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皮肤病性病图鉴(第2版)

中国皮肤病性病图鉴(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学骏 等 编
图书标签:
  • 皮肤病
  • 性病
  • 图鉴
  • 医学
  • 临床
  • 诊断
  • 疾病
  • 皮肤科
  • 性病科
  • 第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080811
版次:2
商品编码:10064909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06-11-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554
字数:1427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第1版获第九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所收载近1500张图片除皮肤病性病的常见病,多发病外,还包括了许多少见及疑难病例,共420余个病种,每个病有典型的临床图像,同时配以包括概要、诊断要点、治疗要点等文字说明。第2版在一版的基础上,图片数量增加了近50%,图片清晰度更高、色彩更逼真、裁剪修饰更合理,更加方便读者掌握每种疾病的特征。增加了组织病理图片。
  本图鉴是从北京医科大学一临床医学院、解放军总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及南京医科大学一附属医院等单位皮肤科,以及一些著名皮肤科专家提供的数万张彩色临床照片精选出来的。其中不仅包括了常见病、多发病,而且还刊出了不少罕见而重要的少见病。

目录

1 病毒性皮肤病
2 球菌性皮肤病
3 杆菌性皮肤病
4 真菌性皮肤病
5 传播性疾病
6 寄生虫、昆虫、动物性皮肤病
7 物理性皮肤病
8 皮炎及湿疹
9 药疹及荨麻疹
10 结缔组织病
11 大疱性皮肤病
12 神经精神性皮肤病
13 角化性皮肤病
14 红斑性皮肤病
15 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16 真皮弹性纤维性疾病
17 萎缩性皮肤病
18 皮肤血管炎
19 皮肤脉管性疾病
20 非感染性肉芽肿
21 皮肤附属器疾病(1)
22 皮肤附属器疾病(2)
23 内分泌代谢及营养障碍性皮肤病
24 色素性皮肤病
25 遗传性皮肤病
26 黏膜疾病
27 皮肤囊肿
28 表皮良性肿瘤
29 表皮恶性肿瘤
30 附属器肿瘤
31 纤维组织肿瘤
32 脉管组织肿瘤
33 脂肪肌肉及骨组织肿瘤
34 黑素细胞性恶性肿瘤
35 恶性淋巴瘤及相关疾病
36 其他肿瘤
37 其他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前言/序言


