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过去的10年是全世界养老金改革的10年。对高收入国家来说,改革的驱动力来自于当前制度对未来10年的不可负担性,而且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将成为主要的风险。在另一种背景下,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国家正面临着引入公共养老金制度的挑战,这个制度既要提供老年的社会保障,还要支持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对后者来说,重要的是要仔细考察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的经验。即使在这些国家,改革背后的驱动力也是人口老龄化和可负担性问题。在第三种背景下,中低收入国家面临的问题是采用什么样的制度能够好地服务于他们未来的国家目标。在所有上述三种背景下,名义账户养老金制度已作为讨论的可行选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瑞典是20世纪90年代少数几个采用名义账户制的国家之一。瑞典的名义账户制养老金改革与1991年底启动的“养老金工作小组”的工作颇有渊源。在经过了对这项改革核心思想的公共大讨论的大约两年之后,随着1992年“工作小组”建议的改革框架的问世,改革建议的最终文本于1994年2月正式出版,随后于1994年6月在议会作为立法正式通过。1994年秋大选之后曾出现了短暂的政治停顿,1996年执行程序开始启动。这包括待遇标准和税收立法的重新计算与设定,包括转型困境的立法问题和开发新型信息技术,还包括向参保人发布的全新的年度陈述书制度和电子信息制度。为确保资产与债务之间的长期平衡,“自动平衡机制”得以最终建立,它是最后一个要解决的概念问题,标志着最后一颗螺丝钉正式到位。1999年首次发布并寄出了账户陈述书,2001年开始根据新规则支付待遇。到2005年,这个制度所有的零部件已全部各就各位,并顺畅运行了若干年。
此外,2005年的瑞典养老金改革背后达成的政治共识,与1994年时的政治共识完全一致。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名义账户制应运而生以来,它已在欧盟4个国家开始实行,另外3个国家是意大利、拉脱维亚和波兰。在这些样板国家之外,名义账户制已经并正在成为许多国家考虑的一个可选改革方案。
现在可以肯定地说,欧洲4个名义账户制创始国的改革不但激发了欧洲邻国的极大兴趣,而且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欧洲国家对其产生浓厚兴趣非常容易理解,因为大部分欧洲国家采取的是传统的现收现付制,名义账户制可为其提供一个将强制性和普救式现收现付养老金制度重新“组织”起来的崭新方法。尽管欧洲绝大部分国家正在探讨其各自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其他种种出路,但我们已获得了名义账户制在20世纪90年代运行的经验。正是在这个背景之下,瑞典感觉到有必要组织一个会议,专门对名义账户制的理论问题和制度问题进行研讨,为瑞典的改革家们提供一个机会,在众人面前,让学术界和政府的国际养老金专家,对瑞典的制度设计进行反思。其目标是宏大的,即为当前这个崭新课题的知识进行总结而作出贡献。本书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一个形式。
瑞典国家社会保险委员会十分高兴与世界银行共同举办这次会议,它是为了拓宽讨论范围,包括名义账户对世界银行客户国的适用性问题。这次会议于2003年9月下旬在山德汉姆岛进行了两天,来自世界各地的贤达圣士和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他们侃侃而谈,无拘无束,极富思想性和挑战性。
我的经验告诉我,研讨会也好,座谈会也罢,它们极少会产生思想火花的碰撞;走马观花,我行我素,老调重弹,这是一般的规律和现象。但是,这次在山德汉姆岛却截然不同,一反常态。在这里,专家们不仅是发言者,也是倾听者。感想有交流,思想有创新,学术气氛浓郁。这给人们一种预感,好像这里要发生什么;也给人们一个印象,认为最终达成的是一个崭新的共识。我相信,所有与会者都有这样的感受,即在他们离开山德汉姆岛时,同时带走的还有这样一个深刻印象,那就是,他们参加了一个使他们的思想境界提升到崭新高度的会议。
虽然瑞典开始并没有将其新养老金制度称为名义账户制,但就我个人来说,我早已踏上“名义账户之旅”,告别过去,面向未来驰骋了整整10年。从1991年年底到1994年6月,我代表社民党在“政府养老金工作小组”中工作;后来,1994年大选之后我成为社会保险部的副部长,负责改革的全过程;再后来,到1996年中期,作为国家社会保险委员会的主席,我成为执行这次改革的负责人;2005年,即在瑞典议会做出那次历史性决定的10年之后,我非常荣幸地能够与广大读者分享山德汉姆岛会议的硕果,并且我非常高兴地说,自从那次2003年秋山德汉姆岛会议以来,这本书的内容得到了极大的充实,不仅对那次会议论文进行了修改扩充,而且还增添了几篇新的论文。我相信,对各国和各界的养老金专家和养老金政策制定者来说,这本书的内容将极富启发性。
