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2
《人生的意义》作者特里·伊格尔顿批评了亚里士多德以来以“幸福”作为人生的意义基础的传统,认为这是一种自欺欺人。当他说这是“西方文化的一个普遍的特点,即不承认那些令人不快的真相,迫切想要把苦难扫到地毯下面”时,我几乎怀疑是否要把这里的“西方”改为“中国”。其实西方文化正视死亡也是一个自苏格拉底、柏拉图以来的巨大传统,柏拉图甚至说“学习哲学就是学习死亡”,看来作者并不熟悉这一点。但作者在批评了各种幸福的涵义之后,也提出了一个真正富有洞见的命题:“人生若不包含人们没准备好为之赴死的东西,这种人生就不可能富有成就”。他认为,“人生即是死亡的预期。我们只有心怀死亡才能活下去。”这都很不错。可是他把这种观点与“人生的意义在于思考人生的意义”这种“颇具诱惑力”但却是“同义反复”的命题对立起来,则似乎有些欠考虑。英国学者通常不习惯于思辨,当他们强调实践的时候,他们认为这就是对思辨*好的驳斥,就像第欧根尼用走动来反驳芝诺的运动悖论一样。
特里·伊格尔顿编著的《人生的意义》内容介绍:我们都曾对人生的意 义感到困惑。这个问题是否有答案?答案是否取决于我们?或者它不过是一 个伪问题?在这部充满睿智和生气又能激发思考的作品中,特里·伊格尔顿 展现了许多世纪以来的思想者,从莎士比亚、叔本华到马克思、萨特、贝克 特,对人生意义问题的探索。作者知道,“本书的许多读者很可能会像怀疑 圣诞老人的存在一样怀疑人生意义”,但同时又认为,在需要寻求共同意义 的当今之世,我们有必要回答这个所有问题背后的问题。一起来翻阅《人生 的意义》吧!
特里·伊格尔顿(1943-):当代**文学批评家和文化理论家。1964年大学毕业后任雷蒙·威廉斯的助理研究员。1969年到牛津大学任教,长期担任凯瑟琳学院沃顿英文和文学理沦讲座教授,现任曼彻斯特大学英文讲座教授。从60年代末开始,伊格尔顿以“新乌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理论评析当代西方各种美学和文学批评流派,分析和评价英美一些作家的作品,在当代美学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界影响广泛。主要著作有:《批评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引论》、《审美意识形态》、《后现代主义幻象》、《理论之后》、《莎士比亚与社会:莎士比亚戏剧论文集》、《力量的神话:对勃朗特姐妹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等。
序言
引言
**章 提问与回答
第2章 意义的问题
第3章 意义的没落
第4章 人生是你创造的吗?
索引
英文原文
人生的意义/牛津通识读本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人生的意义/牛津通识读本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人生的意义/牛津通识读本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