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植物營養學:上冊(第2版)》由全國高等農業院校教材指導委員會審定。
內容簡介
《植物營養學(上)(第2版)》是土壤與植物營養專業或土壤農化專業的農業部指令性教材。同時可作為高等農業院校的種植類與有關類彆的各專業,如農學、園藝、植保、植生以及資源與環境等專業的參考教材;對從事土壤肥料、肥料生産、農業環保等有關人員和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業務管理乾部以及有關大專院校師生也都有參考價值。下冊是在學生掌握瞭上冊植物營養的基本理論和原理的基礎上,全麵係統地闡述瞭肥料的種類、品種、性質和特點;肥料在土壤中的形態、轉化與生物有效性;肥料對作物生長發育、産品品質以及生態環境的影響;各類肥料的有效施用與科學管理的原則與技術。本教材基本上反映瞭我國近年來肥料研究與實踐工作的成就,並從全麵維護農業生態環境質量的高度闡述瞭要充分利用有機廢棄物,廣闢有機肥源以及加速物質循環在高産、優質、高效農業持續發展中的必要性與作用。
《植物營養學》原是農業部教育司下達的編寫任務。上、下冊分彆由中國農業大學與南京農業大學教師負責編寫,1995年齣版至今已有8年,印刷多次,在使用過程中積纍瞭不少教學經驗。隨著高等農業教育、科研和生産實踐的不斷發展,需要進一步完善教材內容,以滿足相關專業的研究生、本科生教學急需。南京農業大學應中國農業大學齣版社的委托,組織成立瞭《植物營養學》(下冊)第2版教材修訂小組,負責在原教材的基礎上修編第2版。修訂版基本保持瞭原教材的結構框架,但根據當前學科的發展水平,更新瞭不少內容,特彆是加強瞭對有機廢棄物農肥資源技術方麵的介紹,另外在各章後麵還增加瞭思考題,供讀者學習參考。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植物營養學與農業生産
第二節 植物營養學的發展概況
一、植物營養研究的早期探索
二、植物營養學的建立和李比希的工作
三、植物營養學的發展
第三節 植物營養學的範疇及其主要的研究方法
一、植物營養學的範疇
二、植物營養學的主要研究方法
復習思考題
第二章 大量營養元素
第一節 植物的營養成分
一、植物的組成和必需營養元素的概念
二、必需營養元素的種類和確定的年份
三、必需營養元素的分組和來源
四、必需營養元素的一般營養功能
第二節 碳、氫、氧
一、碳
二、氫
三、氧
第三節 氮
一、植物體內氮的含量與分布
二、氮的營養功能
三、植物對氮的吸收、同化和運輸
四、植物缺氮癥狀與供氮過多的危害
第四節 磷
一、植物體內磷的含量與分布
二、磷的營養功能
三、植物對磷的吸收和利用
四、植物對缺磷和供磷過多的反應
第五節 鉀
一、植物體內鉀的含量、分布與特點
二、鉀的營養功能
三、鉀與作物品質
四、植物缺鉀的一般癥狀
復習思考題
第三章 中量營養元素
第一節 鈣
一、植物體內鈣的含量與分布
二、鈣的營養功能
三、植物對鈣的需求與缺鈣癥狀
第二節 鎂
一、植物體內鎂的含量與分布
二、鎂的營養功能
三、植物對鎂的需求與缺鎂癥狀
第三節 硫
一、植物體內硫的含量與分布
二、硫的同化
三、硫的營養功能
四、植物對硫的需求與缺硫癥狀
復習思考題
第四章 微量營養元素
第一節 鐵
一、植物體內鐵的含量與分布
二、鐵的營養功能
三、植物缺鐵及其對缺鐵的反應
四、亞鐵的毒害
第二節 硼
一、硼的特點
二、植物體內硼的含量與分布
三、硼的營養功能
四、植物缺硼的錶現
第三節 錳
一、植物體內錳的含量與分布
二、錳的營養功能
三、植物缺錳與錳中毒的癥狀
第四節 銅
一、植物體內銅的含量與分布
二、銅的營養功能
三、植物缺銅與銅中毒的癥狀
第五節 鋅
一、植物體內鋅的含量與分布
二、鋅的營養功能
三、植物缺鋅與鋅中毒的癥狀
第六節 鉬
一、植物體內鉬的含量與分布
二、鉬的營養功能
三、植物缺鉬與鉬中毒的癥狀
第七節 氯
一、植物體內氯的含量與分布
二、氯的營養功能
三、植物缺氯與氯毒害的癥狀
復習思考題
第五章 有益元素
第一節 矽
一、植物體內矽的含量、分布和形態
二、植物對矽的吸收與運輸
三、矽的營養功能
四、植物對矽的需求和缺矽的反應
第二節 鈉
一、植物體內鈉的含量
二、鈉的營養功能
三、植物對鈉的適應機理
四、鈉肥的施用
第三節 鈷
一、植物體內鈷的含量
二、鈷的營養功能
三、植物對鈷的需求
第四節 鎳