作者简介
罗伯特·霍尔茨曼(Robert Holzmann)是世界银行社会保护局局长,他所在的部门负责世界银行在社会风险管理领域的理念和战略工作,并领导着世界银行有关养老金改革的工作。在加人世界银行之前,他先后在德国萨尔大学任经济学教授和欧洲研究所的主任,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经济学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深经济学家,经合组织主要管理人。他参与了全球的养老金改革研究和运作,他已出版了24本书和100多篇关于社会、财政和金融政策问题的论文。
精彩书评
一个深思熟虑的观念能够被成功地付诸实施并变成富有创意的改革框架,往往是例外。名义账户制观念就是这样一个例外。名义账户制在瑞典、波兰和拉脱维亚得到成功实施后,埃及也在考虑把它作为改革埃及养老金制度的选择。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里,这是一本很好地传播前沿性知识的书。
——YoUSSef BOUt r05 Gha|i博士,埃及财政部部长
这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了名义账户制来改革它们的养老金制度,从这些国家的政策实验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本书集中了一些一流养老金专家的文章,讨论了名义账户制的设计和实施中涉及的关键问题。
——Tito B0e ri教授,意大利博科尼大学
本书将能极大地帮助中国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更好地理解名义账户制及其国际经验,有助于分析名义账户制可否作为中国公共养老金制度向部分积累制或完全积累制转型的一个可选方案。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非常年轻和幼稚,在经过了十多年的养老金改革之后,实际上还是存在着这样一个争论,即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应选择什么模式为佳。本书对这个重大争论是一个及时的贡献。
——秉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
名义账户制有利于建立一个健康、可持续、透明和平等的养老金制度,尤其是在辅之以低养老金和某种积累制安排的情况下。这就是波兰为什么采用了名义账户制的原因。《名义账户制的理论与实践》是一本值得重视的好书,它将极大地帮助学者和实践者加深对名义账户制及其实施的理解,不仅对于发达国家,对中低收入国家也是如此。
——Jerzy Hausrte r,波兰前副总理 波兰经济和劳动部部长,社会保障改革全权代表Kr akow University of Economiccs大学教授
目录
第一章 名义账户制的研究现状:导论和概览
第一节 导论
第二节 改革的压力与名义账户制的前景
第三节 本书结构与各章纵览
第四节 总结和研究展望
第一部分 名义账户制的概念——不同的观点
第二章 什么是名义账户制
第一节 名义账户制总体评述
第二节 一般的名义账户制
第三节 名义账户制与社会政策
第三章 名义账户制及其对改革战略的影响
第一节 挑战
第二节 名义账户制
第三节 名义账户制的利弊分析
第四节 DB制与名义账户制的混合制:德国积分制及其可持续性指数化
第五节 结论:名义账户制能应对挑战吗
第四章 名义账户制养老金:轮廓描述
第一节 背景
第二节 对名义账户制的评价
第三节 实施的前提条件
第四节 结论
第五章 名义账户制的概念化
名义账户制的概念化
名义账户制的概念化
第二部分 设计与执行的理论问题
第六章 人口不确定性与养老金制度可持续性的评估
第一节 缺乏可持续性带来的不确定性
第二节 欧洲未来的生育率和死亡率
第三节 人口的不确定性、养老金与公共财政
第四节 未来的方向
人口不确定性与养老金制度可持续性的评估
第七章 现收现付制养老金的收益率:一个更精确的消费贷款利率模型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缴费流的价值
第三节 现收现付制的回报率
第四节 结论
附录A:收入指数与自动平衡机制立法史参考文献
附录B:一个叠代模型的数字例证
附录C:方程7.7前的中间推导过程
附录D:对41个国家周转期的大体估算
对“现收现付制养老金的收益率:一个更精确的消费贷款利率模型”的讨论
第八章 名义账户制实现自动财务稳定的市场方法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对有偿付能力的名义账户计划赋予自动财务稳定性
第三节 本建议与瑞典自动平衡机制的比较
第四节 总结性评论
对“名义账户制实现自动财务稳定的市场方法”的评论
第九章 向名义账户制的转型——问题与模型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向名义账户制转型:如何公正处理既得权利
