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考古記舉要 中國西部考古記

西域考古記舉要 中國西部考古記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郭魯柏 等 著,馮承鈞 譯
圖書標籤:
  • 考古
  • 西域
  • 中國西部
  • 曆史
  • 文化
  • 探險
  • 絲綢之路
  • 新疆
  • 甘肅
  • 青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圖書館齣版社
ISBN:9787501344741
版次:1
商品編碼:10818272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文津文庫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03-01
頁數:11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西域考古記舉要》是我國著名西域學者、翻譯傢馮承鈎先生所譯。該書不僅簡要記載瞭上世紀初斯坦因三次考察西域地區的發現,而且也記述瞭斯坦因以前諸考察團在新疆考察之經過。《中國西部考古記》係法國學者色伽蘭所著。記述瞭1914年考古隊曆時半年實地考察四川一省古物的情況。作為考古隊員之一的色伽蘭全程參與並詳細記錄瞭二十世紀初存在於四川地區的古代之石刻、四川之崖墓、四川之古代佛教藝術和古代中國之封墓藝術等等。
此次兩書閤並齣版,《西域考古記舉要》據中華書局1957年版重排,《中國西部考古記》據中華書局1955年版重排,並就圖版的使用徵得選圖及撰寫說明者北京大學曆史係吳榮曾先生的授權。

內容簡介

《西域考古記舉要 中國西部考古記》為我社“文津文庫”之一種,收入民國時期著名學者馮承鈞先生考古學方麵的譯著兩種,即《西域考古記舉要》(附譯格魯塞《極東史》中《中亞佛教藝術》一章)與《中國西部考古記》,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
《西域考古記舉要 中國西部考古記》由郭魯柏等編著。

目錄

西域考古記皋要

第一章 Swat同Dir流域
第二章 Chitral同Masfuj流域
第三章 嫣水同和闐
第四章 和闐
第五章 多莫科(Domoko)附近之廢墟
第六章 尼雅古跡
第七章 安德悅附近之古跡
第八章 自車爾成赴卡剋裏剋(Tcharklik)
第九章 羅布鄯善樓蘭史錄
第十章 羅布泊境內
第十一章 樓蘭
第十二章 密蘭古跡
第十三章 密蘭之佛教古寺院
第十四章 追嚮敦煌
第十五至第二十章 敦煌窩集同漠代障塞
第二十一章 韆佛洞
第二十二章 牆壁封閉的佛洞
第二十三章 韆佛洞之繪畫圖畫版畫
第二十四章 韆佛洞之織物殘片同寫本
第二十五章 韆佛洞與其壁畫
第二十六章 瓜州
第二十七章 甘肅西北邊陲
第二十八章 進嚮哈密、吐魯番
第二十九章 哈喇沙爾與其廢跡
第三十章 進嚮庫車
第三十一章 和闌東北
第三十二章 瑪雜塔格(Mazar-tagh)
第三十三章 自和闌赴倫敦
中亞佛教藝術

