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眼科手册(第二版)

同仁眼科手册(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亮 等 著
图书标签:
  • 眼科
  • 医学
  • 临床
  • 手册
  • 同仁眼科
  • 第二版
  • 眼科学
  • 疾病
  • 诊断
  • 治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47124
版次:1
商品编码:10410738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18
字数:534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各级眼科临床医师及科研工作者
同仁眼科深受国内眼科医师的喜爱,几乎人手一册,其简明、实用,内容经典,这一特色一直保留传承。

内容简介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已有12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重要的眼科中心之一。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同仁医院眼科形成了既具有自己特色又兼具普遍意义的系统常规。《同仁眼科手册(第二版)》是同仁医院眼科数代医务工作者临床经验及科研成果的总结。第二版仍坚持简明、实用的原则,吸取近年来眼科学新的知识与成果,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补充与修改(如增加了部分实用技术、影像诊断学进展,每大类眼病开篇处还增加了诊断、鉴别诊断要点等)。

目录

目录
第一版序一
第一版序二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1 眼部症状和体征的鉴别诊断 (1)
1.1 视力障碍 (1)
1.2 眼痛 (3)
1.3 眼红 (4)
1.4 眼不适 (4)
1.5 流泪与溢泪 (5)
1.6 分泌物 (6)
1.7 复视 (6)
1.8 视疲劳 (7)
1.9 眼睑体征 (7)
1.10 泪器体征 (10)
1.11 结膜体征 (10)
1.12 角膜体征 (12)
1.13 巩膜体征 (13)
1.14 前房体征 (14)
1.15 虹膜体征 (15)
1.16 瞳孔体征 (16)
1.17 晶状体体征 (17)
1.18 玻璃体体征 (18)
1.19 视网膜体征 (18)
1.20 黄斑体征 (20)
1.21 视神经体征 (21)
1.22 眼眶体征 (22)
1.23 眼外肌体征 (23)
1.24 眼球震颤 (24)
1.25 眼压异常 (24)
2 眼科常用检查和方法 (26)
2.1 一般检查 (26)
2.2 视功能检查 (33)
2.3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40)
2.4 前房角镜检查 (43)
2.5 眼底检查 (46)
2.6 眼压检查 (49)
2.7 屈光状态的检查 (52)
2.8 眼外肌功能检查 (57)
2.9 实验室检查 (67)
2.10 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70)
2.11 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查法 (75)
2.12 暗适应检查 (78)
2.13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屈光力计算公式 (79)
2.14 青光眼早期诊断及随诊监测试验 (80)
3 影像学在眼科的应用 (85)
3.1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 (85)
3.2 磁共振成像 (87)
3.3 磁共振血管造影 (91)
3.4 磁共振静脉造影 (91)
3.5 眼部超声检查 (92)
3.6 核医学检查 (94)
3.7 X线检查 (95)
3.8 脑动脉造影检查 (96)
3.9 眼部照相检查 (97)
3.10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98)
3.11 共焦激光扫描眼底检查 (99)
3.12 共焦生物显微镜 (100)
3.13 角膜地形图 (101)
4 眼睑和泪器疾病 (103)
4.1 要点 (103)
4.2 上睑下垂 (104)
4.3 睑缘炎 (107)
4.4 睑腺炎及睑板腺囊肿 (108)
4.5 眼睑内翻 (110)
4.6 眼睑外翻 (111)
4.7 倒睫 (113)
4.8 眼睑松弛 (114)
4.9 眼睑痉挛 (115)
4.10 眼睑过敏性炎症 (116)
4.11 泪小管炎 (117)
4.12 急性泪囊炎 (119)
4.13 慢性泪囊炎 (120)
4.14 泪道阻塞 (122)
4.15 急性泪腺炎 (122)
4.16 眶隔前蜂窝织炎 (124)
5 结膜与巩膜疾病 (128)
5.1 要点 (128)
5.2 结膜炎总论 (130)
5.3 沙眼 (132)
5.4 成人包涵体性结膜炎 (135)
5.5 流行性角结膜炎 (136)
5.6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136)
5.7 淋球菌性结膜炎 (137)
5.8 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138)
5.9 慢性卡他性结膜炎 (139)
5.10 过敏性结膜炎 (140)
5.11 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 (141)
5.12 巨乳头性结膜炎 (142)
5.13 翼状胬肉 (142)
5.14 干眼症 (144)
5.15 眼瘢痕性类天疱疮 (146)
5.16 浅层巩膜炎 (147)
5.17 巩膜炎 (148)
6 角膜疾病 (152)
6.1 要点 (152)
6.2 感染性角膜炎总论 (154)
6.3 匍行性角膜溃疡 (157)
6.4 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 (159)
6.5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160)
6.6 带状疱疹性角膜炎 (165)
6.7 真菌性角膜炎 (168)
6.8 棘阿米巴角膜炎 (170)
6.9 浅层点状角膜炎 (172)
6.10 基质性角膜炎 (173)
6.11 周边角膜溶解 (175)
6.12 边缘性角膜炎 (179)
6.13 圆锥角膜 (180)
6.14 角膜营养不良 (182)
6.15 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184)
6.16 丝状角膜炎 (185)
6.17 暴露性角膜炎 (186)
6.18 神经营养不良性角膜病变 (188)
6.19 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 (189)
6.20 Thygeson浅层点状角膜病变 (191)
6.21 酒渣鼻性角膜炎 (191)
6.22 角膜带状变性 (192)
6.23 与接触镜相关的角膜问题 (194)
6.24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 (198)
6.25 大疱性角膜病变 (199)
6.26 浅层角膜切削术(PRK、LASEK和epi-LASIK)的并发症 (201)
6.27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并发症 (202)