《中国皮肤病性病图鉴(第2版)》——一本关于健康皮肤的全面指南 本书并非直接收录《中国皮肤病性病图鉴(第2版)》一书的具体内容,而是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探讨与之主题相关的皮肤健康、疾病防治以及性传播疾病知识。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读者建立科学的健康观念,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皮肤:身体的第一道防线 我们的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不仅是我们外在形象的展现,更是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维持体温、感知触觉、排泄废物的重要屏障。皮肤的健康状况,往往是身体内部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当皮肤出现异常,可能预示着局部问题,也可能反映出全身系统的失调。 认识常见的皮肤问题 皮肤问题的种类繁多,涵盖了从轻微的瘙痒、红肿,到复杂的炎症、感染,乃至系统性疾病在皮肤上的表现。 炎症性皮肤病: 湿疹、荨麻疹、特应性皮炎等,常常伴随剧烈的瘙痒和红斑,影响生活质量。了解它们的成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能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病情。 感染性皮肤病: 包括细菌感染(如脓疱疮、毛囊炎)、真菌感染(如体癣、足癣)、病毒感染(如水痘、带状疱疹、疣)以及寄生虫感染(如疥疮)。这些感染不仅引起局部不适,还可能具有传染性,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并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清洁,以防止传播。 色素异常: 皮肤色素的改变,如色斑、雀斑、白癜风、黄褐斑等,虽然多数不影响身体健康,但会影响美观,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了解其形成原因,如日晒、激素水平变化、遗传等,以及相应的护肤和治疗建议,对于改善外观具有重要意义。 痤疮与粉刺: 青春期常见的皮肤问题,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有关。科学的清洁、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及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是有效控制痤疮的关键。 银屑病: 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皮肤上出现边界清晰的红色斑块,上面覆盖着银白色鳞屑。虽然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规范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皮肤肿瘤: 从良性的痣、皮脂腺囊肿,到恶性的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皮肤肿瘤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至关重要。了解皮肤肿瘤的危险信号,如痣的形状、大小、颜色发生变化,以及新出现的不明原因的皮肤增生,能够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 性传播疾病(STIs)的严峻挑战 性传播疾病是一类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疾病,对个人健康和社会公共卫生都构成严重威胁。它们不仅会引起生殖系统的感染和不适,部分性传播疾病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全身性并发症,影响生育,甚至危及生命。 常见性传播疾病的认识: 梅毒: 由梅毒螺旋体引起,可侵犯全身多个器官,早期表现为硬下疳,后期可出现皮疹、神经梅毒、心血管梅毒等。 淋病: 由淋病奈瑟菌引起,主要侵犯泌尿生殖系统,引起尿道炎、宫颈炎等,可并发前列腺炎、附睾炎、盆腔炎等。 艾滋病(HIV感染):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进行性下降,最终发展为艾滋病。 尖锐湿疣: 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表现为生殖器、肛周等部位的菜花状赘生物。 生殖器疱疹: 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表现为生殖器部位反复出现的成簇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 滴虫性阴道炎: 由阴道毛滴虫引起,主要表现为女性阴道分泌物增多、瘙痒、异味等。 乙型肝炎(HBV)和丙型肝炎(HCV): 虽然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但也可通过性接触传播。 预防是关键: 了解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安全性行为: 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预防大多数性传播疾病最有效的手段。 保持清洁: 保持个人生殖器的清洁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 定期检查: 对于有高风险行为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性传播疾病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伴侣治疗: 如果确诊性传播疾病,应告知性伴侣,并与性伴侣一同接受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和疾病复发。 疫苗接种: 例如,HPV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与HPV感染相关的宫颈癌、尖锐湿疣等。乙肝疫苗的接种是预防乙型肝炎的重要措施。 科学就医: 出现疑似性传播疾病的症状,切勿自行诊断或购买药物,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拥抱健康生活,呵护你的皮肤 除了针对性的疾病防治,良好的生活习惯更是维护皮肤健康的基础。 均衡饮食: 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有助于皮肤的修复和再生。 充足睡眠: 睡眠是身体修复的重要时期,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皮肤细胞的更新和代谢。 规律运动: 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排出毒素,同时也能提升免疫力。 科学防晒: 紫外线是皮肤老化的重要元凶,也是皮肤癌的诱因之一。外出时应注意防晒,如涂抹防晒霜、佩戴遮阳帽、穿长袖衣物等。 温和清洁: 选择温和的洁面产品,避免过度清洁,以免破坏皮肤的天然屏障。 管理情绪: 长期的压力和焦虑可能影响皮肤健康,学会有效的压力管理方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结语 皮肤健康和性健康是我们生命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预防疾病,拥抱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本书虽然不直接呈现《中国皮肤病性病图鉴(第2版)》的内容,但其核心价值在于启发读者对自身健康的关注,鼓励大家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实践,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值得称赞。每一页都设计得清晰明了,重点突出,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都经过精心安排,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我喜欢它将相关的疾病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或者将同一疾病在不同时期的表现进行展示,这种编排方式,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而且,它的索引设计也非常人性化,方便我快速找到所需的内容。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集学术性、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优秀医学书籍,它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在视觉呈现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评分

《中国皮肤病性病图鉴(第2版)》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医学著作。它在强调科学性和专业性的同时,也融入了对患者的理解和关爱。在描述疾病时,它常常会提及疾病对患者心理和生活的影响,这让我在面对病人时,能够更加 empathetic。尤其是在性病部分,它用一种开放和非评判的态度,来介绍相关的知识,这有助于消除患者的羞耻感,鼓励他们积极寻求帮助。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医学不仅仅是治病救人,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性的关怀。

评分

一本令人惊叹的医学参考书,它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是一部关于皮肤健康与疾病的百科全书。从我拿到《中国皮肤病性病图鉴(第2版)》的那一刻起,就被它精美的排版和清晰的插图所吸引。书中的每一页都充满了高质量的图片,这些图片真实地展现了各种皮肤病和性病的临床表现,这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都具有极高的价值。作为一名对皮肤病学稍有了解的读者,我常常在临床实践中遇到一些难以辨别的病例,这时候,这本图鉴就成了我案头的“救星”。我尤其欣赏它对罕见病症的收录,很多时候,在其他资料中难以找到的细微差别,在这里都能得到细致的展示,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提高了我的诊断准确率。