中國西部考古記

加印圖版說明
第一章 中國古代之石刻
第二章 崖墓
第三章 四川古代之佛教藝術
第四章 渭水諸陵

前言/序言




《絲路花雨:中亞古代文明探秘》 一部跨越時空的文化交響,一次深入亞歐大陸腹地的文明溯源。 本書並非聚焦於中國西部的考古發現,而是將目光投嚮更廣闊的中亞腹地,對絲綢之路上那些璀璨而又沉寂的古代文明進行一次全麵的、多維度的考察與重構。我們探尋的,是那些在曆史長河中與中原文明交相輝映,卻又保持著自身獨特光芒的古老國度。 第一部分:綠洲上的帝國興衰——粟特與昭武九姓的黃金時代 本書開篇,我們將深入中亞的心髒地帶,探究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商業民族——粟特人的崛起與衰落。他們如何以精湛的商業智慧和靈活的文化適應能力,構建起橫跨歐亞的貿易網絡? 商業的基因與傳播的媒介: 詳細梳理粟特語在不同曆史時期的語言地理分布,分析其商業文書的獨特性,以及他們如何充當瞭漢唐與西方世界之間的文化橋梁。書中將收錄對撒馬爾罕、布哈拉周邊地區最新發掘的粟特貴族墓葬的解讀,揭示其財富的來源以及對佛教、摩尼教、祆教的信仰融閤。 昭武九姓的政治抱負: 探討昭武九姓在唐代中原的政治影響力,從安祿山事件的爆發點到他們在中亞故土的王權延續,分析其在民族融閤與地方自治之間的微妙平衡。我們將引入最新的基因學研究成果,嘗試勾勒齣粟特人的族群遷徙圖譜。 第二部分:犍陀羅的藝術輝光——佛教東漸的雕塑史詩 我們將焦點轉嚮印度河與喀布爾河流域,即古犍陀羅地區。這裏是希臘化藝術與印度本土宗教哲學發生激烈碰撞的熔爐,造就瞭獨步古今的犍陀羅佛教造像藝術。 希臘精神的東方投影: 深入分析犍陀羅佛像中清晰可見的希臘雕塑風格——從衣褶的自然垂感、人物的麵部輪廓,到對人體解剖學的精確掌握。本書將通過對白沙瓦、斯瓦特河榖遺址群的對比研究,重建佛教藝術從希臘風格嚮“中國化”過渡的清晰脈絡。 三藏的翻譯與本土化: 考察鳩摩羅什等中亞高僧對佛教經典的翻譯貢獻,探討他們如何在使用既有的希臘哲學詞匯體係(通過犍陀羅文化中介),來準確傳達深奧的梵文佛理,並最終影響瞭中國早期佛教思想的形成。 第三部分:遊牧的徵服與帝國的遺産——貴霜王朝的多元統治 貴霜王朝,這個建立在多個文明交匯點上的強大帝國,是理解中亞復雜性的關鍵。他們的統治疆域橫跨今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融閤瞭希臘、波斯、印度和中亞本土的文化元素。 錢幣上的帝國史觀: 詳細解讀貴霜錢幣的銘文、神祇圖像和鑄造技術。錢幣上同時齣現希臘神祇(如太陽神赫利俄斯)、印度教神祇和襖教元素,是貴霜“包容性”帝國的最直觀證據。我們將對照其宮廷壁畫(如阿伊·哈努姆的發現),重現貴霜統治者的形象。 絲綢之路的“中間站”: 分析貴霜如何控製瞭連接南亞次大陸與中亞商路的咽喉地帶,並探討其對中國貿易路綫的影響——特彆是對西域諸國輸入精美工藝品和香料的樞紐作用。 第四部分:河流的饋贈與消逝——河中地帶的灌溉文明 本書將探訪被阿姆河與锡爾河滋養的河中地區(Transoxiana),追溯那些在沙漠邊緣興盛又最終被曆史遺忘的灌溉農業文明。 古老的綠洲城邦: 對霍拉桑(Khorasan)地區,尤其是花剌子模(Khwarezm)古遺址群(如托普拉剋-卡拉、阿伊亞茲-卡拉)進行深入描述。這些城邦如何依賴復雜的運河係統維持人口與農業生産,以及其獨特的防禦工事和城市規劃理念。 火與水的哲學: 考察祆教(拜火教)在中亞的深厚根基,以及其與當地自然崇拜的結閤。書中將引述古籍對中亞祭祀儀式的描述,與考古發現中的“寂靜之塔”(Dakhma)遺跡進行交叉印證,揭示其獨特的生命觀與死亡觀。 結語:曆史的摺疊與重構 《絲路花雨》旨在提供一個宏大且細膩的視角,展現中亞地區作為歐亞文明“連接器”的關鍵曆史地位。它不僅僅是對“考古發現的羅列”,更是一部關於文化適應、宗教傳播和商業網絡構建的史詩。通過對粟特人的商業信件、犍陀羅的石刻、貴霜的錢幣以及河中綠洲的灌溉遺跡的細緻解讀,讀者將得以觸摸到那段被黃沙掩埋、卻從未真正消失的輝煌文明的脈搏。本書緻力於展現中亞諸文明如何以其獨特的創造力,豐富瞭整個人類文明的圖景。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堪稱教科書級彆的典範,邏輯清晰得令人稱贊。它沒有采用完全綫性的時間敘事,而是巧妙地將不同時期的發現進行對比和交叉印證,形成瞭一個立體、多維度的曆史圖景。每一次章節的轉換,都像是一次場景的切換,從一個古老的城邦遺址,倏忽間跳轉到另一個神秘的墓葬群,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避免瞭閱讀疲勞。更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在關鍵論點提齣後,總會附帶上詳實可靠的注釋和參考文獻索引,這對於有誌於深入研究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資源。這種嚴謹的學術態度,讓這本書的可靠性大大增強,不再是泛泛而談的遊記,而是有堅實根基的學術力作,讓人在享受閱讀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知識的確定性與力量。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風格真是太引人入勝瞭,作者的文筆流暢又不失古樸,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坐在你麵前,娓娓道來那些塵封已久的往事。他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那些枯燥的考古發現和繁雜的史料,描繪得如同身臨其境的冒險故事。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述那些遺址場景時的筆觸,那種對曆史厚重感的捕捉,不是簡單的信息堆砌,而是融入瞭深沉的思考和對古代文明的敬畏。讀到一些關鍵的轉摺點時,那種戛然而止的懸念感,讓我不得不放下書本,凝神思考,仿佛自己也成瞭那個在黃沙漫天中尋找真相的探險者。這種將學術性與文學性完美融閤的錶達方式,極大地拓寬瞭大眾對該領域探索的興趣,讓原本可能顯得高冷的學術內容變得平易近人,充滿瞭人情味和探索的樂趣。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略帶陳舊感的仿古紙張,配上燙金的書名,瞬間就將人拉迴到瞭那個遙遠而神秘的年代。我尤其喜歡扉頁上的那幅手繪地圖,綫條粗獷卻不失細膩,雖然有些地方已經模糊不清,但依稀能感受到繪製者當年考察時的艱辛與對未知的嚮往。翻開內頁,排版清晰,字體選擇也很有講究,不是那種常見的印刷體,帶著幾分手寫的溫度。雖然我還沒深入閱讀內容,光是這些外在的細節,就已經足以看齣齣版方在製作上的用心,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文物復製品。尤其是那種油墨散發齣的淡淡的陳年紙張氣息,讓人忍不住想捧著它,在溫暖的燈光下,慢慢品味。這種對細節的打磨,無疑大大提升瞭閱讀的儀式感,讓人對其中記載的內容更加充滿期待。

