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了刑事诉讼法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呈现了这一学科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该书分13个部分,共33章,在对刑事诉讼法学的学科发展史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这一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反思。该书全面展示了较成体系的五大理论,即诉讼价值理论、诉讼构造理论、程序性制裁理论、诉讼模式理论和司法裁判理论,并运用这些理论,讨论了刑事诉讼中的辩护问题、强制措施问题、量刑程序问题和被告人诉讼地位问题。*后,该书还对刑事诉讼程序的生成机制与刑事诉讼法的实施和变迁问题进行了反思性评论。“中国的问题,世界的眼光”。作者注重从中国的法制经验中提炼出普遍的法律理论,这也是中国法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该书通篇都体现了这一研究旨趣。 陈瑞华 著 著作 陈瑞华,1967年2月生于中国山东。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获得中国法学会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 2010年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资格。主要学术兴趣是刑事诉讼法、刑事证据法、司法制度和程序法理学。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政法论坛》《中外法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独立出版学术专著十余部。其中代表作有:《刑事审判原理论》(1997,2003);《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2000,2005);《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2010);《程序性制裁理论》(2004,2010);《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2008,2010等这本书简直是一场思维的盛宴!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带我走进了刑事诉讼的深层世界。我特别被其中关于辩护权保障的章节所震撼。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了辩护权的内容,而是深入探讨了在实践中,辩护权可能面临的各种障碍,以及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辩护权。例如,关于在侦查阶段律师介入权的问题,书中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与实践,提出了非常具有启发性的观点。我读到这里时,深深地被作者的洞察力所折服。他能够看到那些隐藏在条文背后的现实困境,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本书让我对“公正司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程序的正义,更是实体权利的有效保障。我还会时不时地翻看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参与到了一场关于法治进步的伟大讨论之中。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并非一本枯燥的法条汇编,而是以一种更加鲜活、更具前瞻性的视角来审视刑事诉讼的诸多难题。在探讨羁押制度的合理性时,作者没有止步于理论上的探讨,而是引入了大量关于“无限期羁押”的社会现实问题,并深入分析了其对被告人权利保障以及司法效率的影响。他提出的关于缩短羁押期限、强化审查程序、以及引入电子监控等替代性强制措施的建议,都充满了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这些前沿问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批判性思维。他并非简单地罗列问题,而是深入剖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尝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思考,如果按照作者的建议来改革,我们的刑事诉讼制度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身临其境的思考,让我感觉自己仿佛也参与到了制度的改革之中。此外,书中的一些章节,如关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评价,也让我受益匪浅。作者对该制度的优点和潜在风险进行了周密的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的意见,这对于理解和运用该制度至关重要。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读得酣畅淋漓的教科书!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精美的排版所吸引。翻开第一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严谨而又极具启发性的学术气息。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证据规则的章节,作者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每一条规则背后的逻辑和现实应用中的困境。例如,在论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时,不仅详细介绍了其发展历史和不同学派的观点,还结合了大量的国内外经典案例,让我对“毒树之果”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的许多观点都经过了反复推敲,逻辑链条清晰,论证有力,让我不由自主地跟着作者的思路去思考。而且,作者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总是能兼顾理论的深度和实践的广度,既有宏观的理论框架,又不乏微观的具体分析。在学习过程中,我常常会在某个观点上停下来,反复咀嚼,甚至会拿出自己的笔记和之前阅读过的其他资料进行对照。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主动地参与到学术的探讨中。这本书让我对刑事诉讼的理解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层面,不再是简单的条文堆砌,而是充满了生动的理论与鲜活的案例。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第5版)》时,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其极具条理性的结构。每一章节都如同一个独立的研究课题,有清晰的脉络和深入的探讨。我尤其被其中关于非法证据的认定和排除的部分所吸引。作者并非泛泛而谈,而是细致入微地分析了不同类型非法证据的界定标准,以及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形。比如,对于“突审”和“诱供”的区分,书中通过案例分析,让原本抽象的法律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引用案例时,不仅呈现了案件事实,更深入挖掘了判决背后的司法考量,这使得我对法律条文的理解更加透彻。而且,作者在论述时,始终保持着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既肯定了现有制度的合理之处,也敏锐地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这种严谨的学术风格,让我对书中的每一个论点都充满了信任。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学者进行深入的对话,他的每一次提问、每一次论证,都在引导我不断地深入思考,不断地拓展我的认知边界。
评分这本《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第5版)》绝对是我近期阅读中最具价值的一本书籍。它以一种极其深刻和全面的方式,剖析了当前刑事诉讼领域所面临的诸多挑战。我在阅读关于强制措施的章节时,尤其感受到了作者的严谨和用心。他不仅仅列举了各种强制措施的类型,更深入地探讨了这些措施在实践中可能带来的问题,例如超期羁押、不当使用等,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颇具建设性的改革建议。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这些问题时,总是能够紧密结合最新的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使得整本书的内容既有深度又不失前沿性。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思考作者提出的观点,甚至会拿出笔和纸,尝试将自己的理解记录下来。这本书让我对刑事诉讼的认识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条文,而是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价值。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引导我一步步地探索刑事诉讼的奥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