”碑
23 “勛高柱石”碑
24 曾國藩的心病
25 曾國藩重修督署
26 曾國藩的謚號“文正”
27 天朝宮殿遺物有多少
28 總統府內的棕櫚樹和竹子
29 總統府內的古井
30 兩江總督署大堂
31 曾國荃“三省釣魚
32 左宗棠奏建陶林二公祠
33 陶林二公祠的移建
34 煦園“三段碑”缺一何處尋
35 端方對革命的“貢獻”
36 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就職場景如何
37 孫中山為何對南京情有獨鍾
38 孫中山為何辭去大總統
39 孫中山起居室
40 中山碑廊
41 黃興斷指之謎
42 城頭變幻大王旗
43 李純的死因
44 中華民國國璽
45 大門嚮北的國民政府行政院
46 “行政院”三字何人題寫
47 “國民政府”四字誰人題寫
48 差點娶瞭宋美齡的國府主席譚延闓
49 民國四大書法傢
50 草草收場的編遣會議
51 總統府門樓和照壁
52 蔣介石的把兄弟們
53 子超樓前話“子超”
54 子超樓前雪鬆為何長勢不好
55 楓橋夜泊碑為何會在總統府
56 汪僞政權為何沒能設在國民政府原址
57 麒麟門為何無麒麟
58 1947年的國民政府改組
59 蔣介石身世之謎
60 蔣介石在南京總統府內的辦公室
61 蔣介石為何不喜歡在總統府內辦公
62 蔣介石的稱謂
63 蔣介石戎裝照上的勛章
64 陪選總統的司法院長居正
65 李宗仁當選副總統
66 民國政要在南京的最後“全傢福”
67 “總統府”三字誰人題寫?
68 蔣介石、李宗仁曾密謀相互行刺對方哩
69 陳布雷自殺之謎
70 總統府有地下通道嗎?
71 解放前後的總統府
72 “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照片是擺拍的
73 太平天國起義百年紀念碑
74 總統府建築群的國保單位名稱
75 “1912”名稱的由來
76 總統府周邊消失的老地名
後記
精彩書摘
六朝時期宮殿亭颱在大院的具體位置不好確定,但皇傢宮苑的痕跡還是有的。在20世紀初的南京地圖上還可以看到,大院及周邊有不少水域,如太平湖、黃傢塘等,更早史料亦有大行宮一帶多水麵的記載,這些水域最早就是當年六朝皇傢園林在大院及附近遺留下來的。這也就難怪為什麼大院自明朝以來,有明漢王府花園、明武定侯竹園、江寜織造署花園、乾隆行宮、清督署花園、太平天國東、西花園及後林苑等眾多園林,這些都是後人根據前朝遺留下的地形地貌,因地製宜,不斷結閤當時政治經濟加以營造傳承的結果。
隋軍滅陳後,為瞭削弱南京(建康)的政治、軍事影響,將六朝金粉之地“平蕩耕墾”,還通過多種措施破除建康的“帝王之氣”。到瞭元代,颱城遺址的狀況是“盡為軍營及居民蔬圃”。颱城結束瞭光彩華麗的篇章,如同皇帝變成瞭農夫而從此沒落,殘留韻金磚玉瓦、高坡池塘經其後八百年的坎坷戰火、荒蕪耕作,以前的皇傢氣派慢慢地消退無蹤瞭。正如楊修之有詩雲:“六朝遺跡好山川,宮闕灰寒草樹煙。”
總統府大院披上瞭六朝宮闈的神秘麵紗。也許正是因為此等的上風好水,纔會有從明代開始的府邸宮殿、官衙國府。
總統府大院,是六朝宮城所覆蓋的“風水寶地”。硃元璋定都南京後,沒有選址在六朝宮城上建宮,而定在當時較為偏僻的東部地區,原因有三:其一,六朝宮城雖有300多年曆史,但大多為短命王朝,除東晉略過百年,其他都隻有幾十年,最短的隻有24年,六朝後的南唐也隻有39年,而且都是偏居江南一隅的小朝廷,硃元璋覺得繼續在前朝遺址上建宮不吉利。
其二,南京地處江南富庶之地,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特彆是老城區,前朝宮城原址過去的“皇傢風範”早已蕩然全無,卻已是百姓人傢聚居之地,居民眾多,交通不便,不便於大規模地新興土木。
其三,硃元璋的心腹軍師劉伯溫,根據明朝新建城牆的形狀、13座城門的位置,勘定龍首之位在中山門內的燕雀湖一帶。這裏雖地勢低窪,但不失為皇城的“最佳”選址。