评分

作为一名即将踏入临床的医学生,我深感《中国皮肤病性病图鉴(第2版)》是我学习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伙伴。它以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将抽象的医学知识具象化。那些精美的彩色插图,生动逼真,让我能够清晰地辨认出各种皮肤病变,就像在亲眼观察病人一样。我特别喜欢它在图片旁边附带的详细文字描述,这些文字精准地概括了病变的特点,并常常会提示一些关键的鉴别诊断要点。这对于我这种还在积累经验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制的学习材料。我经常在睡前翻阅这本书,让那些形态各异的病灶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比单纯地死记硬背课本上的文字要有效得多。

评分

对于任何对皮肤健康感到困惑或担忧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值得拥有的参考书。虽然它是一本专业的医学图鉴,但其清晰易懂的语言和直观的图片,也让普通读者能够从中获得不少有用的信息。我曾经因为一些皮肤上的小问题而焦虑不安,但通过翻阅这本书,我能够对自己的状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决定是否需要及时就医。而且,书中对性病的普及性知识,也让我更加认识到预防和早期诊断的重要性。它不是一本让你自行诊断的“医学宝典”,而是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身体信号,并做出明智的健康决策的“向导”。

评分

《中国皮肤病性病图鉴(第2版)》在内容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高度。它不仅涵盖了常见的皮肤病和性病,还对一些相对少见但具有临床意义的疾病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我尤其欣赏它对某些疾病的鉴别诊断的详细分析,列举了容易混淆的疾病,并指出了关键的鉴别点,这对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书中的许多案例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通过真实的病例,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部集学术性、实用性和指导性于一体的优秀医学著作。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超出了我的预期。我是一名非皮肤科专业的医生,但在日常工作中,偶尔也会遇到一些需要初步判断的皮肤问题。以前,我总是需要翻阅厚重的医学教科书,或者在网上大海捞针。而有了这本图鉴,我可以迅速找到相关的疾病,并对病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它简洁明了的图文对照,让我在短时间内就能掌握关键信息。更重要的是,它对于性病的介绍,也让我能够更加谨慎和专业地对待患者的咨询,避免了因为信息不足而可能产生的误诊或延误。我甚至会将这本书放在我的诊室里,方便我随时查阅,它已经成为了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评分

在我看来,《中国皮肤病性病图鉴(第2版)》最突出的优点之一就是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详实的数据支持。书中引用的参考文献,都来自于权威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这大大增加了其可信度。我尤其注意到,它对于一些争议性疾病的描述,都能够提供不同的观点和最新的研究进展,这充分体现了编者们对科学的敬畏之心。这种客观公正的写作方式,让我能够更理性地看待医学知识,而不是被片面的信息所误导。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耐心细致地解答我心中的疑惑,让我对皮肤病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编写理念非常新颖,它不仅仅罗列了疾病,更注重讲述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其背后的病理生理机制。我喜欢它对每个病种的详细阐述,从病因、发病机制到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原则,甚至是预后和并发症,都做了深入的剖析。这种系统性的介绍,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每一种疾病,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症状。尤其是在性病章节,它用一种非常科学和严谨的态度, debunk 了很多流传甚广的误区,这对于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曾经尝试去查找一些关于特定性病的资料,但往往信息碎片化,而且充斥着不准确的描述。而这本图鉴,就像一座灯塔,为我指明了方向,让我能够获取到最权威、最准确的信息。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皮肤科医生,我不得不说,《中国皮肤病性病图鉴(第2版)》是一部集大成之作。它汇聚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了中国临床的实际情况,编写出了如此一本精良的图鉴。书中的图片质量极高,几乎可以与病理切片相媲美,这对于提高临床诊断的精度至关重要。而且,它在治疗章节中,也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这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我尤其赞赏它对新发疾病和罕见病的关注,这有助于我们及时更新知识,应对不断变化的临床挑战。

评分

非常不错,建议吃饭的时候看,杠杠的

评分

是个觉得靠谱的书的呢

评分

皮科专业的备一本没错

评分

图片很全,纸张也厚,好书啊

评分

快递还是很给力的, 快递还是很给力的

评分

很不错的一本书,快递也很快

评分

还不错,图片挺清晰

评分

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评分

还不错,质量很好,送货也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