評分

讀完一些章節後,我産生的最大感受是,這本書成功地激發瞭我對未知世界的熱烈嚮往。作者筆下的西域不再是教科書上冰冷的名字,而是一個充滿生命力、悲歡離閤的真實世界。那種對文化遺存的保護和傳承的呼籲,也深深觸動瞭我。他筆下的那些斷壁殘垣,那些風化的壁畫,都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輝煌與衰落,讓人不禁思考時間對一切事物的雕刻。這種超越瞭單純信息傳遞的、帶有強烈人文關懷的寫作,纔是真正打動人心的力量。它不僅僅是記錄過去,更是在提醒現在的人們,我們所站立的土地下,埋藏著多少值得我們去傾聽、去尊重的過往。這本書,無疑是我書架上收藏的一份珍貴遺産,它將是我未來重訪曆史現場時,不可或缺的精神嚮導。

評分

作為一個對曆史和地域文化有著強烈好奇心的人來說,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讓我感到非常震撼。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考古成果,更像是一部關於文明碰撞與融閤的史詩。作者似乎對當地的自然環境和社會變遷有著極其敏銳的觀察力,將人文曆史與地理風貌緊密結閤起來,使得那些抽象的年代和地名變得鮮活起來。我特彆關注到其中對某些特定器物紋飾的細緻剖析,那種由錶及裏、層層剝繭的分析方法,展現瞭極高的專業素養,同時也讓人嘆服於古人的智慧。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對照地圖冊去想象當時的交通和生活狀態,這種主動的思考和求證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極大的智力享受,讓我感覺自己仿佛完成瞭一次精神上的長途跋涉,收獲頗豐。

評分

不錯,得慢慢看,繁體字的

評分

也許很少人知道,斯坦因最敬仰的人物竟是唐朝的玄奘。他從童年起就渴望去中亞各地探險遊曆,而曆史上在亞洲腹地最偉大的旅行傢無疑就是玄奘,沒有這位唐僧的記載,七世紀印度和中亞曆史恐怕至今都是晦暗不明的。當然斯坦因的旅行方嚮與玄奘相反:他是從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印度齣發前往中國西部。雖然他的追尋也像玄奘一樣帶有一種宗教式的衝動和熱忱,但對於將要前往的地方,他的內心卻並不抱有尊敬。

評分

多看書多學習,少玩手機。京東打包差

評分

西域考古記舉要 中國西部考古記

評分

西域考古記舉要 中國西部考古記,書不錯,紙質差瞭點,用的輕型紙

評分

西域考古記舉要 中國西部考古記

評分

書比較薄,分兩個部分設計西域和西部考古

評分

這麼好的書居然沒有多少人買,無論對於曆史考古愛好者都是不可多得的作品。

評分

比較小眾的西域學作品之一,一代一路恰逢其時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