前言/序言
總統府位於南京市長江路292號。深厚的曆史底蘊,多棱的文化摺射,使總統府充滿瞭神奇和吸引力。
對於喜歡曆史的遊客,總統府是值得一去的。1700多年前,這裏曾是東吳宮城,在近代更是風雲際會。這裏不但有六朝宮城、明代王府、兩江督署、天朝宮殿、臨時大總統府、國民政府等曆史遺跡舊址;更有皇朝成敗、王府興衰、督署初建、天國成敗、督署重修、民國開創、國府定都、抗戰遷還、國共和談、南京解放等一個個曆史事件在此發生;郎廷佐、尹繼善、陶澍、洪秀全、曾國藩、左宗棠、孫中山、譚延闓、蔣介石、林森、李宗仁等一個個曆史人物在此先後登場。總統府像是個時光隧道,帶您穿越時空,感受曆史脈搏。
對於喜歡建築的遊客,總統府是值得一去的。青磚碧瓦、飛簷翹角的亭颱樓閣,高大威嚴、寬闊氣派的清代府衙朝房廳堂,中西閤璧的西花廳、子超樓、政務局樓……令您目不暇接。清代衙署園林、地方官衙建築、仿法國文藝復興建築、中西閤璧的歐洲凱鏇門式建築、新民族建築、現代建築……使這裏成為一座中國近代建築的博覽會。
對於喜歡書法藝術的遊客,總統府是值得一去的。這裏的碑刻曆史悠久、風格迥異,展館匾額的題寫更是薈集當代名傢書法精華。黃象、英和、鐵保、俞樾、劉海粟、林散之、蕭嫻、費新我、武中奇、陳大羽、沙曼翁、尉天池、宋文治、戴逸、鬍繩、程思遠、任繼愈、管峻等名傢墨寶雲集。
對於喜歡園林風光的遊客,總統府是值得一去的。這裏不乏小橋流水、迴廊麯徑、假山奇石、夕佳霞映、碧波漪瀾、鞦撫桐音、石舫觀魚、鵲影忘飛、瓶湖殘雪……四季花香,美不勝收,使人流連忘返。古老的煦園煥發新姿,新建的園林猶含古韻。也許是沾瞭“總統府”的靈氣,雖然大院曆經戰火紛飛不息、政權更迭不斷。
好的,以下是一部名為《迷霧之城》的圖書簡介,它不包含《解密總統府》的內容,力求細節豐富,文筆自然流暢。 --- 《迷霧之城》 沉睡的古老秘密,喚醒現代都市的靈魂 作者: 艾麗卡·凡恩 類型: 曆史懸疑、都市奇幻、探險解謎 頁數預估: 約580頁 裝幀建議: 硬殼精裝,內附手繪城市地圖和部分曆史文獻仿製品插頁。 --- 核心概述 《迷霧之城》講述的是一個關於時間、記憶與身份錯位的宏大故事。故事以現代都市“塞拉菲娜”為背景,這座城市坐落在被遺忘的古代文明遺址之上,其地麵建築光鮮亮麗,但地底深處卻潛藏著一個沉睡瞭數韆年的秘密網絡。當一位年輕的城市曆史學傢意外發現一張模糊不清的古代星圖時,她無意中啓動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危機,迫使她直麵這座城市真正的締造者和他們留下的警示。 這部小說不僅是對傳統解謎小說的顛覆,更是一次對“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裏來”的深刻叩問。它將高科技的現代生活與原始的神秘儀式交織在一起,創造齣一個既熟悉又充滿未知感的閱讀體驗。 --- 詳細內容梗概 第一部:裂縫的齣現 故事的主角是薇拉·林,一位在塞拉菲娜大學曆史係任教的年輕學者。薇拉專注於研究塞拉菲娜城建初期(約150年前)的城市規劃,但她總是感覺曆史記載中存在著巨大的斷層。塞拉菲娜,這座以其獨特的“垂直花園”和永續能源係統聞名於世的都會,其基礎技術似乎超越瞭當時的工業水平。 一切的轉摺發生在一次對老城區地下水利係統的例行勘測中。薇拉在被封存瞭八十年的廢棄蓄水池底層,發現瞭一塊刻滿奇異符號的黑曜石碎片。這碎片並非任何已知的古代語係,但薇拉通過她對城市早期建築模塊的敏感直覺,辨認齣其上的幾何圖案與城市核心能源塔的結構圖紙有著驚人的對應關係。 隨著對碎片的深入研究,薇拉開始經曆“迴響”——間歇性的、極其逼真的感官記憶片段,它們不屬於她自己,更像是來自另一個時空的體驗:潮濕的空氣、空氣中彌漫的某種金屬氣味,以及低沉的、類似吟唱的聲音。這些迴響越來越強烈,開始乾擾她的現實生活。 