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共和国头一次国民经济大调整始末
“三线”建设战略决策的缘由
毛泽东为何几度与陈毅谈古论今
江青三上庐山的“无限风光”
“文革”重灾之下的昆明军区
林彪事件在世界引起的反响
内容简介
同首共和国往事:开国轶事,建设波折,“文革”风雨.两岸风云.改革航程,外交秘闻,无不令人惊心动魄,回味无穷。
这期间,红墙内的共和围决策者们深为人们瞩目。他们放眼寰宇,权衡利弊,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做出重大决策,从而改变历史的航向。
《红墙知情录(套装共3册)》作为《红墙见征录》的姊妹篇,以亲历者的口述,知情者的笔录,平实细腻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重大决策的幕后故事,重大时刻的动人细节。领袖的风姿,战将的风采,一一呈现。
三峡,领袖的焦虑与梦想
毛泽东给“安亭事件”定了性
“文革”写作组: 个集体写作的特殊年代
“打倒陶铸’的口号,让毛泽东头一次对中央文革发了脾气
铁路混乱使周恩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邓小平强调:不要把“批邓”作为考察干部的标准
本套丛书还包括《二 开国将帅的非常岁月》和《三 共和国外交轶事及两岸风云》。
作者简介
尹家民,军人,诗人,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早年写诗与评论,后以纪实、传记文学为主,因创作陈赓、黄镇、张国华、陶勇等多部将帅传记文学作品而成名,“黄埔系列”和“红墙系列”具有广泛影响。已在海内外出版《陈赓大将》、《将军不辱使命》(黄镇传)、《舰队司令生死传奇》(陶勇传)、《谁为中国声辩》、《百将之夜》、《家民纪实文集》(七卷本)、《红墙见证录》(三卷本)等纪实作品四十余部,另有《心融进蔚蓝》诗集一部。
内页插图
目录
《一新中国的风雨历程》
第一章领袖们治水如打仗
十三陵水库劳动的象征意义
毛泽东批转报告给周恩来,要根治淮河
毛泽东走在黄河大堤上
周恩来三上三门峡
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三门峡不行就把它炸掉!”
毛、周合力,荆江分洪
三峡,领袖的焦虑与梦想
“两个冤家”聚首南宁会议
在毛泽东关注、周恩来踏勘的中堡岛上
第二章共和国第一次国民经济大调整始末
“狂热”之后,共和国面临空前饥饿
毛泽东首次承认“大跃进”错误,中央决心“转入主动”
赫鲁晓夫突然撤走专家,中国经济“雪上加霜”
李富春提出“八字方针”,国民经济调整初露成效
第三章“三线”建设战略决策的缘由
毛泽东“三线”构想的深层原因
“三线”建设最初在高层有过分歧.
实施过程艰难而漫长
第四章毛泽东为何几度与陈毅谈古论今?
黄花塘事件后,毛泽东让陈毅读读《李白成》
高饶事件后,毛泽东同陈毅谈起《聊斋志异》的妙处,结论是“路遥知
马力,事久见人心”
毛泽东在游泳池旁讲《三国》中的小字辈,希望陈毅这个新外长能“破
除迷信”
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讲了《史记》中的若干篇童。陈毅又敢讲话了
第五章“安亭事件”:张春桥的一场政治赌博
安亭事起,周恩来备感工交系统空前的压力
张春桥成功的政治赌博
张春桥也曾担心“坐班房”
王洪文同样在“安亭事件”中捞到政治资本
陶铸、陈丕显、曹荻秋因“安亭事件”而落难
毛泽东给“安亭事件”定了性
第六章江青三上庐山的“无限风光”
江青坐飞机,一爱睡觉二爱打牌
一张庐山《仙人洞》,预示着江青的“无限风光”
借助庐山一战,江青登上了政治生涯的顶峰
第七章“文革”重灾之下的昆明军区
……
第八章黄永胜秘书“揭发信”事件
第九章林彪事件在世界引起的反响
第十章染效、罗思鼎其“人”其事
第十一章毛泽东与中央文革小组兴亡
第十二章周恩来与铁道部部长在动乱岁月
第十三章邓小平重整文化部
第十四章她卷入了“红都女皇事件”
《二开国将帅的非常岁月》
《三共和国外交轶事及两岸风云》
精彩书摘
第一章 领袖们治水如打仗
十三陵水库劳动的象征意义
1958年5月25日是个星期天,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刚刚结束。北京的天气也与政治气候差不多,过早地热了起来。毛泽东提议,大家都到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义务劳动。
下午1时多,中央主要领导人陆续来到中南海怀仁堂前集合。说到体力劳动,大家都很高兴。要劳动就得有个劳动样。他们几乎都戴上草帽,穿着布衬衣,脚蹬老布鞋,依次上了几辆大轿车。
快开车的时候,谁也没想到,毛泽东扶着车门,走了上来。大家不约而同地站起来,给毛泽东让座。
毛泽东一摆手:“有了位子总要有人坐的嘛!”他朝车后面的空座位走去,靠窗坐下。
1点40分,五辆大轿车朝十三陵水库驶去。
毛泽东抽着烟,朝窗外看去。车窗外,一片片棉花地、玉米地、豌豆地朝后掠去。毛泽东对坐在旁边的北京市委书记刘仁说道:“看来有点旱意了。”
刘仁点头:“是有点旱了。”
“有没有水浇地?”毛泽东又问。
“路西有水源,修了引水渠,所以农作物长得好一些;路东水源缺,农作物就长得差一些。”他告诉毛泽东,十三陵水库修成后能灌溉30万亩农田。
毛泽东点头称是。
车子一直开了将近两个小时,才到达工地总指挥部门前的广场。只见工地上人山人海,打夯挖土,小车穿梭,口号此起彼伏。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一下车,便有眼尖的惊喜过望,大喊起来:“毛主席来啦,毛主席来啦!”顿时工地上掌声如潮,人头攒动。许多人放下手中的活,驻足观望。靠近领袖们劳动的地方,大多是解放军战士,虽然大家都很激动,但秩序井然。只有当毛泽东要问什么,他们才说话。
……
前言/序言
null
红墙知情录(套装共3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