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苏共亡党20年的思考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20年的思考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李慎明 编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2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20028
版次:1
商品编码:1040508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国际问题研究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21
字数:474000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1.国家社科基金鉴定结项为优秀成果。
2.史料扎实、分析透彻、理论系统、论述流畅、结论发人深省……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都具有深远和长期的参考价值。
3.党内引起强烈反响的八集电视政论片《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的后续成果。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20年的思考》简明叙述了苏共兴衰的历史轨迹,并从苏共基本理论与指导方针,意识形态工作,党风建设,组织路线,领导集团,应对西方世界西化、分化的战略几方面阐述《居安思危》的核心论点,即苏共的蜕化变质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值此苏共亡党、苏联解体20周年之际,《居安思危》有特别的意义。
《居安思危》适合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党建、马克思主义等领域学者和研究者,党务工作者,党员和领导干部,高校相关专业师生等学习参考。

此商品有两种封面,随机发货!

内容简介

  2011年是苏共亡党,苏联解体20周年。《居安思危:苏共亡党20年的思考》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由李慎明牵头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研究”课题组十多位专家学者历时十年,解读人类历史上这一重大事件的最终研究成果。该成果被国家社科基金鉴定结项为优秀成果;鉴定专家评价该成果“史料扎实,分析透彻,理论系统,论述流畅、结论发人深省……无论对于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还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都具有深远和长期的参考价值”。《居安思危:苏共亡党20年的思考》的前期成果是2006年制作完成的、中央纪委和中央政法委有关部门专门发出通知要求所属单位观看的《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八集DVD教育参考片。解说词业已正式发表。该片在国内外引起较为强烈的反响。20年来,对苏联这个泱泱大国解体的原因,有着多种不同的解读,如“经济没有搞好说”、“斯大林模式僵化说”、“民族矛盾决定说”、“军备竞赛拖垮说”、“戈氏叛徒葬送说”、“外部因素决定说”等。本专著认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在于苏联共产党的蜕化变质。本专著紧紧围绕这一问题逐步展开,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层层剖析了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作者简介

李慎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汉族,1949年10月生河南温县人,1970 年参加工作,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高级编辑、博士生导师。

目录

绪论 苏共的蜕化变质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第一节 关于该书的总体框架
第二节 苏共亡党、苏联解体是一场巨大的历史灾难
第三节 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斯大林模式”即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而在于从赫鲁晓夫集团到戈尔巴乔夫集团逐渐脱离、背离乃至最终背叛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第四节 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苏联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第五节 从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中我们应当汲取的经验教训
第一章 苏共兴衰的历史轨迹
第一节 一个新型的革命政党
第二节 苏共执政前期的辉煌业绩
第三节 苏共蜕变的开始与发展
第四节 苏共的危?与败亡

第二章 苏共的基本理论及指导方针
第一节 关于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问题
第二节 关于共产党的地位和性质问题
第三节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
第四节 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问题
第五节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
第六节 关于时代、时代特征与对外关系问题

第三章 苏共的意识形态工作
第一节 组织领导和舆论导向问题
第二节 队伍建设和思想阵地问题
第三节 区别对待和方式方法问题

第四章 苏共的党风
第一节 列宁、斯大林时期的苏共党风建设
第二节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共党风
第三节 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共党风

第五章 苏共的特权阶层
第一节 特权阶层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第二节 特权阶层对党的侵蚀
第三节 特权阶层与苏共败亡

第六章 苏共的组织路线
第一节 民主集中制
第二节 苏共的干部路线
第三节 苏共基层组织工作中的问题
第四节 党的监督问题

第七章 苏共的领导集团
第一节 苏共领导集团的信仰
第二节 苏共领导集团的理论素养
第三节 苏共领袖的领导才能

第八章 苏共对西方世界西化、分化战略的应对
第一节 西方对苏联的和平演变策略
第二节 苏共应对和平演变的态度和做法
第三节 戈尔巴乔夫时期对西方和平演变攻势的妥协与迎合
附录 苏共兴亡大事记(1883~1991年)
后记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苏共兴衰的历史轨迹
  苏联共产党曾是世界上影响最大、存在时间最久、执政时间最长的共产主义政党。它从1898年成立起?1991年自动解散为止,走过了将近一个吐纪的历程,其中执政时间长达74年。苏联共产党成立时称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1903年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形成厂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两大派別。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屑于主流派,代表?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路线,1912年布尔什维克在组织上与孟什维克分裂后成为一个独立政党,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1918年3月起,改称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俄共(布),1922年苏联成立后,在1925年12月举行的俄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党的名称改为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联共(布)。在1952年举行的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又通过决议,将党的名称改为苏联共产党,简称苏共。苏联共产党在其漫长的发展和执政过程中。曾经取得过震惊世界的辉煌业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党內各方面的消极因素不断增长和积淀,直至最后不仅失去了政权,而且也毁灭了自身。今天,在苏共从历史上消失了近二十年以后,回顾其兴衰的历史轨迹,特别是结其执政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我们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更好地前进。
  第一节 一个新型的革命政党
  苏联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无产阶级政党,它创建于世界历史上重大的转折时期。当时,包括俄国在内的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经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与此同时,时代的特征也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世界由相对和平发展的时代转变为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当时,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政党内部的修正主义思潮广为泛滥。们主张搞和平改良和走议会斗争道路。这样的政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已经完全不合时宜。时代呼唤新型的革命政党。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布尔什维克党便横空出世,应运而生。它的出现,根本改变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面貌,使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产生了崭新的前景和希望。布尔什维克党建立以后,在它的伟大领袖,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的领导下,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进行了科学的创新,终于在俄国推翻了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而破天荒地(如果不算只存在了72天的巴黎公社的话)成为第一个在一个民族国家内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
  ……

前言/序言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20年的思考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20年的思考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20年的思考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20年的思考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可能是因为长期库存的原因,书有点发黄了。

评分

包装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评分

补充一下精神食粮,看好书!

评分

很好值得推荐看得书,可以

评分

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评分

挺快的哦,价格还算合理

评分

发货速度非常快。待阅

评分

可读性不是特别强的一本书,副标题中提到的“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在书中并没有多少体现,在我看来作者不过是将苏共亡党众多的原因中选出了一个作者认为的“党的蜕变”作为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罢了。连续几章的阐述都存在着模板化和理论化。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20年的思考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