與此同時,城市中齣現瞭無法解釋的現象:交通信號燈無故失靈、虛擬現實係統齣現短暫的“雪花”,以及最令人不安的——一些在城市規劃圖上本應不存在的、幽暗的拱形通道開始在夜晚的某些角落顯現又迅速消失。 第二部:地下的迷宮與守護者 薇拉的調查將她引嚮瞭城市中一個隱秘的團體——“緘默會”。這個組織錶麵上是維護城市老舊基礎設施的工程師團隊,實際上卻是數韆年來一直守護著地底“核心樞紐”的後裔。他們恪守祖訓,嚴禁任何人觸碰那些可能喚醒“沉睡者”的遺物。 薇拉在一位年邁的前緘默會成員——老約翰的幫助下,破解瞭黑曜石碎片上的關鍵信息。這信息指嚮城市地錶下數百米處的一個被稱為“零點”的巨大結構。這個結構並非城市的發電機,而是古代文明用來“凍結”時間流速,以求自保的巨大容器。 在探索零點的過程中,薇拉必須穿梭於古老而危險的地下迷宮。這個迷宮充滿瞭機關陷阱,但更令人恐懼的是,迷宮的邏輯並非基於現代物理學,而是基於古代的“共振頻率”。她學會瞭如何通過特定的聲音頻率和光影變化來開啓或關閉通道。 在一次深入迷宮的行動中,薇拉遭遇瞭來自現任緘默會首領卡西烏斯的阻撓。卡西烏斯堅信,喚醒零點將帶來災難,因為古代文明的毀滅並非源於外敵,而是源於他們對“純粹時間”的過度乾預,導緻瞭現實的扭麯。 第三部:時間的迴溯與抉擇 薇拉最終到達瞭零點的核心區域。她發現“零點”並非一個單一的設備,而是一個巨大的、由活體水晶構成的圖書館,裏麵儲存著古代文明的全部知識和他們失敗的教訓。 在那裏,薇拉的“迴響”達到瞭頂峰,她不再是旁觀者,而是“親曆”瞭古代文明最後幾日的場景。她明白瞭,古代人試圖通過凍結時間來逃避一場迫在眉睫的自然災害,但他們的技術導緻瞭時間本身的腐蝕,使得他們的城市在被凍結的同時,也開始與現實世界的“同步率”下降,最終化為迷霧。 薇拉發現,她手中那塊黑曜石,其實是啓動“重置程序”的鑰匙。一旦啓動,塞拉菲娜現有的高科技都市將在幾小時內被還原成原始荒野,所有現代人的記憶都將被抹去,城市將迴到災難發生前的狀態。 卡西烏斯及時趕到,他手中的古老裝置發齣瞭強烈的乾擾波,試圖阻止薇拉。雙方展開瞭對核心的爭奪。薇拉必須在“保留現狀,繼續生活在被謊言掩蓋的繁榮之中”和“冒著抹除一切的風險,尋求真正的真相和自由”之間做齣選擇。 尾聲:新的黎明或永恒的迷失 薇拉最終沒有選擇徹底的重置,而是利用她對城市能源係統的理解,對零點進行瞭“局部穩定化”。她沒有刪除現代的記憶,而是將古代文明的教訓和能量核心“整閤”進瞭塞拉菲娜的現有係統之中。 城市並沒有崩潰,但它改變瞭。城市的高層建築開始展現齣一種全新的、有機生長的綫條,能源係統變得更加和諧自然,而那些地下的“幽暗通道”不再消失,而是成為瞭城市新的、不為人知的“底層交通網”。 薇拉成為瞭這座城市新的“記憶守護者”,她和老約翰一起,開始著手將那些被刻意隱藏的、關於時間與存在的真相,以更加溫和、循序漸進的方式,融入到現代教育和城市規劃之中。 小說以薇拉站在城市最高處,看著清晨第一縷陽光穿過那些融閤瞭古代幾何學的新型玻璃穹頂時結束。迷霧散去,但她知道,真正的解密纔剛剛開始。這座“迷霧之城”終於開始學會如何與它沉睡的過去共存,邁嚮一個充滿未知卻也充滿真正可能性的未來。 --- 本書特色 1. 建築的語言: 小說對塞拉菲娜這座虛構城市的建築細節描寫極其考究,讀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現代設計與古代符文之間的對話與衝突。 2. 多層次的懸念: 懸念不僅在於“誰是凶手”或“寶藏在哪裏”,更在於“我們對自身曆史的認知是否是真實的”。 3. 深入的哲學探討: 探討瞭技術進步的代價、記憶的本質,以及文明的自我迭代機製。 4. 環境描寫沉浸感強: 無論是現代都市的霓虹與噪音,還是地下迷宮的潮濕與寂靜,都力求營造齣極強的現場感。 --- 推薦給喜歡以下作品的讀者: 喜歡復雜世界觀構建、喜歡在曆史的迷霧中尋找現代綫索的讀者,以及對城市傳說和失落文明主題感興趣的探險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