一、植物體內鎳的含量
二、鎳的營養功能
三、植物對鎳的吸收、運輸和分配
四、植物對鎳的需求
第五節 硒
一、植物體內硒的含量、分布和形態
二、植物對硒的吸收和運輸
三、硒的營養功能
四、植物對硒的需求
第六節 鋁
一、植物體內鋁的含量與分布
二、鋁的營養功能
三、鋁的毒害
復習思考題
第六章 土壤養分的生物有效性
第一節 土壤養分的化學有效性
一、化學浸提的有效養分
二、養分的強度因素與容量因素
第二節 土壤養分的空間有效性
一、養分的位置與有效性
二、養分嚮根錶的遷移
三、影響養分移動性的因素
第三節 根係生長與養分有效性
一、植物根的特性
二、影響根係生長的環境因素
第四節 植物根際養分的有效性
一、根際養分
二、根際pH值
三、根際氧化還原電位
四、根分泌物
五、根際微生物
復習思考題
第七章 養分的吸收
第一節 養分進入根細胞的機理
一、根細胞對養分離子積纍的特點
二、根質外體中養分離子的移動
三、離子的跨膜運輸
第二節 影響養分吸收的因素
一、介質中養分的濃度
二、溫度
三、光照
四、水分
五、通氣狀況
六、土壤反應(pH值)
七、離子理化性狀和根的代謝作用
八、離子間的相互作用
九、苗齡和生育階段
第三節 葉片和地上部分其他器官對養分的吸收
一、植物葉片的結構及組成
二、葉片對氣態養分的吸收
三、葉片對礦質養分的吸收
四、葉麵營養的特點及應用
五、影響根外營養的因素
復習思考題
第八章 養分的運輸和分配
第一節 養分的短距離運輸
一、運輸途徑
二、運輸部位
三、養分進入木質部
第二節 養分的長距離運輸
一、木質部運輸
二、韌皮部運輸
第三節 植物體內養分的循環
第四節 養分的再利用
一、養分再利用的過程
二、養分再利用與缺素部位
三、養分再利用與生殖生長
復習思考題
第九章 礦質營養與植物生長、産量和品質的關係
第一節 礦質養分與植物生長
一、養分效應麯綫
二、影響養分效應的因素
第二節 源一庫關係與産量
一、同化産物的運輸及其調節
二、源一庫的轉化
三、植物激素在源一庫關係調節中的作用
四、源一庫關係與産量形成
第三節 礦質營養對源一庫及其相互關係的影響
一、礦質營養對源的影響
二、礦質營養對庫的影響
三、礦質營養對源一庫關係的影響
第四節 礦質營養與品質的關係
一、礦質營養與植物的品質
二、礦質營養與種子活力和品質的關係
復習思考題
第十章 植物營養性狀的遺傳學特性
第一節 植物營養性狀的基因型差異
一、植物營養性狀的錶現型、基因型和基因型差異
二、植物營養性狀的基因型差異
第二節 植物養分效率差異的生理學和遺傳學基礎
一、植物養分效率差異的生理學基礎
二、植物養分效率差異的遺傳學基礎
第三節 植物營養遺傳特性的改良途徑
一、常規育種
二、細胞遺傳學方法
三、植物遺傳工程
復習思考題
第十一章 植物對逆境土壤的適應性
第一節 酸性土壤
一、酸性土壤的主要障礙因子
二、植物對酸性土壤的適應機理
第二節 鹽漬工
一、鹽漬土鹽分危害的原因
二、植物的耐鹽機理
第三節 石灰性土壤
一、石灰性土壤的主要障礙因子
二、植物對石灰性土壤的適應機理
第四節 漬水和淹水土壤
一、淹水對植物的不良影響
二、植物對淹水條件的反應
三、植物對缺氧環境的適應性
復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植物營養學與農業生産
綠色植物的顯著特點是其根或葉能從周圍環境中吸取營養物質,並利用這些物質建造自身的軀體或轉化為維持其生命活動所需的能源。植物體從外界環境中吸取其生長發育所需的養分,並用以維持其生命活動,即稱為營養。植物體所需的化學元素稱為營養元素。營養元素轉變(閤成與分解)為細胞物質或能源物質的程稱為新陳代謝。實質上,營養元素是代謝過程的主要參與者。這錶明植物營養與新陳代謝過程是緊密相關的。
植物營養學是研究植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運輸、轉化和利用的規律及植物與外界環境之間營養物質和能量交換的科學。或者說,植物營養學的主要任務是闡明植物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營養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的具體過程,以及體內營養(養分)物質運輸、分配和能量轉化的規律,並在此基礎上通過施肥手段為植物提供充足的養分,創造良好的營養環境,或通過改良植物遺傳特性的手段調節植物體的代謝,提高植物營養效率,從而達到明顯提高作物産量和改善産品品質的目的。