第三节 名义账户制初始资本的计算
第四节 转型速度、既得权利和公平
第五节 国别案例
第六节 向名义账户制全面转型的其他重要问题
第七节 结论
对“向名义账户制的转型——问题与模型”的评论
对“向名义账户制的转型——问题与模型”的评论
第十章 名义账户制:法国和德国积分制比较
第一节 法国和德国的养老金制度
第二节 名义账户与精算公平
第三节 名义账户制及其对各种冲击的抵抗力
第四节 结论:万事皆非完美
附录A:边际精算公平
对“名义账户制:法国和德国积分制比较”的讨论
第三部分 名义账户制改革试点国家的经验
第十一章 在欧洲建立协调的养老金制度:原理和可能的结构
第一节 在欧盟及其新加盟成员国进行养老金改革的必要
第二节 一体化的欧洲需要一个协调良好的养老金制度
第三节 泛欧养老金制度的潜在结构和转型问题
第四节 结语
一个神奇的泛欧养老金改革公式:选择性评论
第十二章 中低收入国家的名义账户养老金计划
第一节 名义账户制的概念及其变体
第二节 激励
第三节 财政的可持续性和待遇的可预期性
第四节 整合千差万别的养老金计划
第五节 名义账户制与反贫困
第六节 对制度管理能力的需求
第七节 为什么中低收入国家名义账户制优于DB型制度
附录A:技术说明
讨论“中低收入国家的名义账户制养老金计划”
讨论“中低收入国家的名义账户制养老金计划”
第十三章 人们对自己的养老金需要了解多少以及他们了解了什么
第一节 面对养老金制度做出抉择
第二节 养老金计划成员的金融教育与信息
第三节 个人对养老金计划有多少了解以及金融教育效应
第四节 对养老金制度缺乏足够的了解会如何影响计划成员的决策
第五节 结论
对“人们对自己的养老金需要了解多少以及他们了解了什么”的评论
第十四章 名义账户制改革的政治学
第一节 名义账户制是如何运作的
第二节 名义账户制的政治学:创新、传播和实施
第三节 执行中面临的挑战
第四节 前景和潜在问题
“名义账户制改革的政治学”评论
“名义账户制改革的政治学”评论
第十五章 拉脱维亚名义账户制:实施情况与未来的前景
第一节 早期的转型情况和1996年改革以前的情景
第二节 拉脱维亚的改革
第三节 在旧制度下所获权利向名义账户制资产的转化
第四节 个人得益于改革后的最初十年
第五节 长期的财政状况
第六节 政治可持续性和民众的支持
第七节 概述与结语
第十六章 波兰的名义账户制:制度实施5年后的评估
第一节 新的波兰养老金制度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从DB型到DC型的转型:一些实际问题
第三节 新养老金制度的实施
第四节 早期实施的经验
第五节 结论
第十七章 瑞典名义账户制改革:1994年立法实施至今的情况分析
第十八章 意大利名义账户制:不尽如人意的现状和难以确定的未来
第十九章 名义账户理论模型的实施:意大利和瑞典的比较
第四部分 可能实施名义账户制改革的国家
第二十章 对奥地利引入名义账户制改革的考查
第二十一章 捷克名义账户制改革
第二十二章 德国公共养老金制度:怎样成为一个类似的名义账户制度
第二十三章 西班牙养老金制度:引入名义账户制的问题
第二十四章 日本社会保障改革:名义账户制是答案吗
本书作者简介
缩略词对照表
术语翻译说明
中国社保“名义账户”改革新思路——“混合型”统账结合(译者跋)
译后记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名义账户制的研究现状:导论和概览
第一节 导论
养老金改革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把改革现行养老金制度列入了改革日程。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养老金改革动因多少有些不同,但它们有三个共同点:首先,短期财政压力通常要求立即采取行动,而由人口老龄化和制度缺乏长期适应力所导致的日益迫近的重大问题却没有得到恰当的解决;其次,经济社会的变化要求对支撑养老金制度的基本理念(有些可追溯到100多年以前)进行反思。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要求各国更多关注养老金计划的经济效应,包括建立一个覆盖各个职业、行业和部门的更大的风险池,并要求养老金权利具有便携性,易于在国内外转移。
在这种背景下,在20世纪90年代,很多国家对其养老金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特别是拉美国家和中东欧转型国家。这些“根本改革”是在“参量式改革”难以奏效的情况下实施的,其目的在于至少使养老金计划具有财政可持续性。这些系统性改革既显示出潜力,又面临着难以向全面积累制推进的局限。尽管积累制的潜在收益很高,但从现收现付制向积累制转型往往需要高额转型成本,并且建立积累制计划要求的条件也很高。为了应对人口和经济的改革压力,并且避免给未来的劳动者增加额外负担,国际社会对一种新型养老金制度一 “非积累制”或“名义的”的缴费确定型制度,即“名义账户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名义账户制”既能够满足改革的财政、政治、社会及经济需要,又不会增加改革的财政负担。然而,名义账户制是养老金改革的一剂灵丹妙药呢,或仅仅是最新的一个时尚?