7 晶状体疾病 (206)
7.1 白内障 (206)
7.2 晶状体异位 (215)
7.3 晶状体形态异常 (218)
8 青光眼 (219)
8.1 要点 (219)
8.2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221)
8.3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226)
8.4 高褶虹膜 (228)
8.5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230)
8.6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238)
8.7 高眼压症 (240)
8.8 房角后退性青光眼 (241)
8.9 炎症性开角型青光眼 (242)
8.10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 (243)
8.11 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 (245)
8.12 色素播散综合征与色素性青光眼 (246)
8.13 假性剥脱综合征与剥脱性青光眼 (248)
8.14 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250)
8.15 晶状体颗粒性青光眼 (251)
8.16 其他晶状体源性青光眼 (252)
8.17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253)
8.18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 (255)
8.19 术后继发性青光眼 (257)
8.20 青光眼术后并发症 (261)
9 葡萄膜疾病 (267)
9.1 要点 (267)
9.2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271)
9.3 中间葡萄膜炎 (276)
9.4 后葡萄膜炎 (277)
9.5 HLA-B27相关性葡萄膜炎 (282)
9.6 眼弓形体病葡萄膜炎 (283)
9.7 结节病葡萄膜炎 (284)
9.8 Behcet综合征 (286)
9.9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287)
9.10 交感性眼炎 (289)
9.11 急性视网膜坏死 (291)
9.12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292)
9.13 慢性术后葡萄膜炎 (293)
9.14 脉络膜脱离 (294)
9.15 脉络膜缺血 (296)
9.16 先天性脉络膜缺损 (298)
10 玻璃体疾病 (299)
10.1 要点 (299)
10.2 玻璃体变性 (299)
10.3 玻璃体后脱离 (300)
10.4 玻璃体积血 (302)
10.5 Terson综合征 (304)
10.6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304)
10.7 眼内猪囊尾蚴病 (307)
10.8 术后眼内炎 (308)
10.9 内源性细菌性眼内炎 (311)
10.10 真菌性眼内炎 (313)
11 视网膜疾病 (315)
11.1 要点 (315)
11.2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317)
11.3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 (320)
11.4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321)
11.5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325)
11.6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Eales病) (326)
11.7 节段性视网膜动脉周围炎 (328)
11.8 眼缺血综合征 (329)
11.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331)
11.10 视网膜大动脉瘤 (335)
11.11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336)
11.12 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Coats病) (338)
11.13 牵牛花综合征 (339)
11.14 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 (340)
11.15 视网膜裂孔 (341)
11.16 视网膜脱离 (343)
11.17 视网膜劈裂症 (345)
11.18 黄斑裂孔 (348)
11.19 黄斑前膜 (351)
11.20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352)
11.21 大疱状视网膜脱离 (353)
11.22 视盘小凹合并黄斑病变 (354)
11.23 黄斑水肿 (355)
11.24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358)
11.25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359)
11.26 特发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361)
11.27 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362)
11.28 病理性近视眼底病变 (363)
11.29 血管样条纹症 (364)
11.30 Valsalva视网膜病变 (366)
11.31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367)
11.32 急性隐匿型区域性外层视网膜病变 (369)
11.33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 (369)
11.34 视网膜色素变性 (370)
11.35 结晶样视网膜变性 (373)
11.36 视锥细胞营养不良 (374)
11.37 Stargardt病 (376)
11.38 卵黄样黄斑变性 (377)
11.39 氯喹及羟氯喹中毒 (378)
12 眼外肌疾病与弱视 (380)
12.1 要点 (380)
12.2 共同性内斜视 (380)
12.3 共同性外斜视 (383)
12.4 非共同性斜视 (385)
12.5 特殊类型的斜视综合征 (395)
12.6 弱视 (398)
12.7 集合功能不全 (400)
13 小儿眼科 (402)
13.1 要点 (402)
13.2 白瞳症 (403)
13.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405)
13.4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 (407)
13.5 先天性白内障 (408)
13.6 新生儿眼炎 (410)
13.7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 (413)
13.8 先天性青光眼 (414)
13.9 眼前节及晶状体发育异常 (416)
13.10 婴幼儿低视力及盲 (418)
14 屈光不正与老视 (422)
1