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傢,糧食生産在農業生産的發展中占有重要位置。糧食生産不僅是為瞭解決吃飯問題,而且也要為副食品生産、畜牧業、養殖業以及工業生産(糖、酒等)提供原料。通常,增加糧食産量的途徑是擴大耕地麵積或提高單位麵積産量。根據我國國情,繼續擴大耕地麵積的潛力已不大,雖然我國尚有許多未開墾的土地,但大多存在投資多、難度大的問題。這就決定瞭我國糧食增産必須走提高單位麵積産量的道路。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彆是1957年以後,我國化肥工業有瞭突飛猛進的發展,由於化肥生産量和化肥進口數量的逐年增加,糧食總産量也隨之迅速上升(圖1—1)。近十幾年來,由於我國種植結構的變化,糧、棉、油的種植麵積有所減少,而瓜、菜、果園的麵積發展較快,從而齣現糧食總産滯後於化肥用量增長的勢頭。
前言/序言
《植物營養學》教材是農業部教育宣傳司下達的編寫任務。它分上下兩冊,上冊由北京農業大學植物營養係負責編寫,下冊由南京農業大學土化係負責編寫。為瞭協調上下冊銜接和避免重復,兩校參編教師共同製定瞭編寫大綱,且主編之間也多次交換意見。在教育宣傳司指導下,對編寫提齣瞭十分明確的要求;並於1991年4月在福州召開的高等農業院校教材指導委員會土化、植保學科組第二次(擴大)會議上,經土壤化學小組審定,通過瞭編寫大綱。
《植物營養學》上冊於1991年底分工後,開始著手收集資料。在編寫到定稿期間,參編教師曾對初稿進行瞭反復討論,相互審閱和多次修改,發揮瞭集體的智慧,體現瞭良好的閤作精神。這是本教材編寫過程中的突齣特點。1993年7月完成並定稿後,9月送請南京農業大學史瑞和教授評審。爾後,編者又再次進行補充和修改,並由主編進行全麵統稿、文字潤色和定稿。
《植物營養學》是土壤與植物營養專業和土壤農化專業的骨乾課程。本教材全麵梗概地介紹瞭植物營養的基本理論和原理。教材共分十一章,其內容是:植物營養學科發展概況;植物必需營養元素(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營養功能;有益元素的營養功能;植物對養分的吸收以及養分在體內的運輸和分配;並從土壤是植物養分主要來源的角度,對七壤養分的生物有效性進行瞭介紹;本教材還增加瞭礦質營養與植物生長、産量和品質的關係;植物營養遺傳特性與改良和植物對逆境土壤的適應性等方麵的內容。其目的在於使學生對植物營養學科有較全麵的瞭解,並擴大其視野;同時也為土壤和植物營養專業學生學習後續課程打好基礎。
教材的分工是:第一章(緒論)、第二章(大量營養元素)和第四章(微量營養元素)由陸景陵教授編寫;第三章(中量營養元素)、第七章(養分的吸收)、第九章(礦質營養與植物生長、産量和品質的關係)以及第十章(植物營養的遺傳特性與改良)由張福鎖教授編寫;第五章(有益元素)和第六章(土壤養分生物有效性)由曹一平教授編寫;第八章(養分的運輸和分配)和第十一章(植物對逆境土壤的適應性)由李曉林博士編寫。
本教材的特點是:比較全麵地介紹瞭植物營養的基本內容,所用材料新,基本上反映瞭近年來植物營養學科發展的情況,並有一定的深度。
全國高等農業院校教材:植物營養學(上)(第2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評分
☆☆☆☆☆
功非同小可,這一齣手必是極厲害的絕招,萬料不到他竟會
評分
☆☆☆☆☆
正版書籍,價格便宜,還不錯
評分
☆☆☆☆☆
③我們的教師為瞭控製課堂,總擔心秩序失控而嚴格紀律,導緻緊張有餘而輕鬆不足。輕鬆的氛圍,使學生沒有思想顧忌,沒有思想負擔,提問可以自由發言,討論可以暢所欲言,迴答不用擔心受怕,辯論不用針鋒相對。同學們的任何猜想、幻想、設想都受到尊重、都盡可能讓他們自己做解釋,在聆聽中交流想法、
評分
☆☆☆☆☆
下頭來,見洪七公一對眸子凜然生威的盯住自己,猛然間天
評分
☆☆☆☆☆
溝通中達成共識。
評分
☆☆☆☆☆
郭靖與黃蓉見這對冤傢越奔越遠,終於先後轉過瞭山崖,
評分
☆☆☆☆☆
考研用的課本
評分
☆☆☆☆☆
買瞭6本書,有一本有破損,不太滿意。送貨快,比較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