……
前言/序言
过去的10年是全世界养老金改革的10年。对高收入国家来说,改革的驱动力来自于当前制度对未来10年的不可负担性,而且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将成为主要的风险。在另一种背景下,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国家正面临着引入公共养老金制度的挑战,这个制度既要提供老年的社会保障,还要支持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对后者来说,重要的是要仔细考察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的经验。即使在这些国家,改革背后的驱动力也是人口老龄化和可负担性问题。在第三种背景下,中低收入国家面临的问题是采用什么样的制度能够最好地服务于他们未来的国家目标。在所有上述三种背景下,名义账户养老金制度已作为讨论的可行选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瑞典是20世纪90年代少数几个采用名义账户制的国家之一。瑞典的名义账户制养老金改革与1991年底启动的“养老金工作小组”的工作颇有渊源。在经过了对这项改革核心思想的公共大讨论的大约两年之后,随着1992年“工作小组”建议的改革框架的问世,改革建议的最终文本于1994年2月正式出版,随后于1994年6月在议会作为立法正式通过。1994年秋大选之后曾出现了短暂的政治停顿,1996年执行程序开始启动。这包括待遇标准和税收立法的重新计算与设定,包括转型困境的立法问题和开发新型信息技术,还包括向参保人发布的全新的年度陈述书制度和电子信息制度。为确保资产与债务之间的长期平衡,“自动平衡机制”得以最终建立,它是最后一个要解决的概念问题,标志着最后一颗螺丝钉正式到位。1999年首次发布并寄出了账户陈述书,2001年开始根据新规则支付待遇。到2005年,这个制度所有的零部件已全部各就各位,并顺畅运行了若干年。
此外,2005年的瑞典养老金改革背后达成的政治共识,与1994年时的政治共识完全一致。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名义账户制应运而生以来,它已在欧盟4个国家开始实行,另外3个国家是意大利、拉脱维亚和波兰。在这些样板国家之外,名义账户制已经并正在成为许多国家考虑的一个可选改革方案。
现在可以肯定地说,欧洲4个名义账户制创始国的改革不但激发了欧洲邻国的极大兴趣,而且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欧洲国家对其产生浓厚兴趣非常容易理解,因为大部分欧洲国家采取的是传统的现收现付制,名义账户制可为其提供一个将强制性和普救式现收现付养老金制度重新“组织”起来的崭新方法。尽管欧洲绝大部分国家正在探讨其各自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其他种种出路,但我们已获得了名义账户制在20世纪90年代运行的经验。正是在这个背景之下,瑞典感觉到有必要组织一个会议,专门对名义账户制的理论问题和制度问题进行研讨,为瑞典的改革家们提供一个机会,在众人面前,让学术界和政府的国际养老金专家,对瑞典的制度设计进行反思。其目标是宏大的,即为当前这个崭新课题的知识进行总结而作出贡献。本书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一个形式。
瑞典国家社会保险委员会十分高兴与世界银行共同举办这次会议,它是为了拓宽讨论范围,包括名义账户对世界银行客户国的适用性问题。这次会议于2003年9月下旬在山德汉姆岛进行了两天,来自世界各地的贤达圣士和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他们侃侃而谈,无拘无束,极富思想性和挑战性。
我的经验告诉我,研讨会也好,座谈会也罢,它们极少会产生思想火花的碰撞;走马观花,我行我素,老调重弹,这是一般的规律和现象。但是,这次在山德汉姆岛却截然不同,一反常态。在这里,专家们不仅是发言者,也是倾听者。感想有交流,思想有创新,学术气氛浓郁。这给人们一种预感,好像这里要发生什么;也给人们一个印象,认为最终达成的是一个崭新的共识。我相信,所有与会者都有这样的感受,即在他们离开山德汉姆岛时,同时带走的还有这样一个深刻印象,那就是,他们参加了一个使他们的思想境界提升到崭新高度的会议。
虽然瑞典开始并没有将其新养老金制度称为名义账户制,但就我个人来说,我早已踏上“名义账户之旅”,告别过去,面向未来驰骋了整整10年。从1991年年底到1994年6月,我代表社民党在“政府养老金工作小组”中工作;后来,1994年大选之后我成为社会保险部的副部长,负责改革的全过程;再后来,到1996年中期,作为国家社会保险委员会的主席,我成为执行这次改革的负责人;2005年,即在瑞典议会做出那次历史性决定的10年之后,我非常荣幸地能够与广大读者分享山德汉姆岛会议的硕果,并且我非常高兴地说,自从那次2003年秋山德汉姆岛会议以来,这本书的内容得到了极大的充实,不仅对那次会议论文进行了修改扩充,而且还增添了几篇新的论文。我相信,对各国和各界的养老金专家和养老金政策制定者来说,这本书的内容将极富启发性。
名义账户制的理论与实践:社会保障改革新思想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