精彩书摘

  (2)局部滴用抗生素滴眼液如妥布霉素滴眼液(膏)、左氧沙星滴眼液(膏)等。
  (3)对患侧行耳尖放血治疗也是一种选择(放血约30滴)。
  (4)若有脓肿形成,如脓肿尚未破溃或虽破溃却难以排出脓液时,应行脓肿切开排脓,并放置引流条进行引流。注意内麦粒肿应在睑结膜面切开,切口与睑板腺走行方向平行,即与睑缘相垂直;外麦粒肿从皮肤面切开,切口应与睑缘平行。
  (5)经过3~4周适当治疗后如霰粒肿仍未消失,并且患者要求手术治疗时,可行霰粒肿切除术或刮除术。当霰粒肿位于泪小点附近时,也可采用将妥布霉素十地塞米松注入病灶内进行治疗,使用剂量可视病变大小而定;对患者应随诊观察治疗效果。部分患者局部多次注射激素后可能导致注射部位永久性脱色素或局部皮肤萎缩。
  (6)对于霰粒肿伴有炎症,皮肤潮红肿胀的患者,可行病变局部微波理疗,1次/天,疗程视病变情况而定。
  (7)复发性睑板腺炎可口服多西环素(强力霉素)100mg,2次/天,1~2周后逐渐减量,服用6个月。孕妇、哺乳期及8岁以下儿童忌用多烯霉素,可用阿奇霉素0.5g,1次/天,共3天。
  【随诊】
  对施行切除术和刮除术的患者通常予术后1周进行复查,或根据需要而定。
  4.5 眼睑内翻
  【症状】
  眼部刺激征、异物感或刺痛感、流泪、眼红、畏光以及眼睑痉挛等。
  【体征】
  睑缘内翻,可出现倒睫。浅层点状角膜炎(SPK),角膜上皮脱落(因睫毛接触刺激角膜所致),结膜充血。
  【病因】
  (1)瘢痕:由于眼部病变而出现结膜瘢痕化所致,如重症沙眼瘢痕期、类天疱疮、Stevens-Johnson综合征、化学烧伤及外伤后等原因。
  (2)老化:多见于老年人下睑,因皮肤萎缩失去正常的张力,并且由于下睑皮下组织松弛,使得睑板下缘处的眼轮匝肌纤维向前上方滑动而压迫下睑板上缘,导致下睑上部向内翻转。又称为老年性睑内翻。
  (3)痉挛:因手术创伤、眼部刺激或睑痉挛等因素。
  (4)先天性异常。
  【诊断过程】
  (1)病史:既往是否有手术、外伤、化学烧伤及严重的眼睑疾患史。
  (2)裂隙灯检查是否有SPK、结膜和眼睑瘢痕。
  【治疗】
  (1)用抗生素眼膏如红霉素眼膏等。如出现眼睑痉挛(痉挛性睑内翻),治疗参见眼睑痉挛。
  (2)作为临时性治疗措施,可翻转睑缘使其离开眼球,并用胶带固定,以减轻症状。
  (3)手术:先天性睑内翻常可自行消失,不应急于过早手术,5~6岁不缓解患儿可行下睑穹隆皮肤缝线术或皮肤轮匝肌切除术;痉挛性睑内翻对因治疗,一般无需特殊手术;老年性睑内翻可行下睑穹隆皮肤缝线术、眼轮匝肌缩短术或皮肤轮匝肌切除术等手术;瘢痕性睑内翻可行睑板楔形切除术、睑板切断术、睑结膜瘢痕松解联合唇黏膜移植术或硬腭黏膜移植术。
  (4)对于老年性睑内翻,可试行肉毒毒素局部注射。
  ……

