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文史中国》丛书首批共58本,分为四个系列:“辉煌时代”、“世界的中国”、“文化简史”、“中华意象”。四个系列互相联系,同时又自成体系,为读者多视角多侧面地展示中华文明。
“文化简史”系列共10本,从中国人文化生活的各部类入手,历时性地介绍中国人知行合一的生活情趣,高尚优雅的审美理念,以及传承有序、丰富多姿的文化积累,从而为当代人的生活文化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启示。
目录
第一章 远古与夏、商时期的音乐
音乐传说
出上乐器
第二章 周朝的音乐
西周的礼乐
民间音乐
乐人典故
“八音”乐器分类法
“三分损益律”的出现
儒、墨、道的音乐思想
第三章 秦汉、三国时期的音乐
乐府音乐
歌舞和百戏
乐器及器乐
儒、道的音乐美学思想
房六十律
第四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
乐府音乐
歌舞音乐
外来音乐的传人
乐器、乐人及器乐
乐律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
宫廷燕乐
民间音乐
乐器、乐人及器乐
音乐理论和音乐思想
第六章 宋元时期的音乐
词曲音乐
说唱音乐
戏曲音乐
器乐音乐
乐律理论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音乐
山歌、小曲的盛行
南北曲艺的分野
民间歌舞的兴旺
南北剧坛的繁盛
器乐音乐的发展
深入阅读
精彩书摘
府史称清商乐,又称清乐,源于相和歌及汉魏旧曲。曹魏时设清商署,将清商乐从鼓吹署中独立出来。东晋南渡以后,北方相和歌随之南渐,促进了南方音乐的发展,南、北音乐逐渐融合,形成了新乐种清商乐。北魏在和南方的战争中,又带回了南方保存的北方旧乐和以江南臭歌、荆楚西声为代表的南方音乐。南北朝以后,以南方音乐为主的清商乐完全取代了相和歌,成为南、北民间音乐的总称。
吴歌,东晋以来江南一带的民歌,与相和歌相似,“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晋书.乐志下》),发展为独唱性质的乐歌。早期如《子夜》、《上柱》、《凤将雏》等曲以篪、箜篌、琵琶伴奏,至陈加入笙、筝。多为五言四句或七言八句的分节歌,也有五言三句和长短句的。曲终前多有送声,如《子夜》以“持子”为送声,《凤将雏》以“泽雉”为送声等。
西曲歌,是流传于荆、郢、樊、邓之间(今两湖川贵一带)的民歌。其尚存曲名者34首,包括《石城乐》、《乌夜啼》等舞曲16首,《青阳度》、《女儿子》等倚歌15首,及《杨叛儿》等不能归类的3首。其中《孟珠》、《翳乐》亦舞亦倚,表演时大多倚歌在前、舞曲在后。舞曲多为16人表演,梁时有8人表演的记载,倚歌则是以铃及笙伴奏的乐歌。西曲大多抒发游子的离愁别绪,其句法较之吴歌更为多样,有四、五、七言及长短句等。其舞曲因由众人齐唱帮和而与吴歌相异,送声即成送和声或和声,且有所扩展,类似于副歌的性质。
值得注意的是,在清商乐中普遍运用了一种以清角、变宫为二变的清乐音阶。
前言/序言
文史中国·文化简史:中国音乐文化简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