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第1、2届张培刚奖典礼暨学术论坛文集》是由首届和第二届张培刚奖颁奖和论坛活动的有关情况汇集成册的,书中具体包括了:《发展的新阶段——当前中国经济面对的机遇与挑战》、《转型期发展中大国的发展转型问题》、《广东工业化的进程、特点与模式》等内容。
《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第1、2届张培刚奖典礼暨学术论坛文集》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目录
第一部分 概论
一、张培刚教授学术简介
二、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概况
三、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简介
四、张培刚优秀博士硕士论文奖简介
五、发展经济学:中国学者影响世界的学科领域
第二部分 首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纪要
一、首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在汉举行
二、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冯友梅教授致辞
三、获奖感言
四、张培刚教授致辞
第三部分 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纪要
一、第二届张培刚奖颁奖典礼暨中国经济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二、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致辞.
三、教育部副部长陈希致辞.
四、张培刚教授在颁奖大会上视频致辞
五、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祝贺信
六、哈佛大学出版社总编辑费希尔祝贺函
七、第二届张培刚奖获奖者获奖感言
八、首届张培刚奖获奖代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何炼成教授致辞
九、弘博集团董事长巴能军博士致辞
十、董辅初经济科学发展基金会会长、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东升博士致辞
第四部分 发展经济学论坛(武汉2006)学术报告
发展经济学论坛议程
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
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可变因素
区域经济:启动与发展
发展我国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的三点建议
“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与中国独特经济发展道路
农村发展中的非正式制度——来自中国村庄的案例分析与理论研究
人本发展理论与新农村建设
后发优势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与发展经济学的未来
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十大谬论
经济转型中的城市贫困问题
关于三个市场失效的思考——以企业改革、“走出去”与跨国收购为例的讨论
开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中国汇率改革方向
第五部分 中国经济发展论坛(北京2009)学术报告
中国经济发展论坛议程
发展经济学帮助我们迎接挑战
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与世界
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民工问题的思考
经济事实是关于一致性的故事
二元经济差异扩大是约束我国均衡增长的关键
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中国经济稳定与增长
2009年中国经济发展态势预测及大规模投资引起的问题
关注当前保增长更要重视长期发展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在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外汇储备投资中的角色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未来的任务
突破经济发展的市场约束
对张培刚先生发展经济学的几点感想
中国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
中国的改革与发展:资源配置视角的分析
金融危机能化解减排压力吗?
改革时滞与宏观调控
银行监管与风险控制的新进展
发展的真谛——一项关于非正式制度与中国农村发展的研究
收入结构与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增长
发展的新阶段——当前中国经济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对中国经济现实的几点启示
增强农村活力、加大城市引力、加快城市化
转型期发展中大国的发展转型问题
经济学为什么不能推测和解释全球金融危机?
中国经济为什么增长这样快?
张培刚的科学发展思想
第六部分 农业国工业化60年:回顾与展望
世纪过半,科学工业化理论历久弥新——新时期重温《农业与工业化》有感
从哺育到反哺:30年农村改革的实践和逻辑——基于经济发展的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框架
工业结构变迁背后的动力来自何方?——新中国60年工业化历程回顾
广东工业化的进程、特点与模式
市场化和正在市场化的中国小农:理论与计量研究
新农村战略、农业转型与工业化和城市化
竞争程度、市场需求与企业创新——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的Probit模型研究
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及其周期性波动
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基于广州市数据的分析
城市化偏向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1980-2004年省级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分析
人力资本积累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机理与实证研究
我国的居民医疗消费不公平问题:存在性与表现形式
略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分权化改革与中国金融发展
第七部分 媒体报道
一、参与第二届张培刚奖颁奖典礼暨中国经济发展论坛的主要新闻媒体单位
二、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发稿统计表
三、让中国发展经济学走向世界——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略研究
四、张培刚发展经济学思想与中国工业化进程
五、以发展经济学解中国发展之惑探应对危机之策——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暨中国经济发展论坛综述
附录A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奖条例
精彩书摘
(四)第二届优秀成果奖
1.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组织工作简介
1)参评作品的申报和征集
基金会于2007年10月公布了第二届优秀成果奖的评奖公告,并在2008年3月通过直接发函,向高等院校经济学院、发展经济学和相关领域的重点科研机构、学术刊物、研究社团等单位,以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理事、学术委员,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分会理事等,发出优秀成果征集通知,请各单位和专家在规定期限内向基金会推荐参评作品。
2)本届评审委员会的组成
本届评审委员会由13名专家组成,他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曙光、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其仁、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周立群、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史晋川、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陈继勇、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诚、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范从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科研处处长李佐军、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徐长生、华中科技大学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少平、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建华。
3)评审过程
2008年9月13日,基金会学术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对参评作品进行了初评,初评委员会在39篇参评作品中选出了16篇推荐给本届评审委员会终评。评审委员会于2008年10月4日举行了终评会议,经投票表决,确定谭崇台的《发展经济学》、吴敬琏的《中国增长模式抉择》、姚洋的《土地、制度和农业发展》、胡必亮的《Informal Institutions and Rutal Development in China》、Lawrence J.Lau等的《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及其应用——中美贸易顺差透视》、蔡防的《中国经济面临的转折及其对发展和改革的挑战》等六部作品获奖。
4)公示
2008年11月1日,基金会将最终评审结果在国内主要媒体公示。公示期30日。在公示期内,无异议。根据评奖条例,评审结果有效。
5)颁奖
基金会于2009年2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暨中国经济发展论坛。
前言/序言
张培刚先生是我国具有国际影响的老一辈著名经济学家。早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他在哈佛大学完成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获得1946-1947年度最佳论文和“大卫·威尔士奖”。这一论著被列入哈佛经济丛书第85卷、并于1949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以英文出版,奠定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农业国工业化)的理论基础,张先生因此被誉为发展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20世纪80年代,面对西方发展经济学正走下坡路,而世界上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并未发展起来的现状,他再次扛起开拓创新的大旗,全面提出创立新发展经济学的思想,引导发展经济学走出困境。1992年,他主撰的《新发展经济学》将发展经济学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为了推动我国对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和传播,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探索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有效地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理论和政策,华中科技大学设立了以张培刚先生命名的非公募基金会“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基金会的两项重要公益活动就是设立“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简称张培刚奖)和举办中国经济发展论坛。设立张培刚奖,旨在表彰为发展经济学及其相关研究作出突出贡献的学者,促进经济学研究的繁荣,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并让中国的发展经济学研究成果走向世界。举办中国经济发展论坛,目的在于汇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研讨,总结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寻找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策,并将中国的发展经验推向世界。
张培刚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在全国广大学者的共同关心和支持下,首届张培刚奖已于2006年评出,由何炼成、林毅夫、史晋川三位教授获得,同年4月22-23日,华中科技大学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暨发展经济学论坛,张培刚教授亲自为获奖者颁奖,包括获奖者在内的十多位学者围绕发展经济学理论和中国经济发展实践进行了研讨。
第二届张培刚奖已于2008年10月揭晓公示,谭崇台、吴敬琏、刘遵义、蔡防、姚洋、胡必亮等学者的六篇论著荣获此奖。华中科技大学和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于2009年2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第二届张培刚奖颁奖典礼,同时举办中国经济发展论坛。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昌智,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全国人大常委、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郜凤涛,全国侨联副主席林淑娘等领导及国家有关部委、研究机构、高校、企业、基金会负责人出席颁奖典礼。200余名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专家、学者参加论坛,探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寻找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策。
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第1.2届张培刚奖颁奖典礼暨学术论坛文集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