前言/序言


《同仁眼科手册(第二版)》是一部在眼科学界享有盛誉的经典著作,它以其系统性、全面性以及临床实用性,成为广大眼科医护人员案头必备的参考工具。本书深入浅出地涵盖了眼科学的各个分支,旨在为读者提供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前沿的临床实践指导。 内容涵盖广泛,体系严谨: 本书内容设计遵循眼科学的逻辑脉络,从眼球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出发,逐步深入到各种眼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涵盖了屈光不正、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疾病、结膜疾病、葡萄膜炎、视网膜疾病(包括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等)、视神经疾病、眼外伤、儿童眼病、眼眶疾病、眼肿瘤以及全身性疾病在眼部的表现等几乎所有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同仁眼科手册(第二版)》在阐述疾病时,不仅详细介绍了最新的病理生理学理论,更将这些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手册中的诊断章节,系统梳理了各种检查方法,如视力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检查、视野检查、眼压测量、OCT、荧光造影、电生理检查等,并针对不同疾病的特点,提供了详细的操作要领和解读要点。在治疗方面,手册全面介绍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激光治疗等多种手段,并对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流程、术后管理以及并发症防治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体现了循证医学的理念。 图文并茂,直观易懂: 为了增强读者的理解,本书精心挑选了大量的临床图片、示意图和表格。这些视觉辅助材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眼部结构的细节、疾病的病变特征、手术操作的关键步骤等,使得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复杂的病理过程一目了然。对于临床工作者而言,这些图片不仅有助于诊断,更能指导手术操作,规避风险。 内容更新,与时俱进: 作为一本不断更新的医学手册,《同仁眼科手册(第二版)》充分吸纳了近年来眼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例如,在白内障手术方面,书中可能详细介绍了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新一代人工晶体的应用;在视网膜疾病方面,可能涵盖了基因治疗、新型抗VEGF药物的应用;在青光眼治疗方面,可能更新了新的手术技术和药物。这些更新内容确保了手册的时效性和权威性,能够帮助读者及时了解和掌握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 专业团队,权威保障: 本书由国内顶尖的眼科专家团队倾力编写,他们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正是这样的专业背景,保证了手册内容的严谨性、准确性和前沿性。书中汇聚了众多专家的智慧和经验,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指导和决策支持。 目标读者群体: 《同仁眼科手册(第二版)》不仅是眼科住院医师、进修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等临床医生的重要参考资料,也适合医学院校的学生、从事眼科研究的科研人员,以及需要了解眼科知识的非眼科专业医务人员阅读。无论是初学者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还是资深医生查阅疑难病例、更新知识,亦或是进行学术交流,本书都能提供有力的支持。 总之,《同仁眼科手册(第二版)》以其全面的内容、严谨的体系、丰富的图例、与时俱进的更新以及权威的专家团队,成为眼科学领域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参考书籍。它致力于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知识服务,助力眼科医学事业的发展,最终惠及广大眼病患者。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同仁眼科手册(第二版)》的过程,仿佛是一次与众多经验丰富的眼科专家进行思想交流的旅程。手册的每一位编写者,都是来自同仁医院这样国内顶尖的眼科中心,他们的临床经验之丰富、学术造诣之深厚,毋庸置疑。而这本手册,正是他们将多年积累的宝贵临床经验和最新的科研成果,以一种高度浓缩、便于查阅的形式呈现出来的结晶。我特别欣赏手册中对“同仁经验”的体现,在一些经典疾病的诊疗路径中,能看到许多经过实践检验的、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和技巧,这些是教科书上难以获得的宝贵财富。 比如,在关于屈光不正矫正的部分,除了常规的角膜屈光手术和 ICL 手术的介绍,手册还深入探讨了术前评估的要点、术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及应对策略,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其中关于不同人群(如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角膜病患者)的个性化手术方案设计,以及对手术效果的长期随访和评估,都给予了非常详细的指导。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以及对个体化治疗的强调,充分体现了编写者们“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理念。

