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滿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民族。21世紀初已經超過1000萬,其中5 0%分布在遼寜,其次是河北、吉林、黑龍江、北京和天津等省市。全國現有滿族自治縣13個,遼寜8個,河北4個,吉林1個。
滿族是一個勤勞、勇敢、純樸、智慧的民族,對於我國曆史進程曾經發揮的作用、産生的影響以及對於中華文明所作的貢獻,都是國人盡知、永載史冊的。
作者簡介
包泉萬,男,濛古族,大學文化。畢業後從事教育、文學創作、文藝評論等工作,至今已經齣版的著作有《管窺集》(文藝評論集)、《文藝教育學》(理論專著)、《中國山水畫論》(論文集)、《故土情懷》(散文隨筆選集)、《中國名塔》(大型攝影畫冊)、《古塔的故事》(通俗讀物)、《中國民間荷包》(專著)、《鄉土中國——中國現代民間繪畫麵麵觀》(專著)、《中國碑刻故事》(通俗讀物)等,多次獲得省級以上散文創作奬和文藝評論奬。主編、策劃和參與鯿纂的書籍有《銀杏叢書》《丹東旅遊文化叢書》《鴨綠江流域曆史資料匯編》等多部。現為中國作傢協會會員。
內頁插圖
目錄
一、追本溯源
二、餐飲食俗
三、居室宅院
四、服飾工藝
五、婚嫁育兒
六、産業器物
七、禮儀節慶
八、文體遊藝
精彩書摘
一、追本溯源
21世紀初,滿族人口已超過1000萬,成為中華民族大傢庭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
滿族先民在上古時代稱肅慎,是東北地區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漢代以後,肅慎被稱為挹婁,南北朝時改稱勿吉。勿吉是北魏時東北地區最強大的民族。到瞭隋唐,勿吉又被稱為靺鞨,靺鞨人在唐代曾在現在的吉林省中、東部建立渤海國,版圖拓展到北起鬆花江,東到鴨綠江,南到遼東半島。渤海國是當時唐朝的一部分,存在200多年。自五代時起,靺鞨改稱女真,並於1115年建金朝,京城在黑龍江省阿城南(當時稱上京會寜府)。金王朝存在120年,1234年被濛古人滅掉,金的版圖成為元代的一部分。明朝初年起,東北的建州女真逐漸強大起來,首領努爾哈赤於1616年在遼寜新賓的赫圖阿拉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1625年遷都瀋陽(當時稱盛京),1626年受傷去世,共子皇太極繼位。1635年皇太極取消“女真”稱號,定族名為“滿洲”,這一年的農曆十月十三日成為滿族的命名日,即頒金節。1636年,皇太極稱帝,國號大清。1644年,皇太極之子福臨(順治)遷都北京,建立統一全國的政權就是從這一年開女颱的。
前言/序言
滿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民族。21世紀初已經超過1000萬,其中50%分布在遼寜,其次是河北、吉林、黑龍江、北京和天津等省市。全國現有滿族自治縣13個,遼寜8個,河北4個,吉林1個。
滿族是一個勤勞、勇敢、純樸、智慧的民族,對於我國曆史進程曾經發揮的作用、産生的影響以及對於中華文明所作的貢獻,都是國人盡知、永載史冊的。
滿族先民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在與周邊民族的人員交往、物資交換和文化交流中,逐漸從濛昧走嚮文明,從落後走嚮先進。近代以來,由於西風東漸,時移世易,民族生態發生巨大變化,滿族文化産生嚴重的“水土流失”現象,從而使有的人對於“滿族在哪裏”産生疑問。
事實上,從地域看,滿族處於大分散小集中的狀態。在滿族聚居地區,傳統的活態文化、獨特的民俗風情仍然普遍存在。這是有目共睹的。2003年,在國傢啓動的為期10年的“民族文化保護工程”和“民間文化搶救工程”中,滿族就有17項非物質文化遺産列入國傢級保護名錄之中。滿族民俗是滿族在特殊的生活環境和語言環境下形成、發展和傳承下來的。諸多外部條件是促進既成的民俗風情不斷吐故納新的主導因素。例如,東北地區多民族的雜居,就使滿族民俗中融進瞭若乾漢族、濛古族和朝鮮族的成分;同樣,東北地區的漢族、濛古族和朝鮮族等的風俗習慣中,也吸納瞭一些滿族的東西。其中有的甚至說不清是哪個民族的“原創”;一些流傳至今、流行廣泛的習俗卻找不到“族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産方式的變革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大大加快瞭各民族之間文化方麵的互相學習、彼此藉鑒、取長補短和揚長避短的進程。因此,影響是互相的,演變是互動的,而融閤則是雙嚮的。然而在民俗方麵,普遍的“共性”之中,仍然存在著特殊的“個性”。滿族風情中“個性”的內核,仍然彰顯齣作為個民族的特殊性。這正是今天滿族民俗的突齣特點、鮮明特色和顯著特徵。
從滿族聚居地區的日常生活和田野考察來看,我們收集、整理的豐富資料和拍攝的大量圖片,充分證明,滿族民俗文化不僅有曆史的遺存,而且廣泛地流行著。滿族民俗是我國民俗文化中一支色香俱佳的奇葩,這正是滿族“健在”的標誌,是滿族的基因、文脈和民族形象的載體。從滿族民俗中反映齣的共同的心理素質和共同的價值取嚮,毋庸置疑地錶明滿族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源遠流長、存續至今的滿族民俗,仍然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長捲中熠熠生輝的一頁。
為貫徹落實國傢關於民族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産堅持以“保護為主,搶救第一,閤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我們以圖說的形式,將滿族民俗直觀地感性地展示齣來,意在啓迪當下,昭示來者,為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做一件實事。
在編排體例上,按照因事歸類、用圖說事的原則,以圖為主,文隨圖走。基本不嚮縱深展開,不以曆史沿革做發展演變的描述。除部分老照片和影視資料,畫麵的圖像均為“抓拍”的記錄,而不是導演的場景。其中有些照片和繪畫,還是攝影傢和畫傢參展與獲奬的作品,彌足珍貴。
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傢園,希望寄托在青少年身上。我們想,如能將包括各民族民俗文化在內的傳統文化,分門彆類地編輯齣版,形成圖文並茂、通俗易懂的係列叢書,作為加強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教育的學生讀本,那該是多麼有價值的文獻,多麼有意義的事情)
我們不敢奢望這本小冊子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假如能,那將是我們最大的榮幸,最大的欣慰。
圖說滿族民俗風情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