评分

总而言之,《同仁眼科手册(第二版)》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良心之作”。它凝聚了同仁医院眼科专家团队的智慧和心血,既有高度的学术性,又有极强的临床实用性。作为一名眼科医生,我强烈推荐每一个从事眼科临床工作的同仁都应该拥有一本。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疾病,更能够激发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的热情,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这本手册的价值,远不止于纸张上的文字和图片,它更代表着一种严谨求实、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一种精益求精、服务患者的职业情怀。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示,每一次查阅,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它是我眼科诊疗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伙伴,也是我不断提升自我的重要动力。

评分

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往往需要细致的观察和精准的操作,《同仁眼科手册(第二版)》在这方面给予了我极大的启发。手册中的许多插图和图表,都经过精心挑选和制作,能够非常直观地展示眼部组织的结构、病变的形态以及手术操作的步骤。 比如,在讲解青光眼的诊断时,手册不仅提供了视野计、OCT 等检查结果的典型图像,还配有多幅精美的眼底照片,清晰地展示了不同类型的视神经乳头改变,以及视杯/视盘比的变化。这些图文并茂的展示,使得即使是对于视神经解剖结构不太熟悉的新手,也能迅速理解病变的本质。此外,在介绍手术方法时,手册常常配有术中关键步骤的示意图,这些图示能够帮助读者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手术流程,从而在实际操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评分

我尤其喜欢《同仁眼科手册(第二版)》在某些章节的“循证医学”导向。在许多关键的治疗决策上,手册并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会引用相关的研究证据,并对这些证据的质量和局限性进行评价。这使得读者在理解治疗方案时,不仅仅是“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比如,在关于糖尿病视网腺病变的治疗章节,手册会详细介绍各种治疗方法的循证医学证据,包括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对于某些治疗方案,手册还会讨论其成本效益比,以及不同指南之间的差异。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能够帮助读者建立科学的诊疗观,避免盲目跟风,而是基于可靠的证据做出决策。

评分

作为一个在眼科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临床医生,我深知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而《同仁眼科手册(第二版)》恰恰很好地弥合了这一鸿沟。它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论书籍,而是一本能够直接指导临床工作的“工具书”。手册在疾病的诊断部分,不仅仅是罗列了各种检查方法,更是详细阐述了如何解读检查结果,如何结合病史和体征进行鉴别诊断,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应该优先考虑哪些检查。 例如,在诊断白内障时,手册并没有简单地提及裂隙灯检查和眼底镜检查,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类型白内障(如核性、皮质性、后囊下白内障)在裂隙灯下的典型表现,以及如何通过瞳孔散大、B超等辅助手段来进一步明确诊断。同时,手册还对晶状体混浊程度的分级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结合不同分级白内障的临床症状,给出了手术指征的量化标准。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对于年轻医生在面对各种复杂白内障患者时,能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提供更恰当的治疗方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深耕眼科临床一线多年的医生,拿到《同仁眼科手册(第二版)》的那一刻,心中涌起的是一种既熟悉又充满期待的情感。第一版手册在我多年的诊疗工作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是我案头常备的“宝典”,也是我无数次遇到疑难杂症时的“定心丸”。然而,医学总是在不断进步,新的技术、新的理念、新的药物层出不穷,旧的知识体系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同仁眼科手册(第二版)》的出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一种更为全面、更为深入、更为与时俱进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 从拿到书的第一页开始,我就被其严谨的编排和清晰的逻辑所吸引。手册并没有一味地堆砌海量的信息,而是选择了更加精炼和实用的方式,将复杂的眼科疾病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归纳。每一章节的标题都直击核心,内容组织也遵循着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到治疗原则、预后评估等一系列严谨的医学逻辑。这种结构化的呈现方式,使得即使是初涉眼科的年轻医生,也能迅速抓住重点,理解疾病的本质。更令人称道的是,手册在每一个疾病条目下,都提供了非常详实且具有操作性的诊疗建议。例如,在讨论某个常见眼部炎症时,不仅仅列出了几种常用的抗生素,更详细地阐述了不同类型炎症的病原学特点、药物选择的依据、剂量和疗程的考量,甚至还包含了对潜在耐药性的分析和替代治疗方案的建议。这种深度和广度的结合,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

评分

《同仁眼科手册(第二版)》的出版,对于提升基层眼科医生的诊疗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许多基层医院,眼科资源相对有限,医生们常常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情况,而一本权威、实用、易懂的参考书,就显得尤为珍贵。《同仁眼科手册(第二版)》正是这样一本能够帮助基层医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及时雨”。 我尤其赞赏手册中对于常见眼科疾病的“阶梯式”诊疗建议。在很多章节,手册都清晰地列出了初级、中级和高级的处理方案。例如,在处理急性结膜炎时,手册首先推荐了基础的抗生素滴眼液和眼部卫生指导,然后进一步介绍了对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过敏性结膜炎等不同病因的药物选择和治疗周期,最后还提到了对于顽固性或特殊类型结膜炎,可能需要转诊至上级医院,并提供了转诊前需要准备的资料和鉴别要点。这种分级诊疗的思路,既保证了基层医生能够处理大部分常见情况,又明确了转诊指征,避免了不必要的延误和过度治疗。

评分

《同仁眼科手册(第二版)》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对新技术的关注和整合。医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诊断设备、新的手术器械、新的治疗方法层出不穷。手册能够及时吸纳这些前沿进展,并将其融入到现有的知识体系中,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与时俱进的参考。 在关于眼底病的章节,手册不仅详细介绍了经典的激光治疗方法,还对新兴的抗VEGF药物治疗、光动力疗法(PDT)等进行了深入阐述。在介绍这些新技术时,手册并没有简单地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详细讨论了药物的适应症、剂量、用药频率、疗效评估以及常见的副作用和处理方法。对于一些复杂的病例,手册还提供了专家推荐的治疗方案,以及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劣对比。这使得读者能够对各种治疗手段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从而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评分

作为一名经常需要处理眼科急症的医生,我对《同仁眼科手册(第二版)》在急症处理方面的详实内容尤为看重。眼科急症往往发病急、病情重,需要医生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判断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手册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系统和实用的指导。 在关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的章节,手册不仅仅列举了治疗药物,还详细说明了药物的联合使用方案、剂量调整的原则,以及何时需要考虑紧急虹膜切除术或白内障摘除术。更重要的是,手册还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疾病的患者,给出了个性化的治疗建议。例如,对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手册会特别提示在用药时需要注意的禁忌症和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以及对复杂情况的预判,正是《同仁眼科手册(第二版)》的价值所在。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优秀的医学参考书,不仅要提供准确的信息,更要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并促使他们不断学习和进步。《同仁眼科手册(第二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手册在介绍疾病的同时,常常会穿插一些“专家提示”或“注意事项”之类的栏目,这些内容往往是编写者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对于年轻医生来说,这些“小贴士”往往比大段的理论知识更有启发性。 举例来说,在关于眼内异物的章节,手册除了详细介绍了异物的定位、取出方法外,还特别强调了术前评估的重要性,包括对异物性质、位置、大小、深度以及是否伴有感染的判断。同时,手册还列举了多种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如异物难以取出、取出时损伤周围组织等,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理预案。这种“未雨绸缪”式的指导,大大降低了临床操作的风险,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深刻体会到临床医学的严谨性和复杂性,从而更加注重细节,提升自身操作的安全性。

评分

与教科书不一样,和临床结合更紧密,好用!

评分

内容还是一样的丰富,继续

评分

正版,很好,很实用。

评分

内容非常调理,并且各种病都非常全面。

评分

挺不错的,好厚的一本呀!

评分

翻了一下,还不错

评分

速度超快!

评分

16 眼及眼眶肿瘤

评分

18 眼外伤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